丁偉是真的莫名其妙,自己的部隊剛進入雁北,就直接被拆散了。
他本人更是車輛接送,安排到了歸綏,進入了李峰的參謀部內。
分享了一些內幕的情報跟部署之後,這小子在參謀部一待就是半天,一直等到了李峰接見。
“報告,新一團丁偉見過李副司令。”
李峰上下打量這個高個漢子,渾身上下似乎都露著芒刺兒。
不同於李雲龍那個糙漢子,丁偉更有大局觀,相信很多事一點就透。
“我從前線把你調回來,又把你的部隊往西調動,有什麼想法沒?”
丁偉通過部署情況,大概猜到了李峰的意圖。
當即表態:“沒什麼想法,報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借李副司令之手報仇,該向馬家軍討要一點利息了。”
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
李峰眼下三手布局,其一,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源擴大軍工,夯實軍工廠。
不管是礦產開采還是技術引進,全部為軍工服務。
擴大規模,形成規範,形成體係。
其二,向西而動,目標是西疆,將地方軍閥連根拔起,便可以借助漠北的資源,打通至西方的路線,參與到那邊的大戰中去,謀取疆外之地。
其三,以雁門縱隊為鋒,向第一軍動手。
將兵力挺進雁南、太行、華中地界,跟這邊的小鬼子掰掰手腕子。
三條策略並行,每一條策略都需要扛旗的人物來執行。
軍工廠的建設不必多說,馮牧一直在牽頭,任勞任怨的乾,沒日沒夜的乾。
等漠北越來越穩定,那邊的金礦、稀土等礦,可以作為與蘇維帝國談判的內容,再度吸納對方的設備跟技術。
西進之路,考慮讓楚雲飛擔任,但楚雲飛又要主政綏遠,短時間內分不開身。
王天珩扛不起大梁,就看看引進來的丁偉,能不能為他所用了。
借助馬家軍與友軍之間的舊仇,促進這件事情。
眼下看來,這步棋是能走的。
丁偉這小子也很樂意當這個先鋒。
皆大歡喜的局麵。
目前可以先調動大漢旅、新一團到綏西集結,將兩支部隊揉碎了捏在一起,利用新一團的骨乾,提升大漢旅的戰鬥力。
大漢旅中有一部分來自於地方,有一部分來自於35軍,再加上新一團的老兵,這支揉捏起來的部隊,表麵戰力並不差,隻需稍微磨合一番,定能有所表現。
李峰也很大方,“你新一團的裝備不值一提,我統一給你換一套,我會讓手下的王旅長跟你配合,即刻前往綏西。”
歸綏會盟之後,各方一直在盯著李峰。
眼巴巴的看他有什麼表示。
李峰也很明牌,令兵力在綏西集結,立刻引起了幾個軍的關注。
綏南是22軍、騎兵第六軍,主要負責黃河渡口的防守,以及綏南一帶。
82軍軍沒什麼好說的,那屬於馬軍長的部隊,手上的軍械裝備也是從綏遠采購的,有股濃鬱的危機感。
這三個軍得率先表態,因為最臨近李峰,屬於緊挨著的鄰居。
李峰突然調動兵力向西,目標很明確,肯定是這邊最重要的金城,也是西北的重城。
這番動作,顯然沒把統帥部放在眼裡,也顯然不會顧及統一戰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