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戰區規模的調整,往往不是一兩天能夠完成的事情。
李峰的第八戰區進入短暫的休整。
兩大主力分彆進行裝備的革新跟更換。
配備更多的榴彈炮、迫擊炮,更換更新的車輛、牽引車。
敵占區內的武裝勢力卻異常的活躍,破襲運動發展到了高潮階段,約有上百個團的兵力,二三十萬兵馬加入作戰。
戰火蔓延華北各地,日偽軍頭上全部蒙上了一層危機。
小鬼子被這波破襲運動打的頭昏腦漲。
機動兵力不足的劣勢徹底暴露了出來。
尤其在太行山一線,108師團的缺失,讓雁門縱隊如魚得水。
李雲龍半個月就整編了3000多人,一舉擴充到六千多人馬。
連續攻克多個縣城。
雁門縱隊的主力湧入進來後,在石門附近,打下了一片根據地。
趙剛牽頭,發揮遊擊隊等特色,迅速的吸納零星武裝,進行統一的調度,進行正式的訓練,提升這些散亂武裝的戰鬥力。
先打偽軍,再掃日寇的策略。
從偽軍手上奪取武器跟作戰物資,再轉過頭來破壞日軍的占領區。
另一個如魚得水的是35軍,已經在直隸府周邊站住腳。
缺乏有效的攻堅手段,暫未拿下直隸府。
這兩股兵力成了第八戰區的前沿先鋒,借助大捷的餘波,狠狠的發育了一波。
付無義還是有能力的,迅速從1.2萬人左右,擴編至2萬餘人。
雁門縱隊從一萬人左右,提升至3萬人。
其中大部分是遊擊隊、民兵等武裝。
主力部隊依然是三個加強團。
從中抽調5000人左右,調入獨立軍、46軍,用於補充作戰消耗。
也算是吸一吸雁門縱隊的血。
雙方聯合建軍的目的,不就是互相發育嗎?
李峰提供裝備,對方提供人手。
到了初步開花的階段,自然要將部分精銳拿回來,整編到第八戰區麾下。
馬龍蛟、馬紅賓各派出3個騎兵團,已經到了雁北。
受第八戰區命令,三個騎兵團加入到獨立軍麾下作戰,由張大威代為指揮。
補充獨立軍在山區的機動作戰能力。
剩下的三個騎兵團,則調入冀中,利用其機動性作戰優勢,留作支援兵力。
李峰的調度不緊不慢。
其勢力範圍卻在不聲不響之間,擴充到了平原地帶。
如果從地圖上看下去,西北大片地方連成一片,沿著山勢向東,都是第八戰區的兵鋒。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
穩定局麵的同時,第八戰區成立軍事學院,從外聘請軍事顧問,用於指導裝甲作戰、步兵作戰、炮兵作戰。
挑選隊伍內營、團級彆的軍官,前往軍事學院深造。
尤其是馬紅賓、馬龍蛟的手下。
這夥人的戰鬥力弱,軍事素養不足,需要加緊提升。
鬼子第一軍司令內。
筱塚義男皺著眉頭查閱情報,隨後看向作戰地圖,眉頭驟的更深了。
“第八戰區的動靜不大,李峰又開始蟄伏起來了?按照情報反饋,其獨立軍、46軍的損失並不大。卻依然選擇穩紮穩打的方式,借助遊擊區擴充地盤。”
“真是個難纏的對手。”
第八戰區局麵圖
第一軍已經呈現在包圍之中。
晉綏軍、八路、中央軍活躍在周圍山區,依托山勢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