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司令本人,也對李峰手上的作戰圖展現出極大的興趣。
“這個裝甲營的側翼防禦薄弱點,你們是怎麼發現的?”鐵木統帥指著圖上一個紅色三角標記,語氣裡帶著難以掩飾的驚訝。
他自己的作戰圖上,這片區域隻畫著一條模糊的虛線,標注為“可能存在的裝甲部隊”。
周衛國剛想解釋,卻被李峰用眼神製止。
眼下裝逼的機會,當然是自己上了。
“我們的偵察兵在雪地裡發現了這個,坦克的履帶間距比標準四號坦克寬三厘米,是改裝過的指揮車,通常指揮車周圍三百米內就是防禦核心。”
鐵木辛哥的參謀們湊過來看照片,有人忍不住用蘇維語低聲議論。
他們的偵察機也飛過這片區域,但帶回的隻有模糊的雪地輪廓,根本分不清哪裡是坦克掩體,哪裡是偽裝的雪堆。
“飛機照片隻能糊弄人,實際的偵查必不可少,這上邊的每個防區,都是我手下士兵親自偵查的結果,眼見不一定為真,但親眼所見絕對比照片真實。”
中五國方麵軍隊戰場的偵查做的異常到位,能明顯感覺出雙方偵查水平及作圖水平的差異。
這是李峰多年培養的結果。
他本人有即時戰略視野,對偵察部隊的要求較高。
偵查是否屬實,均可以透過即時戰略視野矯正。
每次矯正之後,偵察部隊也能得到反饋,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故意暴露的假陣地,哪些是藏在樹林後的真炮群,甚至能指出某個帳篷裡是否有電台信號。
久而久之,偵察兵們漸漸摸索出規律:凡是被長官圈出的“可疑區域”,必然藏著關鍵目標。
這種反複矯正、反饋的過程,讓中五國方麵軍的偵察水平甩了蘇維部隊幾條街。
在反複矯正、偵查的過程中,偵察兵的技術跟水平也自然直線提升。
指揮部隊作戰,除了戰場的敏銳之外,就得靠實打實的功底。
如果是一個團,一個師作戰,可以靠指揮官的戰場嗅覺,判斷下一步作戰計劃。
可到了會戰層次,動輒幾十萬人撲上去,僅靠戰場嗅覺是不夠的。
必須有完備的作戰計劃,配套的參謀班底,良好的後勤供應,極具效率的執行班子,這些缺一不可。
這些班底應有儘有,就算沒有的,也從第八戰區挪過來了。
中五國方麵軍已經是李峰的形狀了。
鐵木本人雖然是元帥級彆,但也已經屬於老舊一派了,跟不上現代化作戰的思路了。
在來中五國方麵軍之前,他手上也有一份作戰計劃。
本想裝個逼,在李峰麵前展示一下。
可當周衛國的作戰計劃一拿出來,就顯得他們的準備工作如此粗糙,隻有簡單的幾條線,畫在了作戰地圖上。
對於敵軍的詳細部署,更是猜測居多。
有點類似於學渣看到了學霸的解題方式,除了羨慕,更多的則是望塵莫及。
“鐵木司令有什麼建議沒?”
“周參謀長的計劃考慮得太周全了。”鐵木辛哥感慨道,目光掃過圖上標注的後勤補給路線,連加油點都精確到了村莊,“我們的方案……還是算了。”
他擺擺手,沒讓參謀拿出那份粗糙的作戰圖。
沒有更好作戰方案的之前,鐵木司令願意把主動權交給李峰,也不得不把指揮權交給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