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擔心李峰能不能抗住壓力,不如擔心橫山勇者11.5萬兵力夠不夠第八戰區收拾的。
第八戰區手握三個軍,足有15萬兵力,從兵力角度看占據了絕大優勢。
何況還有側翼的第五戰區配合作戰。
一旦日軍陷入苦戰,第六戰區必然站出來趁機反攻。
有第五戰區、第六戰區協同,兵力優勢在我。
日軍大規模調動的時候,李峰的命令頻頻下發到前線各部隊,依托水網環境,迅速拉出了一條密閉的防守線。
沙袋工事、機槍火力、火炮迅速部署開。
攔在了日軍進攻的路線上。
仿佛是瞬間完成了進攻與防守之間的轉換。
戰火瞬間波及大片區域,炮火的硝煙遮蔽了天日。
鬼子的支援部隊發起了波浪式進攻,這是他們擅長的突擊戰術。
士兵嘴裡喊著“萬歲”,試圖憑借人海戰術突破防線,甚至派出自殺式衝鋒小隊,攜帶炸藥包衝擊碉堡。
以往這種進攻可以輕鬆的撕開國軍陣地,更是無往不利。
可這一次失算了。
進攻的鬼子兵在炮火覆蓋下損失極大,大小口徑的迫擊炮接連落下,橫掃一片。
還沒衝到工事前,鬼子就死的死傷的傷,躺滿了地麵。
調防而來的13師團則聚焦渡口爭奪戰,出動20艘水上炮艇,配合步兵向北部渡口發起突襲,炮艇上的機槍、曲射炮對岸邊工事狂轟濫炸,妄圖打通補給通道。
但這種25噸的小規模炮艇,隻有70毫米的曲射炮,根本扛不住榴彈炮的反擊。
期間多次與第八戰區部隊近距離交火,雙方在灘頭展開激戰,重機槍連續掃射之下,日軍屍體一度堵塞河道。
麵對日軍凶猛反撲,換裝美械後的三個軍展現出脫胎換骨”的戰力。1919重機槍360挺、60迫擊炮540門,還新增了坦克與105榴彈炮,伊爾2轟炸機也能時刻支援戰場,火力強度較此前提升5倍以上。
第八戰區部隊最大的不同是對火炮的運用,可以搭配成規模、成體係的火炮進攻。
尤其是38t坦克的身影,活躍在戰場之上。
搭配步兵防守反擊,能夠對敵造成極大傷亡。
小鬼子的戰術其實很落後,欺負一下農業國就算了,碰上正兒八經的現代化部隊,純純挨打。
很多指揮官還是一根筋,萬事不決就是板載衝鋒。
以前的部隊彈藥不足,機槍數量上,火炮更是無法抗衡日軍,能夠被豬突攻勢給壓製。
眼下的火力凶猛,衝的越凶死的越快。
機槍形成交叉火力,密集彈雨將日軍衝鋒小隊成片擊倒,日軍士兵往往未衝到陣地前就已傷亡過半。
伊爾2轟炸機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與第八戰區的he100戰鬥機組成混合編隊。he100先升空與零式戰機纏鬥,憑借其速度優勢,擊落5架零式,奪取局部製空權。
隨後伊爾2攜帶改裝的凝固汽油彈,對日軍集結的炮兵陣地展開“地毯式轟炸”,火焰瞬間吞噬整片區域,日軍山炮多數被炸毀,士兵四散逃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