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空權獲得的異常順利,此次轟炸擊毀擊傷日軍足足70架飛機,近乎滅掉翡翠方麵軍的航空主力。
而史迪威僅僅損失了5架戰鬥機,3架轟炸機。
以極小的代價,獲得了空戰的極大勝利。
由此而來,史迪威手上的幾十架轟炸機可以肆無忌憚的出動了。
沒有了日軍戰機的威脅,轟炸機群成了天空中無人敢惹的“死神”。
日軍為了緊急行軍,很難組織有效的反擊跟攔截,配屬的防空部隊火力薄弱,又沒有可用的火控雷達、近炸引信等手段,防空火力幾乎相當於沒有。
史迪威當即下令:“轟炸機編隊無需休整,立即補充燃油彈藥,目標鎖定往曼德勒增援的第49、53及18師團!把他們的行軍路線炸成地獄!”
命令下達後,地勤人員推著彈藥車狂奔,幾十架轟炸機的引擎相繼轟鳴,震得地麵都在發麻。
日軍三個師團的行軍隊伍正像灰色的長蛇般蠕動。
第49師團的卡車還在坑窪路上顛簸,無數士兵聽到頭頂傳來刺耳的呼嘯,幾十架轟炸機遮天蔽日,在戰鬥機護航掩護下,投彈艙門打開的瞬間,黑色的航彈像暴雨前的烏雲般墜落。
“防空!快防空!”
士兵四散躲開,這是他們唯一訓練的防空戰術。
分散站位,減少傷亡。
考慮組織對空射擊。
隻是靠步槍對空射擊,這點火力未必能打得下飛機,得靠運氣。
航彈落在隊伍中段,卡車瞬間被掀飛,彈藥箱爆炸的火光衝天而起;
第二波轟炸精準命中輜重馬隊,戰馬受驚狂奔,卻在密集的爆炸聲中紛紛倒地。
航彈如雪花般傾瀉,爆炸的氣浪卷起泥土和血肉,原本綿延的行軍隊伍瞬間被切割成數段。
公路已變成一片火海。
對李峰而言,一場小規模的轟炸隻是大餐之前的開胃菜。
其構想的作戰藍圖中,各部可以準備就位了。
大概的進攻簡圖
主力部隊分四路壓進,分彆印支那遠征軍、滇南遠征軍、斯利姆殖民軍、遠東艦隊,以及史迪威手上的印支那空軍。
命令從李峰的指揮部下達,命令斯利姆殖民軍立刻從阿爾乾山脈向東,沿平原地帶渡河猛進。
目的是攻占南部的內比都,截斷日軍六個師團的退路。
同時海上艦隊從近海登陸,作為掩護,為殖民軍提供艦炮、飛機支援。
遠東艦隊有三艘戰列艦,2艘航母,彆管是不是舊艦,兩艘航母可以提供幾十架艦載機的空中援助,有利於殖民軍的突進。
在殖民軍的正麵,僅有33師團、以及留守的2個混成旅團。
其次作戰的主力是印支那遠征軍,這五個師早早的完成了美械師的整編,又在阿爾乾山脈鍛煉了一下叢林作戰的水平。
正麵的18師團已然潰敗,戰鬥力大大銳減。
孫銘部應立刻向東挺進,目的是殲滅18師團,並分出兩個美械師,向滇南方向的55師團、56師團夾攻。
兩個美械師與滇南遠征軍形成鉗形攻勢,瓦解日軍師團的防守。
孫銘帶三個美械師,猛敲曼德勒支援師團的大門,趁著日軍援助兵力還未站穩腳步,進行猛烈進攻。
以空中火力掩護其推進。
李峰安排完命令後,緊盯著即時戰略視野,對於印支那遠征軍、滇南遠征軍並不擔心。
武器裝備提升上來後,硬碰硬的打鬼子師團也不懼。
再加上他本人微操指揮,可以發揮炮火的極大威力。
重點是斯利姆的殖民軍,需要向東奔襲較遠的距離,還要肩負攔截日軍師團撤退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