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開展“大調研”:聚焦“產業升級瓶頸”與“區域協調短板”,計劃分赴省內重點產業集聚區、創新高地、欠發達地區及對標先進省份開展深度調研。梳理出優勢產業、潛力產業、短板產業現狀及升級堵點,評估省內區域間產業協作、要素流動、創新資源共享情況及障礙;分析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機製的有效性及轉化瓶頸;摸清現有產業、創新、區域政策在基層執行中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二是深化“大謀劃”,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組織省內外專家進行多輪研討,明確產業升級路徑,創新區域協同機製,優化政策係統,構建創新生態係統。
三是推動“大落實”。將調研謀劃成果凝練為《北川省產業升級與區域協調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草案)》及配套政策建議,報委黨組審定後,按程序上報省委、省政府。同步梳理形成一批支撐行動計劃落地的重大項目清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庫,優先協調保障要素。選取若乾基礎好、意願強的地市或產業園區,開展創新政策集成和區域協同改革試點。
張海潮知道胡步雲人年輕有乾勁,做事雷厲風行,但他著實沒想到,胡步雲三天就整出這麼龐大的一個工作計劃,而且站位這麼高,這特麼的是把省政府的活兒都乾了。
他第一感覺就是太冒進了。
可他看著方案裡清晰的邏輯、紮實的調研方向,以及最終指向省委、省政府決策的目標設定,又不得不承認,這活兒乾得漂亮,有高度,有抓手。
關鍵是,這方案背後站著的是樓錦川的意誌,胡步雲不過是那個最鋒利也最敢出頭的執行者。樓錦川親自送胡步雲報到,現在胡步雲就甩出這麼個大動作,信號再明顯不過了——省發改委必須動起來,而且要動真格的。
“這個方案,內容很實,動作很快,思路也很清晰。”張海潮清了清嗓子,目光落在胡步雲身上,“步雲同誌三天拿出這個方案,效率值得肯定。說明咱們發改委的乾部隊伍,有戰鬥力,也能打硬仗,就該這麼乾!”
他這番表態讓在座的人都有些意外,尤其是胡步雲。原本以為張海潮多少會敲打兩句“注意程序”、“穩妥推進”之類的話。
“既然方向定了,方案也有了,”張海潮揚了揚手裡的方案,“那就彆等了,專班立刻運轉起來,各相關處室中心,全力配合,按照方案明確的職責分工和時間節點,動起來。‘大調研’要深下去,‘大謀劃’要見真章,‘大推動’要見實效。散會後,步雲同誌牽頭,細化一下各組的具體任務清單和第一輪調研安排,儘快報我。”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輕微地挪動椅子的聲音,氣氛明顯活絡了。張海潮的表態無疑是給這項工作定了調,也給了胡步雲極大的支持。
胡步雲立刻應道:“好的,主任。會後我馬上組織落實。”
“嗯。”張海潮點點頭,又補充了一句,“調研要紮實,謀劃要深入,先把底子摸清楚,把問題找準,把思路理明白。至於最終形成的《行動計劃》草案和政策建議,先在我們委內充分論證完善,打磨成熟。時機到了,再按程序報省委、省政府。”
張海潮這話說得輕描淡寫,聽起來隻是在強調工作要細致。
但在場的老江湖們都聽懂了弦外之音:活兒,放開手腳乾;成果,先捂在自己鍋裡燉熟了再說。現在就大張旗鼓報上去,萬一上麵哪位大佬意見不統一,一個批示打回來,那就完犢子了。不僅張海潮和胡步雲難堪,整個發改委都跟著坐蠟。
張海潮這是典型的“隻做不說”,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多做少說,成熟再說”。他支持胡步雲去衝鋒陷陣打開局麵,但同時也本能地築起一道防火牆,把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暫時框在發改委內部消化。
而且眾人心裡犯起了嘀咕,張海潮不應該是要防著胡步雲的嗎?這明顯是準備讓賢給胡步雲啊。高隆已經離開北川了,劉浩主持省委的工作已經沒了掣肘,張海潮這麼做,難道不怕劉浩降罪?
嘀咕過後,幾個人心裡便有了新的盤算。這件事一定要做好,做出成效來,搞出動靜來,最好是驚動劉浩。隻要劉浩發現張海潮和胡步雲聯手搞小動作,那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喜歡權鬥江湖路請大家收藏:()權鬥江湖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