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禁城,禦書房。
“陛下。”
奚承安將一份簡報呈上。
“駐倭司令部消息,目前從倭國各地湧向我軍控製區的難民,數量已破十萬,且每日仍在以數千之數遞增。”
“照您的吩咐,駐倭司令部已成立‘難民甄彆與安置司’,將所有難民按價值,劃為甲、乙、丙、丁四等。”
“甲乙二等,皆為青壯婦孺,可為我大明所用,已妥善安置於江戶、薩摩藩等地,充實人口,編入民籍。”
“至於丙丁二等……那些派不上用場的累贅,也都歸攏進了‘新南府開拓團’。”
“首批一萬人的船隊,昨日已離港,正發往定天府中轉。”
朱大皇帝點了點頭。
自前些日子收到家文宣發回的消息時,新南府開拓團的組建便立馬提上了日程。
正巧,倭國因為那些大名的殘暴統治,把治下搞得民不聊生,餓殍遍地。
這如潮水般湧來的難民,正好給開拓團送來了第一批“耗材”。
至於倭國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副模樣……
反正不是大明的鍋!!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這新南府,家將軍的電報中隻說其地廣袤,物種奇異,而且尚未完全勘測,為何……您就如此篤定,此地有大用?甚至不惜耗費巨資,也要將那些倭人送過去。”
在奚承安看來,將上萬張嘴運到一片未知的蠻荒大陸,風險極大,收益卻不明。
朱大皇帝聞言,輕笑一聲。
“家文宣是沒勘探完,可往我大明的故土上遷人,還需要什麼風水不成?”
“何況送去的,本就是些用過即棄的消耗品,勘察結果如何,都不打緊。”
“那是一整片大陸,我大明,從不嫌自家的地多。”
“而且開疆拓土,哪有不死人的?用這些耗材去趟第一遍路,再合適不過。”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
“前幾日你報上來,說石見銀山那邊挺熱鬨,是哪兩家在狗咬狗?”
“回陛下,是毛利家和尼子家的餘孽。”
奚承安立刻回答。
“這兩家在戰國時便是死仇,為了一座石見銀山,祖上幾代人打了上百年。後來德川幕府勢大,強行將銀山收歸己有,才算暫時摁住了他們。”
“如今幕府一倒,這兩家又為了礦山打得頭破血流,戰況據說頗為激烈。”
“激烈?”
朱大皇帝咂了咂嘴。
“看來是朕把口子紮得還不夠緊,讓他們吃得太飽了,還有閒工夫窩裡鬥。”
他手指在輿圖上輕輕一點,正好落在石見銀山的位置上。
“金山也好,銀礦也罷,挖得再多,也不過是替我大明保管。”
“傳旨薩摩藩。”
“讓倭國國民軍,朝石見方向動一動。”
……
南京城外,官道之上。
一支由數百名騎兵護送的隊伍,正緩緩向著巍峨的城門行進。
車隊中央,十幾輛裝飾華麗的馬車裡,坐著的正是土謝圖汗等一眾喀爾喀蒙古的王公貴族。
車廂內,土謝圖汗正閉目養神。
他身旁,年近三十的兒子阿古拉的臉幾乎貼在了車窗上,語氣裡滿是按捺不住的興奮。
“阿布,前麵就是南京城了。”
“我聽那明使說,這裡是天下最繁華的所在,說這裡的城牆比山還高,宮殿比天上的雲彩還多!”
土謝圖汗緩緩睜開眼,隻瞥了一眼,便重重哼了一聲,渾濁的眸子裡卻飛快地盤算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