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頭痛嘔吐三年犯,一片生薑能緩解?岐大夫:病根在脾胃》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55章 頭痛嘔吐三年犯,一片生薑能緩解?岐大夫:病根在脾胃》

第355章 頭痛嘔吐三年犯,一片生薑能緩解?岐大夫:病根在脾胃》(1 / 1)

春分剛過,老街的玉蘭花開得正盛,白瑩瑩的花瓣落了一地,像鋪了層雪。岐仁堂的木門敞開著,藥香混著花香飄出去老遠。岐大夫正坐在竹椅上,慢悠悠地翻著《脾胃論》,忽然聽見門口傳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

"岐大夫,您可得給我好好看看,這老毛病又犯了。"進來的是稅務局的譚科長,四十多歲,戴著副金絲眼鏡,臉色發白,一手捂著額頭,一手拿著個保溫杯,說話時眉頭皺得像個疙瘩。

岐大夫放下書,指了指診凳:"坐,先歇歇。看你這臉色,怕是又吐了?"

譚科長剛坐下就直歎氣:"可不是嘛!今早上剛到單位,頭就開始疼,像有根筋往緊了拽,沒過十分鐘就開始吐,全是清水,苦得厲害。我趕緊從辦公室抽屜裡摸出塊生薑,嚼了幾口,才算緩過來。"他擰開保溫杯,裡麵泡著幾片生薑,"您說怪不怪,啥藥都不管用,就這生薑,一吃就靈,可總不能天天嚼生薑過日子啊。"

岐大夫伸出手指搭在他腕上,指尖下的脈沉細而遲,像浸了水的棉線,按下去軟綿綿的。又看了看他的舌頭,淡白得像沒熟的梨,邊緣還有一圈淺淺的齒痕,苔白膩,像蒙了層薄霜。"這毛病多少年了?"

"快三年了。"譚科長揉著太陽穴,"一開始是換季的時候犯,後來不分冬夏,有時候開會開得好好的,頭一疼就得趕緊找生薑,不然能吐得昏天黑地。去過大醫院,做了腦ct、胃鏡,啥毛病都沒查出來,醫生說可能是神經官能症,開了維生素,吃了也沒用。"

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茶壺,往兩個杯子裡倒了熱水:"來,先喝口熱水暖暖。你這毛病,跟你這杯子裡的生薑有關係。"

譚科長愣了愣:"生薑?它不是治病的嗎?"

"是治病,但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岐大夫笑了笑,指著窗外的玉蘭樹,"你看這樹,要是根上受了凍,葉子會蔫,開花也費勁。這時候你往葉子上噴水,看著精神點了,可根上的寒氣沒除,過兩天還得蔫。你這生薑就像往葉子上噴水,能暫時緩一緩,可寒氣還在肚子裡呢。"

他拿起譚科長的保溫杯,倒出一片泡軟的生薑:"生薑性溫,能溫中止嘔,就像給凍著的灶台點個小火苗,暫時能化掉點寒氣。可你這寒氣不是一天兩天了,是中氣虛寒,就像灶台的火快滅了,光靠幾片生薑,哪能燒起來?"

譚科長聽得眼睛發亮:"中氣虛寒?難怪我總覺得肚子涼颼颼的,冬天得揣個暖水袋,夏天不敢吹空調,一吃冰的準犯病。"

"這就對了。"岐大夫拿起筆,在處方箋上寫下"六君子湯加當歸、黃芪、木香、炮薑",一邊寫一邊說,"《黃帝內經》說"脾為胃行其津液",你這脾胃就像家裡的廚師,本來就沒力氣,還總受凍貪涼飲冷),炒出來的菜都是涼的,津液運化不了,就變成清水往上湧,這就是你吐清水的原因。"

他指著方子上的藥材:"人參補元氣,給廚師添把勁;白術燥濕健脾,把灶台擦乾淨;茯苓利水,疏通下水道;甘草調和,讓大家勁往一處使。這四味就是四君子湯,補氣的底子。"

譚科長看著方子:"那陳皮和半夏呢?"

"陳皮理氣化痰,能把脾胃裡的濁氣順出去,就像開窗戶通風;半夏燥濕,專化那些黏糊糊的痰飲,好比用抹布擦桌子上的油漬。"岐大夫繼續說,"再加黃芪,幫著人參補氣,就像給廚師搭個幫手;當歸養血,血能載氣,氣血同補才有力氣;木香行氣,不讓補藥滯住,就像給廚房開個小風扇;最關鍵是這炮薑,比生薑溫性更持久,能慢慢把灶台的火焐起來,還不燥烈,這才是治本的關鍵。"

藥鋪夥計小鄭正在櫃台後抓藥,聽見這話插了句嘴:"譚科長,您是不是總愛喝冰啤酒?上次我見您在便利店買了三瓶冰鎮的。"

譚科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夏天熱,忍不住。還有應酬,總得喝幾杯涼啤酒,吃點生魚片,不然駁了人家麵子。"

"這就是病根啊。"岐大夫放下筆,"《傷寒論》說"飲食生冷則傷脾",你這脾胃就是這麼一點點被凍壞的。年輕時候身體壯,火力旺,吃點涼的沒事,可日積月累,火力越來越弱,到了一定時候,就扛不住了。"

他忽然想起什麼,從抽屜裡翻出個舊賬本,翻開其中一頁:"五年前,有個中學老師也跟你情況一樣,頭痛嘔吐,吃生薑就好,拖了四年。我給他開的也是這個方子,喝到第三副就沒再吐,調理了一個月,徹底好了。"

譚科長好奇地問:"他也是總吃涼的?"

"不光吃涼的,還總熬夜備課,饑一頓飽一頓。"岐大夫說,"脾胃最怕饑飽無常、寒熱不均。就像灶台,一會兒燒得太旺,一會兒又潑涼水,再好的灶台也得壞。"

正說著,門口進來個買菜的大媽,看見譚科長就打招呼:"小譚,又來抓藥啊?你這頭痛的毛病,我看就是空調吹多了,上次我兒媳婦也這樣,喝了幾副溫胃的藥就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譚科長點點頭:"可不是嘛,辦公室空調開得足,我總蓋著毯子還覺得冷。"

"這就對了。"岐大夫把方子遞給小鄭,"趕緊抓藥,人參用潞黨參,勁兒溫和些;炮薑要炮製到位的,彆太燥;當歸用酒洗過的,活血效果好。"又轉頭對譚科長說,"這藥得溫著喝,早晚各一次,喝完躺會兒,讓藥性慢慢滲進去。記住,彆再吃生冷的,應酬能推就推,推不了就喝熱水,吃熱菜,不然再好的藥也白搭。"

譚科長接過方子,還是有點不放心:"大夫,我這病都三年了,真能好嗎?"

"能好,但得聽話。"岐大夫指著藥櫃上的匾額"岐仁堂","中醫治病,三分靠藥,七分靠養。你這脾胃就像受了潮的柴火,得慢慢烘乾,才能燒起來。生薑能救急,但不能當飯吃,還得靠補藥把元氣補回來。"

過了一周,譚科長又來了,這次臉色紅潤了些,眼鏡後的眼睛也亮了:"岐大夫,您的藥真管用!這一周就犯了一次,頭沒那麼疼,也沒吐,嚼了半片生薑就好了。"

岐大夫診了脈,脈象比之前有力了些:"不錯,中氣開始恢複了。"他提筆在方子上改了兩味藥,"把炮薑減點量,加味山藥,再調理半個月,鞏固鞏固。"

譚科長連連點頭:"我現在天天喝小米粥,裡麵加生薑、紅棗,辦公室的空調也調高一檔,同事都說我氣色好多了。"

"這就對了。"岐大夫笑著說,"《脾胃論》說"安穀則昌,絕穀則亡",脾胃好了,吃嘛嘛香,身體自然就壯。你這毛病,說到底就是脾胃虛了,寒氣重了,把脾胃補起來,寒氣去掉,頭痛嘔吐自然就好了。"

又過了半個月,譚科長再來時,已經能笑著走進藥鋪了:"大夫,我這病徹底好了!上周陪領導出差,開了一天會,一點都沒犯,現在不吃生薑也沒事了。"

岐大夫看著他,欣慰地說:"好了也得注意,彆好了傷疤忘了疼。脾胃就像孩子,得好好哄著,彆總讓它受委屈。"

譚科長笑著說:"您放心,我現在連冰西瓜都不敢碰了,夏天就喝熱茶,應酬也學會了找借口,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他走後,小鄭好奇地問:"大夫,為啥頭痛要治脾胃啊?頭不是在上邊嗎?"

岐大夫拿起掃帚,慢慢掃著地上的藥渣:"中醫講"土生萬物",脾胃是後天之本,就像大樹的根,根好了,枝葉才能茂盛。頭在上,屬陽,可陽氣得靠脾胃升上去。脾胃虛了,陽氣升不上去,寒氣反而往上衝,可不就頭痛嘔吐了?"

他指著窗外的玉蘭樹:"你看這樹,要是根壞了,葉子會黃,花會落,得先治根。人也一樣,很多頭上的毛病,根子其實在脾胃,得從根上治。"

暮色漸濃,岐仁堂的燈亮了起來,藥香混著花香在晚風裡慢慢散開。譚科長的身影消失在老街的拐角,岐大夫看著他的背影,輕輕歎了口氣。這世上的病,很多時候不是治不好,而是病人自己不注意,就像譚科長,明明知道吃涼的會犯病,卻總忍不住,這才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好在他醒悟得不算晚,還有藥可救。岐大夫拿起《脾胃論》,翻到"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那裡寫著"脾胃氣虛,則下流於腎,陰火得以乘其土位",墨跡雖淡,道理卻曆久彌新。保護脾胃,就是保護生命的根基,這道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啊。而那片能緩解痛苦的生薑,不過是大自然的提示,告訴我們:溫暖的力量,才是生命最需要的滋養。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靈氣複蘇,最強覺醒從煉炁開始 藥王山下守山人 高考後,美女接我回家繼承家產 娛樂圈:大佬的歡樂逆襲 童話崩壞後,我成了惡魔獵人 轉生索羅亞,被精靈老婆包圍了 絕命大藏家 神龍德魯伊諸天行 高冷校花學姐,最終成了甜妹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