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岐大夫巧治累出來的怪病——十三斤人參扶起垮掉的身子骨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56章 岐大夫巧治累出來的怪病——十三斤人參扶起垮掉的身子骨

第356章 岐大夫巧治累出來的怪病——十三斤人參扶起垮掉的身子骨(1 / 1)

初夏的風卷著沙礫子撲在"岐仁堂"的木招牌上,發出沙沙的聲響。診室裡,岐大夫正低頭給竹籃裡的艾草噴水,鼻尖縈繞著當歸與薄荷混合的藥香。玻璃門被"吱呀"推開,帶進一股汗味與塵土氣,一個穿藍色工裝的男人扶著門框直喘氣,褲腳還沾著水泥點子。

"岐大夫,您給看看吧......"男人聲音發虛,額頭上的汗珠順著皺紋往下滾,抬手抹汗時,袖子滑下來,露出胳膊上腫得發亮的皮膚,像發麵饅頭似的。

岐大夫放下噴壺,示意他坐在診脈的竹椅上:"先歇口氣,慢慢說。"他順手從櫃台上拿起青瓷茶杯,倒了杯溫茶遞過去。男人雙手接過,指尖冰涼得像剛從井水裡撈出來,杯壁上很快凝起一層水珠。

"我叫王建軍,在城郊工地紮鋼筋的。"男人喝了兩口茶,呼吸才平穩些,"這毛病快一年了,剛開始是累著了就胳膊腿疼,像灌了鉛似的,歇一宿能好點。後來找了個大夫,說是濕氣重,開了些薄荷、陳皮之類的藥,喝著倒挺爽口,可沒過多久,不乾活也疼得鑽心。"

他說著掀起褲腿,小腿上的皮膚泛著青紫色,輕輕一按就陷下去個小坑,半天彈不起來。"另一個大夫說光理氣不行,得加祛濕的,又加了蒼術、薏米,結果更糟了——您看這胳膊,腫得連袖子都快套不上了,夜裡還發燒,一身一身盜汗,被子能擰出水來。"

岐大夫伸手搭上他的手腕,指腹貼著寸關尺三個部位。王建軍的脈搏跳得又快又浮,像水麵上漂著的浮萍,稍一用力按下去,就細得像遊絲,若有若無。他又翻開王建軍的眼皮看了看,眼白泛著淡淡的青黃色,舌苔白得像蒙了層霜,舌尖卻紅得異常。

"這一年,活兒沒少乾吧?"岐大夫收回手,拿起桌上的紙筆。

王建軍歎口氣:"可不嘛,兒子要結婚,得攢彩禮錢。工頭說加班給雙倍工資,我就天天乾到後半夜,有時候累得直接在工棚鋪蓋卷裡睡。早飯啃個涼饅頭,中午在工地吃盒飯,油水少得可憐......"

旁邊碾藥的徒弟小張停下手裡的活兒,忍不住插話:"王叔,您這是拿命換錢啊。《黃帝內經》裡說"勞則氣耗",您這是把身子骨熬空了。"

岐大夫點點頭:"小張說得在理。《脾胃論》裡講"四肢皆稟氣於胃",您這胳膊腿的毛病,根子在脾胃上。勞累最傷脾氣,就像磨盤少了驢拉,糧食怎麼也磨不出粉來。脾主四肢肌肉,脾氣虛了,氣血送不到手腳,自然又沉又痛。"

王建軍皺著眉:"可那兩位大夫給我用了理氣化痰、祛濕的藥,怎麼反倒重了?"

"問題就出在藥上。"岐大夫蘸著墨汁寫字,筆尖在宣紙上沙沙作響,"您一開始的藥裡,薄荷、陳皮這些都屬風藥,《本草綱目》說風藥"性輕揚,善走竄",就像田裡的稻草人,看著能趕鳥,可天天戳在那兒,地裡的土都被吹得板結了。您本來就脾虛,風藥再耗氣,脾胃更虛,這叫"虛虛之禍"。"

他放下筆,指著藥方上的藥名解釋:"後來加的蒼術、薏米是祛濕的,可祛濕藥都帶點寒性,就像給濕柴火上澆涼水,濕沒去成,倒把火澆滅了。您這不是實證,是虛證,就像空倉庫招了潮氣,得先把倉庫修結實了,才能往外清潮氣,不然越清越塌。"

王建軍聽得直點頭:"那我夜裡發燒、盜汗是咋回事?人家都說發燒是上火,可我摸著身上燙,手腳卻冰涼。"

岐大夫拿起茶杯,往杯蓋裡倒了點水:"您看這杯蓋裡的水,要是杯子底下燒著火,水是溫的;要是火快滅了,隻剩點火星子,水反而會咕嘟咕嘟冒熱氣,這叫虛火。《傷寒論》裡說"陽氣虛浮則發熱",您這是脾胃陽氣太弱,虛寒像洪水似的把僅有的一點陽氣擠到表麵上了,所以看著發燒,其實內裡冰涼。"

他開好藥方,遞給王建軍:"我給您用補中益氣湯打底,加了附子和人參。黃芪、白術這些是補脾胃的,就像給您的"磨盤"添力氣;附子是暖身子的,《神農本草經》說它"溫中行氣",能把您骨子裡的寒氣趕出去;人參是補氣的,就像給快熄滅的火堆添柴,《本草綱目》說它"補五臟,安精神",您這虧空太大,得用重藥補。"

王建軍接過藥方,看著上麵"人參三錢"的字樣,眉頭又擰起來:"大夫,這人參可貴了......"

"治病要緊。"岐大夫拍拍他的肩膀,"您這病拖不得,再耗下去,怕連筷子都拿不住了。我給您用的是老山參,勁兒足,能頂得住。先拿五付藥,每天早晚煎著喝,煎的時候放兩塊生薑,就像給藥湯加個"向導",引著藥力往脾胃走。"

王建軍揣著藥方去抓藥,小張在旁邊碾著茯苓,小聲問:"師父,他這脈浮大虛數,明明像熱證,您怎麼斷定是虛寒呢?"

岐大夫指著窗外的向日葵:"你看那向日葵,太陽足的時候,杆兒挺得筆直;要是缺了水,看著枝繁葉茂,根底下早就空了,風一吹就倒。他這脈看著浮大,是因為陽氣太虛,撐不住了才往外跑,就像人快沒勁兒的時候,反倒會拚儘全力喊兩聲。《難經》裡說"浮為虛,沉為實",就是這個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五天後,王建軍又來了,臉上的灰敗氣色退了些,胳膊上的腫脹消下去不少。"岐大夫,真神了!喝到第三付藥,夜裡就不發燒了,盜汗也少了,昨天試著搬了捆鋼筋,胳膊沒那麼疼了。"

岐大夫再給他診脈,脈搏比上次沉穩些,但還是偏弱。"接著喝,我再給您加兩錢當歸,《金匱要略》說"氣血同源",補氣的同時得養血,就像給土地又施肥又澆水,莊稼才能長得好。"

就這樣,王建軍每隔十天來複診一次,岐大夫根據他的情況調整藥方,人參的量始終沒減。工地上的工友見他一天天好起來,都打趣說:"建軍,你這是把藥當飯吃了,怕是把彩禮錢都喝進肚子裡了。"

王建軍總是嘿嘿笑:"錢沒了能再掙,身子垮了可就啥都沒了。岐大夫說了,我這是虧空太大,得慢慢補。"

轉眼到了秋收,王建軍的胳膊腿徹底不疼了,腫脹全消,臉上有了血色,乾活也有勁兒了。這天他來謝診,手裡拎著一籃子新摘的冬棗,紅撲撲的像小燈籠。

"岐大夫,您數數,這是最後一付藥了。"王建軍把藥方遞過來,"我兒子昨天領對象回家了,說年底就結婚,多虧了您啊!"

岐大夫看著他精氣神十足的樣子,翻開診病的本子:"您這前後喝了一百二十多付藥,光人參就用了十三斤,附子、乾薑各一斤多。"

小張在旁邊吐了吐舌頭:"師父,這用量夠咱們藥櫃半年的存貨了。"

"《黃帝內經》說"大虛必大補",他這一年耗的氣血,就像水庫見底了,不把閘門開大了放水,怎麼能灌滿?"岐大夫拿起一顆冬棗,"您看這棗子,得從開花到結果慢慢長,急不得。治病也一樣,尤其是虛證,得有耐心,就像給乾涸的田地澆水,得一點點滲進去,才能真正澆透。"

王建軍臨走時,岐大夫又給他開了些十全大補湯的丸藥:"這丸藥您帶回家慢慢吃,就像給地裡蓋層肥,鞏固鞏固。以後可彆那麼拚命了,《素問》裡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這才是養生的根本。"

傍晚時分,夕陽透過窗欞照進診室,在藥櫃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小張整理藥方時,發現王建軍的病曆本上寫著:"勞傷脾胃,陽氣虧虛,法當溫補,方用補中益氣加參附,後以十全大補收功。"字跡蒼勁有力,旁邊還畫了個小小的向日葵,花盤沉甸甸的,杆兒挺得筆直。

岐大夫坐在竹椅上,慢悠悠地搖著蒲扇,鼻尖的藥香混著窗外的桂花香,讓人心裡踏實。他知道,這世間的病,多半是累出來、熬出來的,而好的大夫,就像勤懇的農夫,得一點點把虧空的身子骨重新種出希望來。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汙染侵襲,請及時處理 達拉斯三劍客:複仇者聯盟 高冷男配誰也不愛,殺穿結局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