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岐大夫的陰陽秤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52章 岐大夫的陰陽秤

第352章 岐大夫的陰陽秤(1 / 1)

岐仁堂的門檻被踩得發亮時,岐大夫正用象牙秤稱桂枝。銅盤裡的飲片泛著棕紅光澤,他眯眼瞅著秤星,忽然抬手按住秤杆:"老胡,這桂枝得去了粗皮,不然燥性太烈,要傷陰的。"

穿青布短褂的老胡"哎"了一聲,剛把桂枝倒回竹簸箕,診堂的木門就被撞開。一個穿西裝的年輕人踉蹌進來,領帶歪在脖子上,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攥著張揉皺的化驗單。

"大夫!救命!"年輕人額頭冒汗,說話時牙花子泛白,"大醫院說我是"功能性發熱",輸液輸得手都青了,體溫反倒躥到三十九度!"

岐大夫放下秤,指了指診桌後的藤椅:"先伸舌頭。"

年輕人張嘴時,一股酸腐氣撲麵而來。老胡在旁抽了抽鼻子:"這是吃了多少麻辣火鍋?"

"三頓!"年輕人哭喪著臉,"客戶應酬,天天紅油鍋底配冰啤酒,昨天開始渾身燙得像揣了火爐,舌頭跟砂紙似的,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岐大夫捏著他的手腕診脈,三指下的脈搏跳得又急又滑,像打鼓似的。再看舌麵,紅得發紫,舌苔黃厚,邊緣還沾著些未擦淨的食物殘渣。

"你這不是普通的上火。"岐大夫鬆開手,取過宣紙寫方子,"《黃帝內經》說"陽盛則熱",你這是陽氣太旺,把體內津液都燒乾了。就像灶膛裡火太猛,鍋裡的水眨眼就熬成了焦糊。"

年輕人盯著藥方上的"白虎湯"三個字發愣:"白虎?是說我像老虎一樣凶?"

老胡在旁笑出聲:"這是仲景爺的方子,知母、石膏能澆滅你肚子裡的大火,粳米、甘草還能護住津液。就像給燒紅的鐵鍋澆點涼水,再墊上濕抹布,才不會炸鍋。"

正說著,門口進來個穿碎花衫的老太太,手裡拎著個保溫杯,走路時腳步發沉,像踩著棉花。她剛坐下就打了個寒顫,下意識裹緊了衣襟:"岐大夫,我這病怪得很,大夏天的還得穿三件衣裳,喝口涼水就直打哆嗦,可醫院查不出啥毛病。"

岐大夫讓她伸舌,隻見舌頭淡得像剝了皮的梨,舌苔薄白,輕輕一碰就顫巍巍的。搭脈時,三指下的脈搏沉得像埋在沙裡,按半天才能摸到微弱的跳動。

"您這是另一種失衡。"岐大夫蘸著茶水在桌上畫了個陰陽魚,"陽氣就像屋裡的火爐,您這爐子快滅了,屋裡自然冷冰冰。《傷寒論》說"陽虛則寒",您這是陽氣不足,水濕排不出去,積在體內成了寒氣。"

老太太捧著保溫杯歎氣:"我就說嘛,廣場舞隊友都笑我穿得多,可我膝蓋以下總像泡在冰水裡。"

"給您開四逆湯。"岐大夫筆鋒一轉,"附子、乾薑、甘草,都是暖爐的柴火。等您爐子旺了,身上的寒氣自然就散了,就像開春回暖,屋簷上的冰棱子自己就化了。"

年輕人在旁插話:"大夫,您剛說他陽氣太旺,她陽氣太弱,這就是陰陽不平衡?"

岐大夫點頭,指了指窗外:"你看那向日葵,白天朝著太陽轉,晚上就得蔫下來歇著,這就是陰陽消長。人也一樣,白天陽氣升,精神足;晚上陰氣盛,得睡覺。要是白天蔫晚上精神,就是陰陽倒錯了。"

老胡端來兩盞菊花茶,插話道:"就像咱藥鋪的地窖,夏天得敞開透氣散熱氣,冬天得關嚴實保陽氣,不然藥材要麼發黴要麼乾裂。"

正說著,診堂外傳來爭吵聲。一個穿環衛服的中年漢子揪著個戴眼鏡的小夥子往裡闖,兩人臉上都帶著怒氣。

"岐大夫您評理!"漢子嗓門洪亮,"這後生說我脈沉微是陽虛,非讓我喝參湯,可我越喝越脹得慌!"

戴眼鏡的小夥子推了推眼鏡:"《難經》明說"沉脈為陰",他脈都摸不著了,不是陽虛是什麼?"

岐大夫先讓漢子伸舌,隻見舌麵紫暗,舌苔厚膩得像鋪了層黑泥。再搭脈,果然沉得幾乎摸不到,但仔細一按,脈搏雖弱卻帶著股繃勁,像拉滿的弓弦。

"你這不是寒,是熱結在裡頭了。"岐大夫鬆開手,"就像柴房堆太滿,火星子悶在裡頭,看著沒火苗,其實憋著更大的火。"

小夥子急了:"可《傷寒論》說"脈微細,但欲寐"是少陰病,少陰不就是陽虛嗎?"

"你隻知其一。"岐大夫從書架上抽出本泛黃的《傷寒論》,翻到某一頁,"你看這條,"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也有熱證,就像冬天屋裡燒太旺,門窗關太緊,也能熱得人喘不上氣。"

他提筆寫了張方子,遞給漢子:"抵當湯,桃仁、水蛭這些藥能把你肚子裡的瘀熱通開。就像疏通堵塞的煙囪,火才能順順當當燒起來。"

漢子接過方子,撓頭道:"我就說嘛,這幾天總覺得小肚子墜著疼,拉出來的屎都是黑的,原來不是著涼。"

小夥子臉漲得通紅,小聲問:"那怎麼區分沉微脈是寒是熱?"

岐大夫指著兩人的舌象對比:"看舌頭!陽虛的舌頭像泡在水裡的豆腐,又白又嫩;熱結的舌頭像烤焦的饅頭,又乾又紫。《傷寒論》講"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脈和證得合在一塊兒看,不能單打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胡在旁包藥,接口道:"就像看天陰不陰,不能隻看雲彩,還得看刮什麼風、潮不潮濕。"

這時,穿西裝的年輕人拿著熬好的湯藥進來,剛喝一口就齜牙咧嘴:"這藥怎麼苦得像膽汁?"

"良藥苦口。"岐大夫遞過塊陳皮糖,"你這陽盛得用苦寒藥降,就像滅火得用冷水,甜水可澆不滅熊熊烈火。"

老太太喝著藥湯,咂咂嘴:"我的藥倒有點甜絲絲的。"

"您這是陽虛,得用辛溫藥補。"岐大夫笑了,"就像烤火得用乾柴,濕柴怎麼也燒不旺。"

日頭爬到頭頂時,環衛工拿著藥包要走,岐大夫叫住他:"記住,藥渣彆倒垃圾桶,埋在梧桐樹下,能助陽氣生發。"

小夥子還在翻《傷寒論》,忽然拍著大腿:"原來抵當湯證也是"脈微而沉"!我以前光記得少陰寒證,把太陽腑實給忘了!"

岐大夫收拾診具,慢悠悠道:"六經就像六個房間,每個房間都可能著火,也可能結冰。治病就像調溫,冷了添柴,熱了開窗,濕了通風,燥了灑水,總得讓屋裡不冷不熱才舒服。"

老胡開始曬藥材,把曬乾的麥冬、玉竹擺在竹匾裡:"這就是"寒者溫之,熱者寒之"的道理,說起來簡單,可真要摸準寒熱虛實,得練幾十年功夫。"

穿西裝的年輕人第二次來複診時,舌頭紅得沒那麼厲害,脈象也緩和了許多。他說自己已經把冰啤酒換成了菊花茶,晚上也不熬夜改方案了。

"現在覺得身上清爽多了,"他摸著肚子笑,"就像悶熱的房間突然打開了窗戶,風一吹,渾身舒坦。"

老太太再來時穿了件單衣,臉色也紅潤了:"廣場舞隊友都說我氣色好,膝蓋也不冰了,昨天還跟她們跳了支《最炫民族風》。"

岐大夫看著他們,忽然指著牆上的匾額"岐仁堂"說:"這"仁"字,就是兩個人,一陰一陽,互相扶持著才能站穩。人身上的陰陽也一樣,誰也不能多,誰也不能少,這才叫平衡。"

老胡在旁敲著銅缽子配藥,叮當聲裡混著他的話:"就像咱這藥鋪,白天開門迎陽氣,晚上關門養陰氣,日複一日,才能守住這股子生氣。"

暮色漫進診堂時,岐大夫給新收的徒弟講脈訣,指尖撚著串沉香珠:"你記住,看陰陽不能隻看表麵。就像冬天的河麵結著冰,底下的魚可能還活得歡實;夏天的樹蔭看著涼快,樹根下說不定憋著熱氣。《黃帝內經》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才是陰陽的真學問。"

徒弟點頭時,窗外的月亮正好爬上屋簷,清輝灑在岐仁堂的匾額上,"仁"字的筆畫在月光裡仿佛活了過來,像兩條糾纏的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瘋狂打賞,主播不斷空降 罪案拚圖師之亡者遺局 數據流禦獸 全員係統不帶我?那隻能滅世了 神豪:錢都是大風刮來的 亂世大東家 三國之挾太後以令天子 重生80,娶了異瞳小嬌妻 洪荒快遞指南:我在末法時代開盲 智者不入愛河,女配她不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