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岐仁堂裡話瘧子:補好脾胃病自消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51章 岐仁堂裡話瘧子:補好脾胃病自消

第351章 岐仁堂裡話瘧子:補好脾胃病自消(1 / 1)

入伏後的城鄉結合部總像被浸在蒸籠裡,柏油路曬得發軟,路邊的梧桐葉蔫頭耷腦地垂著。岐仁堂門口那對“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的木刻對聯,被曬得油亮,門楣上掛著的艾草串子倒精神,時不時飄來股清苦的香。

岐大夫正坐在靠窗的竹椅上翻《脾胃論》,竹椅“吱呀”響,手裡的蒲扇慢悠悠搖著。他五十出頭,頭發半白,總愛穿件洗得發白的月白褂子,說話時眼角的紋路會跟著動,像老樹皮上的年輪,透著股讓人安心的勁兒。藥櫃前的小徒弟阿明正踮著腳往最高層擺藥罐,“師父,張叔又來了,在門口瞅著呢。”

岐大夫抬頭,就見快遞員老張佝僂著背站在門口,藍色工服後背洇著大片汗漬,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扇著個破塑料袋,臉白一陣黃一陣的,像塊沒燒透的磚。“進來坐,看你這模樣,又不舒服了?”

老張挪進來,一屁股坐在診室的長凳上,凳子“嘎吱”抗議了一聲。“岐大夫,您是不知道,這毛病邪乎得很。前天中午送完最後一單,突然就覺得冷,裹著棉襖還打哆嗦,牙都磕得響。過了一個多時辰,又熱得像揣了個火爐,頭也疼,嗓子眼冒火,想喝冰的。昨天傍晚又來一回,今天早上剛發過,現在肚子裡還鬨騰,吃啥都不消化,往上反酸水。”

岐大夫伸手搭脈,指尖下的脈跳得忽快忽慢,像打鼓沒了準頭。又看了看老張的舌苔,白膩得像蒙了層漿糊。“這幾日吃飯咋樣?”

“彆提了,前天早上啃了倆涼包子,中午在路邊攤吃的炒粉,晚上沒胃口,就喝了點冰啤酒。”老張歎口氣,“我這活兒,風裡來雨裡去,吃飯沒個準點,有時候忙起來,涼飯涼菜對付對付就過去了。”

岐大夫放下手,蒲扇往腿上一拍:“你這是瘧子找上了門,還帶著停食的毛病。《黃帝內經》裡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你脾胃本就虧著,又貪涼吃些不容易消化的,中焦堵得像塞了團亂麻,正氣沒力氣跟邪氣鬥,可不就寒熱來回折騰?”

老張急了:“那咋辦?我這活兒耽誤不起啊。”

“彆急,先把你肚子裡的積滯通開。”岐大夫提筆寫方子,筆尖在宣紙上沙沙響,“給你用六君子湯打底,人參補補氣,白術、茯苓健脾,甘草調和,再加半夏、陳皮化化痰,這就像給你脾胃添把柴,讓它重新燒起來。再加點枳實、厚樸,這倆是通中焦的好手,就像給堵住的路清障,積滯去了,正氣才能往上提。”

阿明在旁邊抓藥,鐵皮藥櫃的抽屜“嘩啦啦”響,當歸、白術、茯苓的藥香混著窗外的蟬鳴,倒也清爽。“師父,這方子是薛立齋先生說的那個吧?”

“正是。”岐大夫點頭,“薛先生說,瘧子帶停食,先開中焦,再補脾胃,邪氣得泄,正氣得扶,病才能好。你回去煎藥,頭煎二煎混在一塊兒,分早晚兩次喝,溫著喝,彆放涼。這幾天彆吃生冷油膩,就喝些小米粥,讓脾胃歇口氣。”

老張揣著藥包走了,沒等岐大夫喝口茶,門口又進來個穿職業裝的年輕姑娘,高跟鞋“噔噔”響,手裡還攥著份沒吃完的沙拉。“岐大夫,我這感冒咋總不好?都快一周了,身上忽冷忽熱,頭重腳輕,還惡心,聞著油味就想吐。”

是隔壁寫字樓的白領小李,前幾天來拿過感冒藥。岐大夫看她眼瞼有點腫,說話有氣無力的:“上次讓你彆吃生冷,你聽了嗎?”

小李臉一紅:“前天加班,同事買了冰咖啡,我沒忍住……”

“你這不是單純的外感。”岐大夫搭脈,“脈浮而弱,舌苔白滑,是脾胃虛了,又招了風寒濕邪。《傷寒論》說‘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你脾胃本就弱,又吃冰的傷了陽氣,風寒趁虛進來,內外夾攻,哪能好得快?”

小李皺著眉:“那該咋辦?我這兩天連飯都吃不下。”

“用藿香正氣散。”岐大夫提筆,“藿香能解表又能化濕,像把小扇子,既能把體表的風寒扇走,又能把脾胃裡的濕邪化掉。再加上紫蘇、白芷散風寒,茯苓、白術健脾,半夏、陳皮止嘔,讓你脾胃裡的陽氣升起來,體表的邪氣散出去,內外都順了,病自然就退了。”他頓了頓,又叮囑,“回去把沙拉扔了,煮點生薑大棗粥,熱熱乎乎喝下去,比啥都強。”

小李剛走,門口就傳來拐杖點地的聲音,是住在老街的王嬸,由她閨女扶著進來。王嬸臉蠟黃,嘴唇沒血色,坐下時喘了好一會兒:“岐大夫,我這毛病怪得很,白天還好,一到傍晚就發懶,身上有點熱,頭也昏,不想吃飯,吃點就脹得慌。前兒個出門買菜淋了點雨,這兩天更重了。”

岐大夫看王嬸眼瞼下垂,說話聲音低得像蚊子哼,搭脈時感覺脈沉而緩。“你這是內傷重,外感輕。《脾胃論》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你平時帶孫子,夜裡睡不好,元氣早虧了,淋了點雨不過是引子。這時候要是光解表,就像耗乾柴禾,越燒越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嬸閨女急了:“那得用啥藥?”

“人參養胃湯。”岐大夫寫著方子,“人參、白術、茯苓補脾胃元氣,這是根本;半夏、陳皮化痰濕,厚樸通腑氣,讓脾胃能轉起來;再加點藿香、紫蘇葉,輕輕把體表那點邪氣散出去,就像給小火苗扇扇風,不耗元氣,還能助燃。你回去給你媽熬藥,藥熬好後放溫,分三次喝,彆一次灌太多,讓脾胃慢慢受著。”

正說著,工地上的老趙扛著個工具包進來了,滿腳泥,汗珠子順著下巴滴。“岐大夫,我這渾身酸困,早上起來還好好的,到了九十點就覺得冷,過會兒又熱,熱的時候頭疼得像要炸,脊梁骨都疼。我這是乾活累著了?”

岐大夫看老趙脖子後麵全是汗堿,手心卻涼,搭脈時脈浮而虛。“你這是勞力太過,傷了元氣,又受了風。《難經》說‘氣主煦之’,你天天在工地上扛水泥,元氣早被耗得差不多了,就像守城的兵丁累垮了,風寒這小偷就趁機溜進來了。”

“那咋辦?工地上離不了人啊。”老趙搓著手。

“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岐大夫筆沒停,“黃芪、人參補元氣,白術、甘草健脾,這是給你添兵;升麻、柴胡把氣往上提,就像給兵丁鼓勁;加川芎是讓氣血活起來,頭疼就能輕些。你這病,根在元氣虧,光驅邪沒用,得先把兵丁養壯了,才能把邪氣趕出去。”他想了想,又說,“這藥得溫著喝,喝完蓋被躺會兒,出點小汗就好,彆大汗淋漓,那是耗元氣。”

老趙剛走,超市收銀員小陳捂著肚子進來了,臉漲得通紅。“岐大夫,我昨晚值夜班,吃了點剩米飯,半夜就開始鬨肚子,今天早上起來又冷又熱,渾身沒勁兒,還往上噯氣,一股子餿味兒。”

岐大夫看她舌苔厚膩,脈滑而弱:“你這是勞累傷了元氣,又吃了不新鮮的,停食了。《金匱要略》說‘食積必用消導’,但你元氣虧,光消導不行,得補著消。”

“那用啥藥?”小陳急問。

“補中益氣湯加神曲、陳皮。”岐大夫解釋,“補中益氣湯補元氣,加神曲能消米麵食積,就像給脾胃請個幫工,把剩飯消化掉;陳皮理氣,讓氣順了,就不噯氣了。你這病,得一邊補一邊消,像給車加油,還得清一清油路,才能跑起來。”

傍晚時,中學的劉老師氣衝衝地進來,一坐下就拍桌子:“這些學生太氣人了!上課說話,作業不交,我氣得中午飯都沒吃,下午就開始發冷發熱,肚子裡還脹得慌,想打嗝又打不出來。”

岐大夫看她眉頭擰成個疙瘩,舌尖發紅,脈弦而數。“《黃帝內經》說‘怒則氣上’,你這是動了肝火,氣堵在脾胃裡了。肝火犯胃,脾胃運化不動,就停食了;氣機逆著走,就打不出嗝。”

劉老師歎口氣:“那得咋調?我這脾氣也改不了。”

“六君子湯加香附、山梔子。”岐大夫寫著方子,“六君子湯補脾胃,香附能理氣,把你堵著的氣順開;山梔子清肝火,就像給燒得太旺的爐子潑點涼水。你這病,得先順氣,再清火,最後補脾胃,氣順了,火消了,脾胃才能好好乾活。”他頓了頓,“下次再生氣,先深呼吸三分鐘,彆拿自己的脾胃撒氣。”

連著忙了兩天,老張又來了,這次臉色好多了,就是還有點黃。“岐大夫,您那藥真管用,肚子不脹了,也不反酸了,就是瘧子還沒好,昨天傍晚又發了回。”

岐大夫再搭脈,脈比上次勻了些,舌苔也薄了。“積滯去了,就不用枳實、厚樸了,單用六君子湯就行。《神農本草經》說人參‘補五臟,安精神’,白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你現在得好好補脾胃,正氣足了,瘧子自然就沒了。”

過了幾天,劉老師帶了個鄰居來,說是也得了瘧子,發熱的時候總想吃冰的,吃了就舒服點,可過會兒更難受。岐大夫聽了直搖頭:“瘧子發熱的時候,就像正邪在打架,你這時候吃冰的,看似舒服,其實是傷了脾胃陽氣。脾胃是後天之本,就像家裡的糧倉,糧倉壞了,正氣沒糧草,咋跟邪氣鬥?”

他讓阿明切了塊生薑,“回去把生薑熬成濃湯,趁熱喝,喝得微微出汗,這能截瘧。《本草綱目》說生薑‘溫中止嘔,發汗解表’,趁熱喝能助陽氣,把邪氣往外趕。記住,發熱時千萬彆吃生冷,忍過那陣子,病才能好得快。”

又過了半個月,老張痊愈了,特地拎了袋自家種的西紅柿來。“岐大夫,我這病好利索了,乾活也有力氣了。就是有個事兒不明白,為啥有的人感冒能吃能喝,我這就吃不下?”

岐大夫正在翻《薛立齋醫案》,聞言笑了:“薛先生早說過,內傷病多影響飲食,外感病一般不影響。你這看著是瘧子,其實根在脾胃虛,是內傷夾外感,所以吃不下;要是單純外感風寒,脾胃沒受傷,自然能吃能喝。”他指著書,“就像打仗,要是敵人隻在城外,家裡糧倉沒事,就能正常供應糧草;要是敵人打進糧倉了,糧草沒了,兵丁就沒力氣了。”

老張似懂非懂:“那以後咋預防?”

“外感好利索了,趕緊用補中益氣湯補正氣。”岐大夫說,“《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你平時脾胃就虛,這次好徹底了,得把正氣補起來,就像給城牆加加固,下次邪氣就進不來了。彆等病好了就不管了,也彆總想著用猛藥驅邪,那樣會傷脾胃,病就好不了根。”

入秋時,岐仁堂門口的梧桐葉落了一地,阿明正掃著葉子,老張騎著電動車從門口過,按了按喇叭,喊著:“岐大夫,我這陣子吃飯香,乾活也有勁,謝謝您啊!”

岐大夫站在門口笑,手裡的蒲扇輕輕搖著,藥香混著桂花香飄得老遠。他知道,這城鄉結合部的日子裡,總有人因為勞累、貪涼、動氣傷了脾胃,而他這岐仁堂,就像個守著脾胃的崗哨,用那些草木根莖,護著大家夥兒的後天之本,讓日子過得踏實些,再踏實些。

後來,阿明在藥櫃上貼了張紙條,是岐大夫寫的:“脾胃好,百病少;護脾胃,吃暖飯,少動氣,彆貪涼。”陽光透過窗欞照在紙條上,每個字都透著股暖乎乎的勁兒,像岐仁堂裡常年不散的藥香,讓人安心。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暴雨衝走後,支教老師爆改霸總 鬼當之守當人 禦獸化形:開局強製契約九尾妖狐 剝我神骨,滅我滿門?我死後直播! 這個宗門過於沙雕,已經天下無敵 重生1979:開局成為賣炭翁 抗日之大軍閥張浩 妖女賜我純陽功,冰山聖女夜登門 萬域至上 三國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