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都市人肺腑間的痰濕密碼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58章 都市人肺腑間的痰濕密碼

第58章 都市人肺腑間的痰濕密碼(1 / 1)

一、暮春雨夜的咳喘客

穀雨節氣後的申末酉初,雲港市的雨絲裹著柳絮撲在岐仁堂的雕花木窗上。陳立行縮著脖子鑽進診室時,白襯衫後背洇著汗漬,右手指節因咳嗽攥得泛白。他剛在酸枝木診椅上坐下,案頭的銅鈴便被穿堂風拂得輕響,驚飛了簷下避雨的麻雀。

"岐大夫,我這咳嗽跟拉鋸似的,夜裡能把天花板震下來。"他抓起桌上的溫茶灌了一口,杯底殘留的陳皮香混著診室裡的艾香,在舌尖洇開苦澀,"西醫說我肺裡有炎症,可吃了半月抗生素,痰還是黃得跟老陳醋似的。"

岐明遠放下手中的《脾胃論》,抬眼打量眼前的患者:年約四十,體態偏胖,麵色潮紅中透著青灰,舌苔黃膩如敷了層黴豆腐,舌下絡脈粗紫。診脈時指下如觸琴弦,右寸關脈滑數有力,左關脈弦急。窗外的雨勢突然變大,雨滴砸在青瓦上沙沙作響,倒像是給這脈診聲作了伴奏。

"陳先生平時可貪涼飲冷?"岐大夫指尖輕點他腕間的"太淵穴",觸感如按海綿,"看你鞋底磨得外側薄如紙,怕是久坐久視,又常以車代步?"

陳立行驚得瞪大眼:"您怎麼知道?我做it編程,每天在電腦前窩十小時,冰箱裡常年冰著可樂。"他忽然想起什麼,從公文包掏出張揉皺的體檢單,"對了,西醫說我肺裡有小結節,跟芝麻粒似的,還有甲狀腺上也有個小結塊......"

岐大夫接過紙張掃了一眼,嘴角泛起淡笑:"《黃帝內經》雲"形寒飲冷則傷肺",你這病啊,根源在脾肺二臟。"他起身從牆上摘下《臟腑圖》,指尖劃過肺臟位置,"肺為嬌臟,喜溫惡寒,你長期貪涼,寒邪裹著痰濕困在肺絡,好比陰雨天曬衣服,潮氣悶在纖維裡散不出。時間久了,痰濕瘀滯成"肺中痰核",便是西醫說的結節。"

二、脾肺同治的玄機

雨聲漸密,岐大夫往炭爐上添了塊欖炭,砂鍋裡的薏苡仁開始"咕嘟"冒泡。他取來紫毫筆,在宣紙上寫下一方:

蜜麻黃6g杏仁9g生石膏15g先煎)炙甘草6g

黃芩9g桑白皮12g茯苓15g炒白術12g

柴胡9g香附9g浙貝母9g夏枯草12g

"這是麻杏石甘湯合二陳湯的變方。"他指著方中配伍解釋,"麻黃開腠理散肺寒,石膏清鬱熱,這兩味一散一清,好比給肺臟開扇窗;黃芩、桑白皮清肺火,就像用絲瓜瓤擦洗積垢的瓦罐;茯苓、白術健脾祛濕,痰濕的老巢在脾,脾健運了,肺裡的痰濕才不會"春風吹又生"。"

陳立行盯著"柴胡、香附"兩味藥,麵露疑惑:"這不是疏肝的藥嗎?我肺裡的病,跟肝有啥關係?"

岐大夫捋著山羊胡輕笑:"《金匱要略》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你左關脈弦急,情誌不暢已久,肝鬱則脾虛,脾虛則生濕。"他忽然指著診室牆上的《四季養生圖》,"如今春末夏初,肝氣當令,若不疏肝,好比堵車時硬踩油門,隻會讓痰濕瘀滯更重。至於浙貝母、夏枯草,是專門化你甲狀腺那枚"氣滯痰凝"的小結塊,《本草綱目》說貝母"主胸脅逆氣,時疾黃疸",正合你病機。"

窗外閃過一道ightning,陳立行忽然打了個寒顫:"難怪我最近總覺得胸口發悶,跟壓了塊石板似的,晚上還容易醒......"

"這便是痰熱擾心了。"岐大夫往他杯中續了溫茶,"你看這茶裡泡的橘紅、荷葉,皆是化痰濁、升清陽的妙品。回去後切記:晚飯隻吃七分飽,睡前揉腹三百圈,晨起喝碗生薑紅棗水——脾是後天之本,脾胃氣機順暢了,病就去了大半。"

三、複診時的痰濕迷途

七日後複診,陳立行進門時手裡提著袋電子煙:"岐大夫,您說的戒煙太難了,我換成這個行不?"

岐大夫盯著那銀灰色的煙杆,搖頭輕笑:"《溫熱論》講"煙為辛熱之魁",雖非傳統煙草,卻一樣耗傷肺陰。你看這診室的竹簾,常年被艾煙熏著,尚且泛黃變脆,何況人的肺臟?"他忽然起身打開博古架,取出個青瓷罐,"這是我自製的"戒煙糖",用遠誌、甘草、五味子磨粉,加蜂蜜煉成,想抽煙時含一粒,可緩解煙癮。"

診脈時,陳立行右寸脈已從滑數轉為和緩,但左關脈仍有滯澀。岐大夫沉吟片刻,在原方中加了三棱、莪術各6g:"痰濕瘀滯日久,需稍用破血行氣之品,但用量宜輕,如春風拂柳,不可驟用猛劑。"

"岐大夫,"陳立行忽然壓低聲音,"西醫說我幽門螺杆菌陽性,這在中醫裡是啥說法?"

"當屬"脾胃濕熱"範疇。"岐大夫指著他舌苔上未退的黃膩,"《脾胃論》雲"濕熱相合,其患難愈"。你平時愛吃外賣,油膏厚味積在脾胃,好比廚房下水道堵了,時間久了便生濁熱。"他從抽屜裡取出個錦囊,"這是藿香、佩蘭、白芷打粉做的香囊,佩在腰間可芳香化濕;再配合內服黃連、蒲公英,清胃熱而不傷胃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四、梅雨季裡的轉機

芒種節氣那天,陳立行冒雨趕來,進門時竟沒咳嗽。他解開襯衫領口,露出脖頸處淡紅的痧痕:"按您說的,每周去做艾灸,這痰濕排得渾身輕快!"

岐大夫笑著點頭,診脈後將石膏減為9g,加了太子參15g、麥冬12g:"熱邪漸退,需顧護氣陰。《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你看那些長壽的山民,哪有天天吃補藥的?不過是順應天時,脾胃健運罷了。"

說到此處,他忽然指著窗外的雨景:"梅雨季濕邪最重,你看那池塘裡的荷葉,亭亭淨植卻不沾淤泥,為何?因其莖稈中空,氣機通暢。人也一樣,隻要脾胃升降有序,肺臟宣發肅降如常,何懼濕邪?"

陳立行忽然想起什麼,從包裡掏出張ct報告:"岐大夫,您看這肺結節......"

"莫慌。"岐大夫接過報告掃了一眼,"《難經》雲"氣者,血之帥也;血者,氣之母也"。你堅持服藥月餘,氣機漸暢,痰瘀漸化,再配合砭石刮拭肺俞穴、膏肓穴,假以時日,結節自會慢慢軟化。"他忽然從書架取下《本草從新》,翻到"牡蠣"條目,"你看這味藥,鹹能軟堅,寒能清熱,我在方中加了煆牡蠣30g,便是取其化痰軟堅之功。"

五、入秋時分的肺腑之言

白露過後,陳立行再來時,手裡提著袋新鮮芡實:"按您說的,每天早上煮山藥芡實粥,現在大便成型得跟毛筆字似的!"

岐大夫笑著接過袋子,診脈後將處方調整為:

黨參15g黃芪20g炒白術12g茯苓15g

陳皮9g法半夏9g當歸12g熟地15g

浙貝母9g生牡蠣30g先煎)炙甘草6g

"此為六君子湯合四物湯加減,"他解釋道,"春夏季以攻邪為主,秋冬季當以扶正為先。你看這黨參、黃芪,好比給脾胃雇了個勤快的挑夫,專門運送水穀精微;當歸、熟地補肝血,肝血足則肝氣順,肝氣順則脾不受傷。"

說到此處,他忽然指了指診室牆上的《十二時辰養生圖》:"你以往總熬夜編程,子時還在耗傷肝血,好比油燈快沒油了還猛添燈芯。從今日起,亥時2123點)便要準備入睡,讓肝得以藏血,脾得以運化。"

陳立行摸著日漸平坦的小腹,忽然笑道:"說也奇怪,自從戒了冷飲,胃口反倒好了,以前吃快餐總覺得沒味,現在嘗得出您這診室裡的艾香、陳皮香,連雨水打在青瓦上的聲音都覺得清亮。"

岐大夫望著窗外漸黃的梧桐葉,捋須長歎:"世人總以為病在肉體,卻不知七情六欲、飲食起居皆是致病之源。你看這岐仁堂的"仁"字,左邊是"人",右邊是"二",寓意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真正的養生,不在藥丸裡,而在一日三餐、一呼一吸之間。"

六、冬至前夜的痰濕消散

冬至前三天,陳立行帶著錦旗來複診,紅底金字寫著"脾肺同治除頑疾,岐黃妙手化春寒"。他掀開羽絨服,露出棱角分明的下頜線:"體重減了十二斤,體檢時肺結節縮小到0.2,甲狀腺結節也沒變化了!"

岐大夫笑著擺擺手:"非我之功,乃你自求康複之力。"他指著案頭的《神農本草經》,"你看這上品藥多為五穀雜糧、草木花果,中品藥可治病補虛,下品藥才是攻邪峻劑。中醫治病,不過是借藥物之偏性,調人體之平衡,最終還要靠自身正氣祛邪外出。"

說到此處,他忽然從藥櫃取出個紫砂罐,裡麵裝著炒薏米、赤小豆、陳皮的混合飲片:"這是我配的"四季健脾茶",春日加玫瑰花,夏日加荷葉,秋日加桂花,冬日加生薑。你看那田間的稻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若能順應天時調理脾胃,何愁痰濕不化?"

窗外傳來賣湯圓的梆子聲,陳立行忽然想起什麼:"岐大夫,我那幽門螺杆菌......"

"不必再查了。"岐大夫望著他紅潤的麵色,"《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乾"。你如今舌苔薄白如鋪新雪,脈象和緩從容,脾胃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好比晴朗的天空何來陰霾?"

診室裡的炭爐發出"劈啪"輕響,暖光映著兩人的影子投在青磚地上,像幅醫患相得的古畫。陳立行忽然覺得,這半年來喝的何止是湯藥,更是岐大夫用《黃帝內經》的智慧、《傷寒論》的法度,為他重新編織的一張氣血通暢的"人體經緯網"。

當他踩著初雪走出岐仁堂時,漫天飛雪落在診室的匾額上,"岐仁堂"三個字被襯得愈發清亮。他摸出衣兜裡的戒煙糖,忽然聞到一絲若有若無的艾草香,混著雪後的清冽,直往肺腑裡鑽——那是久彆重逢的清新,是人體小天地與自然大天地終於同頻共振的味道。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靈氣複蘇,最強覺醒從煉炁開始 藥王山下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