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一場陰陽離絕的生死營救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61章 一場陰陽離絕的生死營救

第61章 一場陰陽離絕的生死營救(2 / 2)

鄒明驚得差點打翻粥碗:"您怎麼知道?我們項目組最近趕工期,每天都加班到後半夜,晚餐基本靠外賣,圖方便就吃冷餐..."

"《脾胃論》說"飲食不節則傷脾,起居不時則傷胃"。"岐明翻開《傷寒論》,指著"太陰病"篇,"脾喜溫而惡寒,胃喜通而惡滯。你長期吃生冷食物,等於往脾胃裡澆冷水;熬夜則暗耗肝血,肝木得不到滋養,就會過度克伐脾土。就像田裡的莊稼,既缺陽光又遭澇災,能不枯萎嗎?"

"那我剛才的抽搐...真不是中風?"鄒明想起同事們驚恐的表情,心有餘悸。

"此風非彼風。"岐明用三根手指比劃出一個三角,"《內經》講"風氣通於肝",但肝風有虛實之分。實風多因肝鬱化火,虛風則是脾虛生風。你看自己的手——"他抬起鄒明的手腕,"皮膚鬆弛如棉,按之凹陷不起,這是脾虛不能充養肌肉,肝木無製而內生虛風。就像大樹根基不穩,稍有微風就會搖晃欲倒。"

鄒明盯著自己青筋暴露的手背,突然想起父親常說的"脾胃是後天之本",不由得紅了眼眶:"我以為年輕就是資本...早知道該聽你們的話,定期來做脾胃調理..."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岐明遞給他一杯溫薑棗茶,"接下來三個月,你得好好跟我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先喝三天參附湯固陽,然後轉理中湯健脾,等泄瀉止住了,再用補中益氣湯升陽舉陷。記住,脾土健旺如大地厚實,肝木才能如春風化雨,不至於成為摧折草木的狂風。"

小林在一旁聽得入神,突然想起什麼:"岐大夫,剛才您用附子配生薑,是不是取《金匱》"附子粳米湯"的意?"

"不錯。"岐明讚許地點頭,"附子溫腎暖脾,生薑散寒止嘔,兩味藥一剛一柔,既能破沉寒痼冷,又不致辛燥傷陰。就像良將用兵,既要有衝鋒陷陣的猛將,也要有安撫民心的能臣。"

鄒明喝著薑棗茶,隻覺一股暖流從胃脘向四肢蔓延,先前那種深入骨髓的冷意正在慢慢消退。他看著診桌上古樸的藥罐、牆上泛黃的醫書,突然明白為什麼同事們總說"岐仁堂的藥能喝出人情味"——這裡的每一味藥,都像是老中醫親手編織的經緯,在陰陽五行的天地間,為病人重新織就健康的元氣之網。

第四章:季秋調理的治未病智慧

三日後,鄒明複診時已能獨自步行。他穿著寬鬆的棉麻長褲,手裡提著一袋小米粥,進門就笑:"岐大夫,按照您說的,我把早餐換成了山藥蓮子粥,晚上十點前必定熄燈。"

"很好。"岐明為他診脈,指尖感受到沉緩有力的脈象,"右關脈漸起,脾土有生氣了。今天起停參附湯,改服理中湯:人參15g、白術12g、乾薑9g、炙甘草6g。"

"為啥要加乾薑?"鄒明好奇地問,"之前用的是生薑啊。"

"生薑偏走表,能散寒止嘔;乾薑偏走裡,可溫中回陽。"岐明從藥櫃裡取出乾薑,展示其粗糙的表皮,"就像親兄弟倆,一個在外打拚開疆拓土,一個在家鎮守鞏固後方。你脾陽久虛,非乾薑不能深入臟腑,驅散陳年老寒。"

小林在一旁記錄病案,忽然想起什麼:"岐大夫,《溫熱論》說"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鄒先生這個病是不是屬於氣分病變?"

"病雖在氣分,卻關乎陰陽根本。"岐明鋪開《黃帝內經》插圖,"你看這張"脾胃升降圖",脾氣主升,就像電梯把清氣送到心肺;胃氣主降,就像下水道把濁物排出體外。他長期泄瀉,等於電梯故障,清氣送不上去,濁物又堵在中間,時間久了,清氣下陷化為濕濁,濁氣上逆蒙蔽清竅,這才會暈倒。所以治療時先通電梯升脾陽),再通下水道降胃氣),最後檢修電路調和陰陽)。"

鄒明聽得入迷,忽然指著牆上"治未病"的匾額問:"岐大夫,我以後該怎麼預防這種情況?"

"記住三個字:暖、通、靜。"岐明伸出三根手指,"暖,是讓脾胃遠離生冷,早餐必喝熱粥,夏天少吹空調;通,是讓腸道保持暢通,每天清晨順時針摩腹三百下,多吃山藥、茯苓這類健脾利濕的食物;靜,不是讓你不動,而是心要靜——《內經》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情緒波動太大最傷脾胃。你看那些長壽的老農,哪個不是心平氣和、日出而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我還能喝咖啡嗎?"鄒明小心翼翼地問。

岐明笑著搖頭:"咖啡苦寒傷胃,不如換成大麥茶。記住,脾胃喜歡"土氣"——黃色的食物、溫和的味道、規律的節奏。就像這片藥櫃,看似陳舊,卻能容納百種藥材,因為它沉穩厚實,符合土德。"

不知不覺,診室外的梧桐葉已染上秋意。鄒明捧著煎藥包走出岐仁堂,夕陽把"岐仁堂"三個字照得發亮。他忽然想起急診那晚,岐大夫說的"土空則潰"——原來人體的脾胃,真的像大地一樣,需要時時養護,才能承載生命的萬千風景。

尾聲:懸壺錄裡的脾胃真經

三個月後,鄒明帶著錦旗來複診,麵色紅潤如常人。他指著錦旗上"脾胃乾坤掌,陰陽指下回"的字樣,感慨地說:"現在才知道,中醫治的不是病,是人的生活方式。"

岐明輕撫藥櫃上的銅鈴,目光落在《脾胃論》扉頁的批注上:"東垣先生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其實反過來講,養護脾胃,萬病可防。就像這銅鈴,看似輕小,卻能警醒世人——養生之道,不在深山幽穀,而在一日三餐、一呼一吸之間。"

小林在一旁整理病案,忽然問:"岐大夫,您說要是遇到類似的急症,年輕醫生該怎麼快速判斷?"

岐明翻開新的病案本,提筆寫下"脾陽"二字:"記住《傷寒論》的"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還有《金匱》的"腹滿時減,複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急症看似複雜,核心不過是辨陰陽、查虛實。就像走夜路要靠燈籠,治病救人要靠經典指路。"

窗外,申江市的秋陽正暖,藥櫃裡的黨參、白術、乾薑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這些來自山川草木的精靈,在岐明的手中,化作了守護生命的經緯線,在現代都市的鋼筋水泥間,編織著古老而常新的中醫智慧。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未知入侵 越界 俗世小三兒 開局刷一億美女主播千裡空降 聽丫鬟蛐蛐,我解鎖未知劇情 海賊:從永生的洛克斯海賊團開始 大哥彆卷了,你都卷成漢中祖了 手撕炮灰劇本,三個大佬爭紅眼 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春色渡佛,禁欲國師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