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酉時岐仁堂:玻璃幕牆外的蟬鳴與診室裡的焦苦
六月的申城,梅雨季剛過,溽熱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傍晚七點,cbd寫字樓群還亮著成片的白光燈,岐仁堂卻在仿古的飛簷下透出暖黃的燈暈。藥香混著薄荷香囊的清涼,勉強壓過街道上蒸騰的汽車尾氣。
“小林媽媽,您先坐,這孩子燙得像個火炭!”學徒阿遠扶著一個麵色潮紅的年輕男孩,他身上的襯衫被汗水浸得半透,額發黏在滾燙的腦門上,眼神渙散,嘴裡時不時冒出幾句含混不清的話。跟在後麵的母親王女士,手裡攥著濕透的手帕,眼眶通紅:“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們家阿林,這都燒了三天了,吃了退燒藥退一會兒又升上去,今天下午更是說胡話,舌頭……舌頭您瞧瞧!”
岐大夫正收拾著藥櫃,聞言轉過身。他身著淺灰棉麻唐裝,鬢角微白,眼神卻清亮如潭。接過阿林的手腕,三指輕搭寸口脈,眉頭微蹙:“脈來洪大而數,重按弦急,是熱邪鴟張之象。”說著讓阿林張口,用壓舌板輕輕撥開——隻見舌質紅絳如豬肝,舌麵布滿焦黑的芒刺,像乾涸龜裂的土地上豎起的尖石,舌苔幾乎脫儘,隻剩舌根處一點灰黃。
“哎呀這舌頭!”王女士嚇得倒吸涼氣,“昨天還隻是紅,今天怎麼黑成這樣?他說嗓子乾得像冒火,水都喝不進去多少。”
阿林忽然抽搐了一下,含混道:“卷子……還有三道題沒背……媽,我不能缺考……”
岐大夫放下壓舌板,走到窗邊推開半扇木窗,晚風卷進一絲涼意,也帶來遠處寫字樓裡隱約的鍵盤敲擊聲。“小林最近是不是在準備什麼重要考試?是不是常熬夜到後半夜,飲食也不規律?”
王女士連忙點頭:“可不是嘛!考注冊會計師,這孩子強,說今年必須過三科,每天學到淩晨兩三點,飯都是隨便扒拉兩口,最近半個月瘦了快十斤。前天說頭疼嗓子疼,我以為是感冒,誰知道燒起來這麼厲害……”
二、熱入營血:從《內經》到寫字樓的“亢陽外焚”
岐大夫沉吟片刻,指節輕叩著《溫熱論》的書頁——那是他常放在診桌上的線裝本,書頁邊角已磨得發毛。“《黃帝內經》雲:‘陽盛則熱’,又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小林平日勞心過度,暗耗陰血,就像油燈裡的油快熬乾了,卻還要強行撥亮燈芯。這時候外感暑熱之邪,就像往乾柴上澆了把火,邪熱直入營分,燔灼臟腑,蒸騰血液。”
他走到藥櫃前,指尖劃過“生地”的抽屜:“你看他舌黑起刺,這是熱邪深入血分的明證。《溫熱條辨》裡講‘舌絳而乾,有芒刺,是熱入血分,血液受劫’。熱邪把血分的津液都烤乾了,血就像被煮沸的湯,要往外溢了——這就是為何他身上隱隱有淡紅色的斑疹將出未出,隻是被高熱壓製著。神昏譫語,是熱邪上擾心神,心主血脈,血分有熱,心神自然不得安寧。”
“那西醫說的‘炎症’‘病毒感染’……”王女士話到嘴邊又咽回去,想起岐大夫診病從不用那些字眼。
岐大夫微微一笑:“不管外界叫什麼‘邪’,中醫看的是人體氣血的博弈。現在小林的情況,就像《傷寒論》裡說的‘陽盛陰虛,熱結在裡’,但又不同於傷寒的陽明腑實,這是溫病的熱入營血證。你看他雖高熱卻不惡寒,反怕熱喜涼,口渴卻不欲多飲,這都是熱在營分的特征——營陰被灼,所以口渴;但熱邪蒸騰,又讓他不想喝太多水。”
阿遠在一旁研墨,插嘴道:“師父,上次您講《金匱要略》‘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但小林這是熱在血分吧?”
“對,”岐大夫讚許地點頭,“衛氣營血,層層深入。小林一開始可能是衛分受邪,表現為頭疼咽痛,但他本身體虛,又持續熬夜耗傷陰液,邪熱就像脫韁的野馬,跳過氣分,直接竄入營血。這時候若再用辛溫解表藥,就像抱薪救火;若單用清氣分熱的藥,又如同隔靴搔癢。必須用涼血散血之法,直搗黃龍。”
三、清營涼血:七味藥的“釜底抽薪”之策
說著,岐大夫鋪開宣紙,提筆寫下處方:
生地五錢,丹皮三錢,玄參四錢,麥冬四錢,川黃連一錢,知母三錢,生甘草二錢。三劑,水濃煎,不拘時溫服。
“師父,這是用了犀角地黃湯的意思吧?”阿遠湊近看,“但沒加犀角?”
“犀角雖為涼血要藥,但現在難得,且小林之證,熱雖盛而陰已傷,生地、玄參、麥冬合用,既能涼血,又能滋陰,好比給沸騰的血釜添入清涼的泉水,同時加固釜底。”岐大夫解釋道,“丹皮辛苦微寒,《本草綱目》說它‘和血,涼血,除煩熱’,既能清血分伏熱,又能活血散瘀,防止血熱成瘀;黃連苦寒,直清心火,心為君主之官,心火清則神自安;知母配生地,滋腎陰而瀉腎火,上下同治;甘草調和諸藥,兼護胃氣。”
他轉向王女士,語氣鄭重:“這藥第一劑服下,可能會有汗出,也可能身上的斑疹會透發出來,這是好事,說明邪熱有外達之機。但切記不可再用冰敷或強行發汗,以免耗傷陰液。服藥後若能微微汗出,熱勢稍減,就是佳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女士看著處方上的字跡,仍有擔憂:“岐大夫,他這燒得這麼厲害,真的不用……”
“放心,”岐大夫打斷她,指節輕敲著《溫熱論》中“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句子,“溫病治療,關鍵在‘透’與‘清’。血分熱盛,不可一味寒凝,需讓熱邪有出路。這方子既清血分之熱,又滋耗傷之陰,還兼散血中瘀滯,正是《內經》‘熱者寒之’‘虛則補之’的治法。你看生地,《神農本草經》說它‘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既能涼血,又能養血,最適合這種血熱而陰傷的情況。”
四、戌時藥香:第一劑藥後的“斑疹透發”
阿遠抓藥時,特意把生地挑揀了肥大厚實的,丹皮選了色紅肉厚的。砂鍋在側房的煤爐上咕嘟作響,藥香漸漸濃烈,帶著生地的甜潤、黃連的苦寒、丹皮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