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都市白領的“風牆”危機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28章 都市白領的“風牆”危機

第128章 都市白領的“風牆”危機(1 / 2)

岐仁堂醫話:都市白領的“風牆”危機——一場關於衛氣與脾胃的現代懸壺案

當cbd精英遇上“虛風賊邪”

申城市中心的摩天樓群在暮色中漸次亮起燈火,玻璃幕牆映著沉紫的天空,像一塊被擦得鋥亮的巨大墨玉。距離金融城三條街的老巷深處,“岐仁堂”的銅匾在燈籠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木質門板上“懸壺濟世”的題字被歲月磨得有些模糊,卻透著一股沉靜的藥香。

晚上七點半,診室裡的老座鐘剛敲過整點,穿藏青色唐裝的岐大夫正撚著銀針給一位阿婆調理肩頸,忽聽得木格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帶進來一股夏夜的熱風,還夾雜著淡淡的香水味和急促的腳步聲。

“岐大夫,不好意思,我預約了七點半,沒遲到吧?”來人是位三十歲左右的女士,一身剪裁得體的白色西裝套裙,頭發梳成利落的低馬尾,隻是額角沁著細汗,精致的妝容下難掩倦色。她叫林薇,是附近投行的副總裁,手裡還拎著個印著英文ogo的電腦包。

岐大夫示意她先坐下,給阿婆起針後,才轉過身來。隻見林薇剛坐下就輕輕揉著太陽穴,眉頭微蹙:“最近真是累壞了,先是鼻塞好幾天,聞不到味,然後渾身骨頭縫裡都覺得酸,尤其是肩膀和後腰,刺痛刺痛的,像被小針紮一樣。公司醫務室給開了點感冒藥,吃了兩天沒見好,反而覺得更乏了,朋友推薦說您這兒看診不一樣,我就趕緊過來了。”

她說著,把包放在旁邊的圓凳上,下意識地裹了裹西裝外套:“奇怪的是,我也沒覺得多冷,可就是怕風,辦公室空調開得足,彆人都沒事,我得披個外套,不然就覺得風往骨頭裡鑽。”

岐大夫點點頭,先伸三指搭在她的寸口脈上。診室裡很安靜,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車流聲和座鐘的滴答聲。片刻後,岐大夫鬆開手,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質偏淡,苔薄白。

“林女士平時工作很忙吧?經常熬夜嗎?”岐大夫的聲音溫和,帶著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

林薇苦笑一聲:“忙是常態,投行嘛,項目來了通宵是常事。吃飯也不規律,有時候就在辦公室隨便對付一口,外賣居多。最近項目衝刺,已經連續兩周沒在十二點前睡過了。”

“飲食上偏好什麼?生冷的、油膩的多嗎?”

“生冷的還好,就是壓力大的時候喜歡吃點辣的開胃,咖啡每天至少三杯,不然撐不住。”林薇頓了頓,補充道,“對了,我還特彆容易出汗,稍微動一下就一身汗,晚上睡覺有時候也會出點虛汗。”

岐大夫聽完,捋了捋下巴上的山羊胡,緩緩開口:“你這病啊,看著像‘傷風’,也就是老百姓說的‘感冒’,但根子不在表,而在裡。”

“不在表?”林薇有些疑惑,“可我鼻塞、身痛,不都是受風了嗎?我同事前幾天也感冒,吃了點解表的藥就好了,我怎麼就不一樣呢?”

“此風非彼風啊。”岐大夫走到牆邊,指著一幅泛黃的《黃帝內經》節選掛圖,“《內經》裡講:‘風者,百病之長也。’風邪確實容易侵襲人體,但它能不能得逞,關鍵看咱們體內的‘防禦工事’夠不夠堅固。”

他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呷了一口:“人體抵禦外邪,靠的是‘衛氣’,這衛氣就像城牆外的護城河,又像咱們身上穿的‘防風衣’。《靈樞》裡說‘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它得密布在皮膚腠理之間,才能擋住風邪。可你的脈浮而無力,舌質偏淡,再結合你的生活習慣,明顯是‘衛氣不固’。”

“衛氣不固?是免疫力低嗎?”林薇下意識地用了個現代詞。

岐大夫笑了笑:“可以這麼理解,但中醫講得更具體。衛氣從哪兒來?它源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靠肺氣的宣發敷布到體表。就像軍隊打仗,得有後勤糧草供應,脾胃就是咱們身體的‘糧倉’。你長期熬夜、飲食不節,脾胃就像被過度使用的機器,運化功能減弱了,‘糧倉’供給不足,衛氣自然生成不夠。”

他走到藥櫃前,指著一排排寫著中藥名的抽屜:“你看,你不僅怕風、鼻塞,還容易出汗、周身乏力,這都是衛氣不固的表現。就像城牆的護城河乾涸了,城門的守衛缺糧少兵,風邪這個‘賊寇’自然就趁虛而入了。”

“那為什麼會周身刺痛呢?”林薇追問道,“而且我覺得身上特彆緊,像被什麼捆住了一樣。”

“這就要說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了。”岐大夫拿起一支狼毫筆,在硯台裡蘸了蘸墨,“風邪侵入體表,衛氣本應去抵禦,但你的衛氣不足,無力抗邪,正邪就在肌腠之間‘拉鋸’。衛氣屬陽,風邪也屬陽,兩陽相搏,就會出現鼻塞、身痛;而氣血運行因衛氣不固而不暢,就像河道水流不足,容易瘀滯,所以會有刺痛感,就像水渠裡石頭被水衝擊一樣。”

他鋪開一張宣紙,邊寫邊解釋:“現在很多都市人都有這個問題,表麵看是‘受風感冒’,用解表藥好像對症,但如果本身正氣不足,尤其是脾胃虛弱、清陽不升,越解表反而越耗散正氣,就像家裡沒糧食,還把僅有的士兵派出去打仗,結果隻能是‘損兵折將’,病邪反而內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薇聽得入了神,之前她總覺得自己年輕,扛一扛就過去了,沒想到身體的“防禦係統”和脾胃這麼相關。“那岐大夫,我該怎麼調呢?是不是得吃點補藥?”

“補是對的,但怎麼補有講究。”岐大夫放下筆,展示剛剛寫下的方子,“我給你用的是李東垣先生的‘補中益氣湯’加減。這個方子可不簡單,它是從《內經》‘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的理論來的,專門調治‘脾胃氣虛、清陽不升’的病症。”

他指著方子裡的藥名,逐一解釋:“黃芪是君藥,用了15克,這味藥就像衛氣的‘大將軍’,能大補元氣、固表止汗,《本草綱目》說它‘補諸虛不足,壯脾胃’;黨參和白術是臣藥,黨參12克健脾益氣,白術10克燥濕健脾,這兩味藥就是給‘糧倉’補充糧草,增強脾胃運化能力;當歸6克養血活血,因為氣和血是相互依存的,補血能助氣;升麻3克、柴胡3克是佐藥,這兩味藥很有意思,就像給清陽之氣裝了‘升降機’,能把脾胃運化的清氣提升到體表,《脾胃論》裡說它們‘引清氣上升’;陳皮6克理氣和中,防止補藥太滋膩;炙甘草5克調和諸藥,兼能健脾。”

“咦,怎麼沒有解表的藥呢?”林薇看著方子,上麵沒有常見的薄荷、桂枝之類。

“問得好。”岐大夫讚許地點點頭,“這就是中醫‘治病求本’的道理。你現在的根本問題是衛氣不足、脾胃虛弱,就像城牆不固,光趕跑外麵的賊是沒用的,得先把城牆修好,士兵吃飽飯。補中益氣湯看似在補,實則是通過補益脾胃、升發清陽,讓衛氣自己強壯起來,等衛氣充實了,肌腠固密,風邪自然就被‘拒之門外’了。這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就像打仗,有的時候一味進攻不如先穩固後方。你看東垣先生在《脾胃論》裡講‘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你的病就是典型的脾胃虛弱導致元氣不足,進而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所以治療上必須‘補中兼發’,補的是脾胃元氣,發的是清陽之氣,這樣正氣足了,表邪自己就散了,這比單純用解表藥更根本。”

林薇聽得連連點頭,之前的疑惑漸漸解開:“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吃感冒藥沒用,反而更累了,可能就是傷了正氣。那這個藥怎麼吃呢?”

“我給你開三劑,每天一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記住要用文火慢煎,讓藥性充分釋放。”岐大夫一邊叮囑,一邊拿起桌上的竹製藥戥子,開始稱藥,“服藥期間,要忌生冷、油膩、辛辣,咖啡先停停,儘量在十一點前睡,讓脾胃得到休息。”

看著岐大夫熟練地稱量、分包藥材,林薇忍不住問:“岐大夫,我這病多久能好啊?明天還有個重要的會,能不能快點見效?”

岐大夫把包好的藥遞給她,笑著說:“中醫治病就像春雨潤物,講究循序漸進。不過你這病病機明確,方藥對症,估計一劑就能見效。《內經》說‘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隻要辨證準確,方藥得當,效果有時也很快。你先吃一劑看看,明天告訴我情況。”

林薇將信將疑地付了診金,拎著藥包走出岐仁堂。夜風吹過老巷,帶著藥香和一絲涼意,她裹緊了外套,心裡卻多了幾分踏實。

第二天中午,林薇給岐大夫發來了微信:“岐大夫,太神奇了!我昨晚煎了藥,喝完沒多久就覺得身上暖乎乎的,出了點細汗,不像之前那樣怕風了。今早起來鼻塞好多了,能聞到牙膏味了,身上的刺痛感也輕了,整個人沒那麼乏了!真是太感謝您了!”

岐大夫看著手機屏幕,捋須微笑,回複道:“效不更方,繼續把剩下的藥喝完,然後注意調養脾胃,彆再‘透支’糧倉了。衛氣這道‘風牆’,還得靠你自己慢慢築牢啊。”

【醫理闡釋】

本案中,岐大夫的診治思路嚴格遵循中醫經典理論:


最新小说: 被暴雨衝走後,支教老師爆改霸總 鬼當之守當人 禦獸化形:開局強製契約九尾妖狐 剝我神骨,滅我滿門?我死後直播! 這個宗門過於沙雕,已經天下無敵 重生1979:開局成為賣炭翁 抗日之大軍閥張浩 妖女賜我純陽功,冰山聖女夜登門 萬域至上 三國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