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火神驅寒化鶴膝,大劑溫通起沉屙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40章 火神驅寒化鶴膝,大劑溫通起沉屙

第140章 火神驅寒化鶴膝,大劑溫通起沉屙(1 / 2)

岐仁堂醫話:火神驅寒化鶴膝,大劑溫通起沉屙

楔子:雨夜診所的叩門聲

雲州市入秋後的第一個雨夜,涼意透骨。岐仁堂的銅門環被敲得山響時,岐伯年正對著案頭的《傷寒論》批注。弟子小安剛推開半扇門,一股混雜著雨水和濃重酒氣的風就卷了進來,裹挾著一個佝僂的身影。

"岐、岐大夫......救救我......"男人說話時牙關打顫,不是因為冷,而是劇痛。他右膝屈著,左膝卻直挺挺地撐著,整個人像個折了腿的稻草人,被攙扶著挪到診床邊。燈光下,那左膝腫得竟比冬瓜還大,褲管被撐得發亮,皮膚緊繃如鼓,偏偏不見半分紅腫,隻透著一種青白色的寒氣。

"慢點說,先坐下。"岐伯年起身扶住他,指尖剛碰到膝蓋外側,男人就"嗷"地一聲慘叫,額頭上瞬間滲出豆大的汗珠。"姓申,申立強,開了二十年貨車,上個月剛退休......"他喘著粗氣,雨水從花白的頭發上滴下來,砸在青石板地上,"城裡大小醫院都跑遍了,說我這膝蓋裡"長了水",抽水、吃藥、打那種止疼的針......都沒用!昨晚疼得實在受不了,喝了半斤二鍋頭想麻木一下,結果更疼了,人家說再不好就得......就得把這條腿鋸了......"

他沒說"截肢"兩個字,但那恐懼像冰錐一樣紮在眼神裡。岐伯年沉默著翻開他的褲腿,指尖輕輕叩擊腫脹處——沉悶如鼓,毫無彈性。再看舌苔:淡紅胖大,邊有明顯齒痕,舌下兩條青筋像蚯蚓一樣迂曲紫黯。脈象沉取弦緊,尺部尤其虛弱,指下感覺如同琴弦浸在冰水裡,又硬又澀。

"申師傅,"岐伯年收回手,聲音沉靜,"你這病,在中醫裡叫"鶴膝風"。瞧這膝蓋腫得像仙鶴的膝頭,卻不紅不熱,正是寒濕痰瘀堵在關節裡了。"

第一章:寒凝骨縫如冰窖,痰瘀交結似鐵箍

申立強猛地抬頭:"鶴膝風?我聽老家的老人說過,說是難治的老風濕?可我這疼起來跟刀割似的,夜裡能把人疼醒,咋會是風濕呢?"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岐伯年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線裝的《黃帝內經》,翻到"痹論"篇,"你開了二十年貨車,常年在駕駛室裡坐著,膝蓋對著空調風口,又常吃生冷解渴,風寒濕邪早就在骨縫裡安了家。《靈樞》說"寒氣勝者為痛痹",你這疼得厲害,就是寒邪太重。"

他指著申立強的膝蓋:"你看這腫脹,皮色不變,按之不熱,說明不是熱毒,而是寒濕凝聚。就像冬天的河水,寒氣重了就會結冰。你體內陽氣不足,就像太陽不夠暖,化不開這冰。時間久了,寒濕又會把氣血困住,血行不暢就成了瘀,津液不化就成了痰,痰瘀和寒濕攪在一起,堵在關節縫裡,就像拿鐵箍把膝蓋捆死了,能不疼嗎?"

申立強聽得愣住了:"難怪我總覺得膝蓋裡涼颼颼的,夏天都得蓋著護膝。那大夫,您說這陽氣不足,是哪兒的陽氣?"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岐伯年走到臟腑圖前,"你這病,根子在腎陽不足,脾陽也虛。腎陽就像人體的小太陽,腎陽不足,溫煦不了骨頭;脾陽不足,就化不掉這些寒濕痰濁。你看你這舌頭胖大,有齒痕,就是脾虛濕盛的表現;舌下青筋紫黯,是瘀血阻滯。《金匱要略》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對付這種陰寒痼結的病,非大劑溫陽散寒不可。"

小安端來溫水,申立強喝了一口,嘴唇仍在發抖:"可我之前也吃過治風濕的中藥,都是些羌活、獨活、防風,喝了沒啥用啊。"

"那是治外感風濕的藥,好比掃院子的掃帚。"岐伯年微微一笑,"你這病是寒濕深伏骨縫,像地裡凍了三尺厚的冰,普通的溫藥就像小火把,暖不透。得用大劑的辛熱藥,像熊熊烈火一樣,把骨縫裡的寒氣都逼出來。這就叫"寒者熱之,治寒以熱",《內經》的治法總則。"

他走到藥櫃前,手指在抽屜上依次劃過:"川烏、附子,是破沉寒痼冷的猛將,《神農本草經》說川烏"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附子"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症堅積聚"。這兩味藥搭配乾薑,就是張仲景的四逆湯底子,能直補腎陽,把命門之火點起來。"

"麻黃、桂枝,像開路的先鋒,"他繼續說,"麻黃能開腠理,把骨縫裡的寒氣從毛孔帶出來;桂枝通陽化氣,能把阻滯的氣血疏通開,就像給結冰的河道鑿開缺口。細辛更是厲害,《本草綱目》說它"治痰飲咳喘,眼風淚下,風濕痹痛",能跟著麻桂深入經絡,把寒濕一點點化掉。"

申立強看著岐伯年如數家珍,心裡漸漸有了底氣:"那這痰和瘀呢?咋化開?"

"薏苡仁、木瓜,是祛濕的能手,"岐伯年拿起兩味藥,一股清潤的香氣散開,"薏苡仁能利關節,除筋骨中邪氣不仁;木瓜酸溫,能祛濕舒筋,緩解痙攣。白芍配甘草,是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能緩急止痛,你這膝蓋疼得不能屈伸,全靠它放鬆筋肉。乳香、沒藥,是活血止痛的黃金搭檔,能把關節裡的瘀血化開,就像把堵塞的水管疏通。還有伸筋草、雞血藤,專走經絡,能讓僵硬的關節重新靈活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章:大劑煎服藏玄機,四時辰火煉烏附

岐伯年取過處方箋,提筆寫道:

製川烏120g,製附子120g先煎四時辰),乾薑60g,炙甘草30g,黑豆60g,遠誌10g,麻黃15g,桂枝60g,細辛15g,薏苡仁90g,川牛膝30g,木瓜30g,伸筋草30g,雞血藤30g,白芍60g,乳香15g,沒藥15g。

"申師傅,這方子量不小,尤其是川烏和附子,都是有毒性的藥,可千萬彆自己亂抓藥。"岐伯年特意叮囑,"你看我寫了"先煎四時辰",就是要先煮四個小時。為啥?因為這兩味藥裡的烏頭堿有毒,久煎才能分解,變成無害的成分,同時又能把它們的溫陽之力充分煎出來。"

他讓小安拿來一個砂鍋演示:"先放川烏、附子、乾薑、甘草、黑豆、遠誌,這前六味必須先煎。黑豆能解烏頭毒,遠誌能通心腎,引藥入經。四小時後,鍋裡的水差不多蒸發一半,這時候再下剩下的藥,繼續煎一個時辰,然後把三次煎的藥汁混在一起,分四次喝,每隔六小時一次。記住,必須溫服,喝的時候可以配一小口熱黃酒,助藥力行走。"

申立強看著處方上的數字,心裡有點發怵:"120g?這麼大的量,會不會......"

"用藥如用兵,量小了對付不了這等頑疾。"岐伯年語氣堅定,"《傷寒論》裡附子用到過二枚,換算成現代劑量也不小。關鍵在於配伍和煎法。你看我用了30g甘草,《神農本草經》說甘草"解百藥毒",又能調和諸藥;黑豆也是解毒的,和烏附同煎,既能製其毒,又不損其效。這就叫"有製之師,可以決勝"。"


最新小说: 一點螢 末日降臨:我卻在玩塔防 依靠係統征戰宇宙 詭玲瓏 狐妖:雲觀世間 九陽天帝 王者:六邊形戰士開創AG王朝 維度修真從螻蟻到創世 七零:科研大佬絕嗣,我為他一胎雙寶 三歲老祖去逃荒,子孫搬空庫房狂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