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產後驚風之謎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179章 產後驚風之謎

第179章 產後驚風之謎(1 / 1)

一、暮色中的急叩門

初夏的晚風裹著槐花香氣,飄進岐仁堂的雕花窗欞。岐大夫正伏案批注《本草綱目》,青竹筆杆在泛黃的紙頁上劃出沙沙輕響。突然,“砰砰砰”的敲門聲震得門板發顫,伴隨著男人粗重的喘息:“岐大夫!岐大夫在嗎?我媳婦快不行了!”

藥鋪夥計阿福連忙拉開門閂,隻見門外站著個滿臉焦慮的中年男人,衣襟汗濕得能擰出水來。他叫龔大山,住在城郊龔家莊,是個老實巴交的泥瓦匠。“大夫,您快跟我去看看吧!我媳婦產後半個月,突然就……就跟中了邪似的!”龔大山說話時嘴唇哆嗦,一把攥住岐大夫的袖口,“請了好幾個先生,吃了好幾副祛風藥,都不管用啊!”

岐大夫放下筆,摘下老花鏡仔細打量龔大山:“莫慌,慢慢說。你媳婦怎麼個‘中邪’法?”

“唉!”龔大山一拍大腿,急得眼圈發紅,“先是嘴歪眼斜,說不出話,接著就腰背挺得筆直,跟張弓似的!有時候能緩過來點,轉眼又犯,渾身抖得像篩糠!請的先生都說是‘產後受風’,開的方子全是羌活、防風、麻黃這些‘驅風’的藥,可喝了三副,人反倒更虛了,今天下午連湯水都喝不進了……”

岐大夫聞言,眉頭微蹙。他取過藥箱,對阿福道:“備馬,去龔家莊。”暮色四合,一行三人踏著夕陽餘暉往城外趕。路上,岐大夫又細細詢問:“你媳婦生產時可曾失血過多?產後飲食如何?可有受驚嚇或冒風寒?”

龔大山撓著頭回想:“生娃時是流了不少血,接生婆說‘血虧得厲害’。產後我給她燉了老母雞,她也吃不下幾口,總說頭暈心慌。前幾天下雨,屋裡潮,她非要起來抱娃,可能沾了點涼氣……”

二、病榻前的玄機

龔家的土坯房裡光線昏暗,一股草藥混合著汗味的氣息撲麵而來。龔婦人斜靠在土炕上,麵色蒼白如紙,嘴唇乾裂起皮,雙眼緊閉,時不時發出低沉的呻吟。突然,她的身體猛地向後弓起,腰背幾乎離地,雙手握拳,牙關緊咬,嘴角不自覺地向一側抽搐——正是醫書上說的“角弓反張”。

龔大山嚇得臉色煞白:“大夫您看!就是這樣!跟抽羊角風似的!”

岐大夫示意他噤聲,上前輕輕撥開婦人的眼皮,見眼珠微向上翻,舌苔薄白而乾,又探了探她的額頭,並無高熱。他伸出三指搭在婦人腕脈上,良久,眉頭鎖得更緊:“脈細如絲,重按欲絕,此非外風侵襲,乃內風煽動啊!”

“內風?”龔大山一愣,“不是說產後受風嗎?”

“此風非彼風。”岐大夫取過燭台,仔細觀察婦人的指甲,隻見甲床蒼白,毫無血色,“《黃帝內經》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為風木之臟,又主藏血。你媳婦產後氣血大虧,血不養肝,肝木失於濡潤,恰似枯木遇燥風,內生虛風,故而發痙。”

他頓了頓,又道:“你看她角弓反張,此乃筋脈失養所致。《金匱要略》言:‘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皆由血虛津傷而起。前醫誤用辛溫燥烈之品驅‘外風’,殊不知風能燥血,越驅風,血越虧,風越盛,此乃南轅北轍啊!”

正說著,婦人又一陣抽搐,喉間發出“嗬嗬”聲響。龔大山急得直搓手:“那……那可怎麼辦?您快想想辦法啊大夫!”

岐大夫站起身,走到窗邊推開半扇木窗,讓新鮮空氣湧入:“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症關鍵在‘養血息風’,而非徒然驅風。你看她唇口喎斜,乃血虛不能榮於脈絡,風邪內風)乘虛侵及陽明經;角弓反張,乃肝血不足,筋脈失養而拘急。當以濡養肝血為本,少佐息風之品,使筋脈得養,內風自平。”

三、四物湯裡的乾坤

回到岐仁堂,已是月上柳梢。岐大夫端坐案前,鋪開宣紙,提筆寫下處方:

“熟地五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羌活一錢,防風一錢,獨活一錢,鉤藤三錢後下),酒炒荊芥一錢。三劑,水三碗煎一碗,溫服。”

阿福在一旁抓藥,忍不住問道:“先生,這不是四物湯的底子嗎?為何去了芍藥,又加了這麼多祛風藥?”

岐大夫放下筆,捋須微笑:“問得好。四物湯乃補血調經之祖方,熟地滋腎陰以生血,當歸養肝血以和血,川芎行血中之氣,芍藥酸寒收斂,本可助熟地滋陰。但此症為產後血虛生風,筋脈拘急,芍藥之酸收恐不利於筋脈舒展,且婦人舌苔乾、脈細,乃血虧而兼燥象,故去之,以熟地、當歸專事養血。”

他指著羌活、防風、獨活三味藥:“此三味雖為祛風之品,但羌活入太陽經,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獨活善祛下焦風濕,三藥合用,既能引藥入經,又因量輕而不燥血,取‘同氣相求’之意,使息風藥更易達病所。”

“那鉤藤和酒炒荊芥呢?”阿福捧著藥包湊近。

“鉤藤乃息風止痙之要藥,《本草綱目》言其‘治大人頭旋目眩,小兒驚癇瘈疭’,且其性甘涼,不燥不烈,最宜血虛生風之證,後下可保其辛散之性。”岐大夫拿起荊芥穗,“荊芥辛溫,能祛風解表,但經酒炒後,其辛散之性稍緩,又能入血分,既可助諸藥祛風,又能行血中之滯,使補而不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將藥方遞給龔大山:“記住,煎藥時水要一次加足,武火煮沸後改文火慢煎,鉤藤最後放入,煮三沸即可。服藥後若微微汗出,不必驚慌,此乃氣血調和、風邪外散之象。切記不可再用辛燥之品,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以米粥、雞湯調養為佳。”

龔大山接過藥方,如獲至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岐大夫,您真是活菩薩啊!若我媳婦能好起來,我給您立長生牌位!”

岐大夫連忙扶起他:“快起來,治病救人乃醫家本分。《脾胃論》雲:‘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產後百脈空虛,更需顧護氣血,不可妄投攻伐。你媳婦此症,若再誤用祛風藥,恐成‘痙厥’重症,悔之晚矣。”

四、藥到風息見月明

三日後,龔大山喜氣洋洋地衝進岐仁堂,手裡提著一籃土雞蛋:“大夫!大夫!我媳婦好了!全好了!”

此時岐仁堂正有幾位病人候診,聞言都圍了上來。龔大山繪聲繪色地說:“頭劑藥喝下去,當晚就沒再抽過;第二劑喝了,能開口說話了,就是聲音還弱;第三劑喝完,嘴也不歪了,能自己坐起來吃飯了!您摸摸,她手上也有熱氣了,不像以前冰涼冰涼的!”

岐大夫笑著擺手:“雞蛋拿回去給產婦補身子。走,我去看看。”

再次來到龔家,隻見龔婦人已能靠坐在床頭,麵色雖仍顯蒼白,但眼神清明,見了岐大夫,虛弱地拱手道:“多謝大夫救命之恩。”

岐大夫診過脈,見脈象已轉和緩,雖仍細弱,但較前有力,點頭道:“血虛非一日可補,風邪亦非一日可除。前方去羌活、獨活,加黃芪三錢、黨參二錢,再服三劑,以補氣生血。此後可用當歸生薑羊肉湯調理,切記不可勞累,避風寒,節憂思。”

龔大山在一旁連連應承:“記下了,全記下了!大夫您說這‘內風外風’的,我以前總以為風就是吹進來的,誰知道血虧了自己也能生風呢!”

岐大夫捋須笑道:“《溫熱論》言:‘營血耗傷,內風欲動。’此‘風’非外來之風,乃體內氣血失衡所致。就像田間禾苗,若水分充足,即便風吹也能挺立;若根係乾涸,稍有動靜便會倒伏。你媳婦產後血虛,猶如禾苗缺水,肝木失養則內風動,筋脈失濡則發痙。故養血如灌溉,血足則風自息,筋脈自舒。”

旁邊一位候診的老漢聽得入神,忍不住插話:“岐大夫,您這‘治風先治血’的道理,真是說得透亮!怪不得前醫們用了那麼多祛風藥都不管用,原來是沒找到根子上啊!”

岐大夫環視眾人,正色道:“醫道貴乎辨證。《傷寒論》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若見‘風’便治‘風’,不辨虛實,不察病因,難免誤人。今龔氏之症,乃血虛生風,非外感風邪,故養血為治本之策,祛風為治標之法,標本兼治,方得全功。”

夕陽透過窗欞,灑在龔婦人逐漸紅潤的臉上,也灑在岐仁堂藥櫃那一排排寫著“當歸”“熟地”“鉤藤”的青瓷藥罐上。藥香嫋嫋,似在訴說著中醫“辨證論治”的智慧——那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應對,而是如同春風化雨,尋其根源,調其平衡,讓人體的氣血如江河般流暢,自能抵禦萬千“風邪”。

龔大山捧著新的藥方,腳步輕快地走出岐仁堂。他回頭望向門上“岐仁堂”三個金字,仿佛看見一縷縷藥香化作春風,吹散了人間疾苦,也吹暖了每個被病痛折磨的心靈。而岐大夫那番關於“血與風”的醫理,如同夜空中的星子,照亮了尋常百姓對中醫智慧的理解——原來最好的治風之法,不在祛風於外,而在養血於內,讓生命的根係,永遠浸潤在氣血調和的沃土之中。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七零:逼我替嫁,我奪你空間嫁短命軍少 軍婚十年不圓房,重生改嫁他首長 不可yan欲 星海尋謎 【石磯】,重生都市 我是詭異之主 穿越後我成了魚玄機的老師 從總旗到帝王 賀先生,您被太太趕出港城了 重生後我隻想做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