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岐大夫巧排胞衣記:益母堂前的血淤玄機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04章 岐大夫巧排胞衣記:益母堂前的血淤玄機

第204章 岐大夫巧排胞衣記:益母堂前的血淤玄機(1 / 1)

楔子:梅雨時節的血色綢帕

申城的梅雨季總是纏人,青石板路被泡得發亮,岐仁堂的桃木匾額上凝著水珠。藥櫃裡的當歸香混著新曬的艾草味,在堂內織成薄霧。當岐大夫用戥子稱著製香附時,竹簾"嘩啦"一聲被撞開,帶進一團濕冷的水汽。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妹子..."說話的是個中年婦人,扶著位麵色蒼白的女子。那女子約莫三十五六歲,鬢角碎發被冷汗濡濕,手裡攥著方浸透血色的綢帕,指節泛白。

岐大夫連忙挪開藥碾子,讓女子坐在鋪著藍布墊的竹榻上。"古嫂子,慢慢說,"他倒了杯溫熱的紅糖水遞過去,"這是第幾次了?"

被稱作古嫂子的女子名叫古秀蓮,住在巷尾裁縫鋪。她抖著嘴唇,聲音細若蚊蚋:"這是第四胎了...停經兩月多,前兒開始下身流血,跟踩碎了胭脂盒似的,還一陣陣地肚子疼,像有根線在拽著..."

第一章:胞宮淤滯的望聞問切

岐大夫執起古秀蓮的手,指尖剛觸到腕脈,便察覺到脈象濡細而澀,如同絲線纏在竹筷上。再看她舌象,舌苔薄白,舌質卻隱有瘀點,就像宣紙上洇開的淡墨。

"少腹疼痛是一陣一陣的?"岐大夫用指腹輕按她的小腹,古秀蓮疼得渾身一顫,"有沒有東西落出來?比如血塊或是肉樣的東西?"

"有...昨兒下午掉了塊紅乎乎的血塊,"古秀蓮的聲音帶著哭腔,"可血還是止不住,今早又多了,還覺得腰像要斷了似的,往下墜..."

岐大夫點點頭,走到藥櫃前抽出《金匱要略》的線裝本,翻到"妊娠病脈證並治"篇:"你這症候,中醫叫"胎漏難產",因氣血瘀滯,胎元不固,導致胞衣胎盤)滯留不下。《內經》說"血實者宜決之",如今胞衣阻塞胞宮,好比河道被淤泥堵住,血不歸經,才會淋漓不止。"

他指著書中插圖:"你看這胞宮,就像個瓦罐,正常分娩時胎物應如倒水般順暢排出。如今胎雖下而胞衣留,如同瓦罐底粘了泥,水雖流卻不清。脈濡主虛,澀主瘀,正是氣血不足兼血瘀阻滯之象。"

古秀蓮的嫂子在一旁急道:"岐大夫,她這都流了三天血了,能止住嗎?"

"急不得,"岐大夫捋著胡須,"就像治水,光堵不行,得先疏通河道。胞衣不除,瘀血難消,血亦不止。當務之急是理氣破血,讓滯留的胞衣儘快排出,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第二章:方藥裡的破瘀玄機

岐大夫鋪開桑皮紙,提筆寫道:

"西川芎二錢,童子益母草一兩,生蒲黃四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製香附三錢,淮牛膝三錢,生川軍三錢後入),炮薑炭一錢半。"

"先看這益母草,"岐大夫從藥櫃裡取出乾燥的草莖,"此草專入胞宮,《本草綱目》稱其"活血破血,調經解毒",善治胎漏難產,我用了一兩,取其幼苗力銳,能如快刀般切開血瘀。"

"川芎與桃仁、紅花,"他又拿起褐色的種仁,"川芎為血中之氣藥,能行血中之滯;桃仁破血潤燥,紅花活血通經,三藥相合,如同給瘀堵的血脈開渠引水。"

"生蒲黃是關鍵,"岐大夫舀起淡黃色的藥粉,"這味藥既能活血消瘀,又能止血,《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好比治水時既疏通河道,又加固堤岸。"

"製香附與淮牛膝,"他指著卷曲的根莖,"香附疏肝理氣,氣行則血行;牛膝引血下行,導瘀外出,二藥如同向導,引諸藥直達胞宮。"

"生川軍後入,"岐大夫拿起黑褐色的藥塊,"此藥苦寒沉降,能蕩滌胞宮瘀滯,《醫學啟源》說它"治腹中脹滿,大便堅結",用在這裡,是借其推蕩之力,助胞衣排出。"

"最後用炮薑炭,"他撚起炭化的薑片,"薑性本溫,炒炭後能入血分,溫經止血,防破血太過而傷正,如同在破瘀的烈風中,點一盞溫煦的燈。"

古秀蓮看著藥方,眉頭緊鎖:"大夫,這生川軍不是瀉藥嗎?吃了會不會...?"

"放心,"岐大夫開始稱藥,"此藥雖能攻下,但與益母草、桃仁等配伍,專走血分,隻攻胞宮之瘀,不傷腸胃之正。就像鐵匠煉鐵,猛火隻化頑鐵,不損爐壁。"

第三章:藥香裡的胞衣下排

黃昏時分,岐仁堂的砂鍋裡咕嘟咕嘟煎著藥,滿屋都是川芎的辛香與蒲黃的清苦。岐大夫讓古秀蓮的嫂子把藥汁濾出,趁熱端給她:"記住,川軍後下,隻煎三沸即可,取其銳氣。"

頭煎藥喝下半個時辰,古秀蓮突然皺緊眉頭,雙手捂住小腹。"來了..."她咬著嘴唇,額角滲出冷汗。岐大夫示意嫂子扶她躺好,隻見她少腹疼痛如絞,像是有隻手在裡麵擰轉。

"彆慌,這是藥力在攻瘀,"岐大夫一邊觀察她的麵色,一邊輕按她的腹部,"就像久堵的河道突然衝開,起初水流會更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到了後半夜,古秀蓮突然驚呼一聲,隻見血色綢帕上落下一塊約五寸長的紫黑組織,邊緣卷曲,正是滯留的胞衣。"出來了!"嫂子喜極而泣,連忙用乾淨的布巾接住。

岐大夫仔細查看了胞衣,點頭道:"不錯,雖不完整,但主要部分已出。"他讓嫂子用溫水給古秀蓮擦拭,又把二煎藥遞過去:"再服兩劑,把殘餘瘀血清乾淨。"

兩日後,古秀蓮的流血明顯減少,腹痛也消失了。她再來複診時,麵色已恢複紅潤,脈象雖仍偏弱,但澀象已去。岐大夫改方為八珍湯加減,補氣養血:"如今瘀去新生,當以調養為主。就像河道疏通後,要施肥灌溉,讓兩岸草木生長。"

古秀蓮感激涕零:"岐大夫,您這藥真是神了!前兒我還以為...以為過不了這關了..."

"不是藥神,是醫理神,"岐大夫擺擺手,"《傷寒論》說"有故無殞,亦無殞也",隻要辨證準確,用藥精當,雖猛劑亦不傷正。你這病若拖延下去,瘀血內停,不僅血難止,還可能成"症瘕",後患無窮。"

第四章:胞宮養護的市井哲思

半月後,古秀蓮送來一麵錦旗,上書"手到病除"四個金字。岐大夫卻指著藥櫃裡的益母草說:"真正該謝的是這草藥。你看它莖方葉圓,順應天地,既能活血又能養血,是女子胞宮的好幫手。"

他又對前來抓藥的年輕婦人說:"女子以血為本,胞宮如田,血如水土。平時要注意保暖,勿食生冷,以免血遇寒則凝;也要心情舒暢,不然氣滯則血瘀。就像種田,既要澆水施肥,也要及時除草,胞宮才會安康。"

旁邊的學徒好奇地問:"師父,為何不用補血藥先止血,反而先用破血藥?"

岐大夫正在晾曬新收的益母草,聞言笑道:"你看那屋簷下的冰棱,若隻拿掃帚掃,上麵的冰掉下來還會砸人。最好的法子是在下麵生堆火,讓冰自己化。胞衣滯留好比冰棱,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止血就是治標不治本。"

古秀蓮在一旁聽得入神,忍不住問:"岐大夫,我這都第四胎了,為啥總出這毛病?"

"多產傷血,屢次妊娠更傷胞宮,"岐大夫歎了口氣,"就像土地連年耕種,肥力漸衰。以後要注意避孕,給胞宮足夠的時間休養。古人說"瓜熟蒂落",妊娠也要順應天時,不可強求。"

尾聲:藥櫃裡的益母經

梅雨漸歇時,岐仁堂的後院曬滿了益母草,青綠色的草莖在陽光下散發出獨特的香氣。岐大夫的學徒正在整理醫案,忍不住問:"師父,那古嫂子的病,西醫說是"不完全流產",為啥咱們不用刮宮,光吃藥就行?"

岐大夫正在炮製桃仁,聞言停下手中的搗藥杵:"刮宮如同用鏟子鏟地,雖能快速清除,但易傷地皮。中藥下胞衣,如同春雨潤土,讓瘀滯自行排出,既去邪又不傷正。你看這桃仁,溫潤不燥,既能破瘀又能潤燥,比鏟子柔和多了。"

他指著窗外正在晾曬衣物的古秀蓮,她的臉色已恢複紅潤:"醫道如水,有急流也有緩溪。急則治其標,用猛藥破瘀;緩則治其本,用補藥培元。關鍵是辨清"瘀"與"虛"的主次,就像看雲識天氣,知道何時該下暴雨,何時該下細雨。"

夕陽透過窗欞,照在藥櫃的標簽上,"益母草"三個字被鍍上金邊。而那味看似普通的草藥,卻在岐大夫的手裡,成了疏通胞宮瘀滯的妙藥,正如市井生活裡的智慧,往往藏在最平凡的草木之中,隻待有心人去發現,去運用,去傳承。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暴雨衝走後,支教老師爆改霸總 鬼當之守當人 禦獸化形:開局強製契約九尾妖狐 剝我神骨,滅我滿門?我死後直播! 這個宗門過於沙雕,已經天下無敵 重生1979:開局成為賣炭翁 抗日之大軍閥張浩 妖女賜我純陽功,冰山聖女夜登門 萬域至上 三國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