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瀉藥治便秘?越通越堵!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45章 瀉藥治便秘?越通越堵!

第245章 瀉藥治便秘?越通越堵!(2 / 2)

李建國聽得後背直冒冷汗。他一直以為便秘是“腸子太乾”,拉肚子是“濕氣太重”,小便不利是“上火”,原來這些都是表象,根子在“脾腎兩虛”,而這一切的起點,竟是自己當成“方便藥”的瀉藥。

“那……那現在還有救嗎?”他聲音有點發顫,手不自覺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好像能摸到那些被“掏空”的正氣。

岐大夫笑了笑,語氣溫和卻篤定:“有救。《黃帝內經》說‘虛則補之’,您這是脾腎兩虛,咱們就從補脾腎入手。不過得一步一步來,急不得。”

三、從“堵”到“通”,先補“動力”

岐大夫開的第一張方子,是兩盒成藥:金匱腎氣丸和補中益氣丸。

“這倆藥,您得分開吃。”岐大夫拿出紙筆,寫下服用方法,“金匱腎氣丸早上吃,用淡鹽水送服;補中益氣丸晚上吃,用溫水送。先吃半個月,咱們看看情況。”

李建國看著藥盒,有點納悶:“岐大夫,我這又拉肚子又水腫的,不用開點瀉藥通通便、利尿的藥消消腫嗎?”

“您現在最缺的是‘動力’,不是‘通路’。”岐大夫耐心解釋,“金匱腎氣丸是《金匱要略》裡的方子,由乾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桂枝、附子組成,看似有澤瀉、茯苓利水,其實核心是‘溫補腎陽’。附子、桂枝能補命門之火,就像給總閘添點油,讓腎陽足起來;乾地黃、山茱萸滋腎陰,陰陽同補,才不會補得太過。腎陽足了,能生脾土,就像灶膛裡的火旺了,鍋裡的水才能燒開,這叫‘火能生土’,脾陽也能跟著補起來。”

他又拿起補中益氣丸的說明書:“這是《脾胃論》裡的名方,黃芪、白術、人參現在多用黨參)補脾氣,當歸養血,升麻、柴胡升清陽,陳皮理氣,甘草調和。您想想,脾胃就像個疲遝的挑夫,黃芪、白術就是給挑夫加把勁,升麻、柴胡就是幫他把擔子往上提一提,讓清氣能升上去,濁氣自然就能降下來。脾氣足了,運化水濕的本事就回來了,水腫會慢慢消;能運化食物了,胃口就會好;清氣能到口唇,口乾也會好轉。”

李建國還是有點猶豫:“可我現在還脹得厲害,這補藥吃了,會不會更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您這脹,是‘虛脹’。”岐大夫說,“《景嶽全書》裡說‘實脹者,或因飲食所停,或因濕熱所鬱,或因氣逆所滯,凡外邪有餘、壅滯於內者,皆為實脹’;‘虛脹者,或因脾胃之虛,不能運化,或因肝腎之弱,不能疏泄,皆能作脹’。您按按自己的肚子,是不是軟乎乎的,按下去還舒服點?這就是虛脹,是因為氣不足,推不動,不是有實邪堵著。補藥能讓氣足起來,氣足了,自然能把瘀滯推開,這叫‘以補為通’。”

他又叮囑:“這半個月,您得配合忌口。酒肯定不能喝了,肉少吃,多吃點小米粥、山藥、蓮子這些養脾胃的;晚上彆熬夜,亥時2123點)就得睡,讓脾腎能歇著;每天早上起來慢慢走半小時,彆累著,活動活動氣血。”

李建國重重地點點頭,把藥盒揣進兜裡,像揣著救命的寶貝。

四、慢慢來,讓正氣“長”回來

半個月後,李建國又來岐仁堂了。這次他氣色好了不少,眼皮的浮腫消了,走路也穩當些,不像上次那樣喘。

“岐大夫,您這藥真神!”他一坐下就說,“吃到第五天,我那脹肚子就輕多了,能吃下小半碗粥了;第七天,小便慢慢能解出來了,雖然還得等會兒,但不用插尿管了;現在早上起來,口乾也好多了,痰也少了,晚上能躺平睡倆小時了。”

岐大夫給他把了脈,這次的脈比上次有力些,雖然還是偏細,但跳得勻了。舌苔也薄了點,齒痕沒那麼深了。

“見效就好,但彆著急停。”岐大夫說,“您這脾腎兩虛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補也得慢慢來。《素問·五常政大論》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儘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您這情況,得‘食養’配合‘藥補’,讓正氣慢慢長起來。”

他又開了個方子,這次是湯劑:黃芪15g,黨參12g,白術10g,茯苓10g,炙甘草6g,當歸10g,升麻3g,柴胡3g,熟地黃12g,山茱萸10g,山藥10g,桂枝6g,生薑3片,大棗3枚。

“這方子是在補中益氣湯和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稍作調整,”岐大夫解釋,“加了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加強補腎的力度;生薑、大棗調和脾胃,讓藥勁兒更好地發揮。您煎藥的時候,先泡半小時,大火燒開,再小火煎40分鐘,倒出來;再加次水,煎30分鐘,兩次的藥混在一起,分早晚兩次喝,溫著喝。”

他又囑咐飲食:“可以適當加點瘦肉、雞蛋了,但彆多吃,還是以雜糧粥、蔬菜為主。早上可以喝碗小米山藥粥,中午吃點清蒸魚,晚上煮點南瓜湯,這些都是養脾胃的。”

李建國這次沒再猶豫,拿著方子就去抓藥了。藥堂裡的夥計手腳麻利,戥子稱藥,紙包捆繩,不一會兒就包好了一大包,藥香混著紙的氣息,讓人心裡踏實。

又過了一個月,李建國再來時,整個人像換了個樣。啤酒肚小了一圈,臉上有了血色,說話也有底氣了。

“岐大夫,我現在大便不用吃藥也能解了,雖然還是有點軟,但一天一次,挺規律的。”他笑著說,“小便也順暢了,水腫全消了,晚上能睡整覺,早上起來還能跟我媳婦去公園走兩圈。上周請客戶吃飯,他們都說我氣色好,問我吃了啥補品呢!”

岐大夫給他摸了脈,這次的脈沉穩有力,舌苔也薄白正常了。“您這是正氣回來了。”他欣慰地說,“《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您現在不光是藥補,更重要的是生活習慣改了,不熬夜、不亂吃、多活動,這才是根本。”

他停了停,又說:“藥可以停了,但生活習慣得保持。記住,身體就像棵樹,得慢慢養,不能猛澆水,也不能亂修剪。以後再遇著不舒服,彆自己瞎吃藥,先來問問醫生,辨辨是虛是實,再對症調理,才不會走彎路。”

李建國連連點頭,又問:“那我以後要是再有點便秘,咋辦?”

“偶爾便秘,先想想是不是最近吃多了、坐久了。”岐大夫說,“可以泡點陳皮水喝,順順氣;或者吃根熟透的香蕉,加點黑芝麻糊,這些都是平和的法子。要是持續不好,就再來看看,咱們辨證調理,千萬彆再用瀉藥了。”

李建國拿著岐大夫寫的“養生小貼士”,高高興興地走了。門口的槐樹又開了些花,風吹過,落了一地的香。岐大夫看著他的背影,拿起筆,在醫案上寫下:“凡便秘日久,勿輕用瀉藥,當辨虛實。實者瀉之,虛者補之,脾腎兩虛者,當溫腎健脾,以補為通,方為正道。”

紙頁上的字跡工整,混著淡淡的墨香,像在說一個簡單的道理:身體的“通”,從來不是靠“瀉”,而是靠“補”——補夠了正氣,氣血順暢了,自然就通了。那些看似“方便”的藥,若是用錯了地方,反倒會變成最麻煩的根由。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有空間的我災荒年也風生水起 上貢 都市之無限主宰 異世遊龍記 諜戰,黑警,0元購 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 資本家小姐隨軍後,家屬院真香了 迷人青梅最愛我! 胎穿後我掌管全家氣運 天源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