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岐仁堂中風辨證記:一劑一方總關情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63章 岐仁堂中風辨證記:一劑一方總關情

第263章 岐仁堂中風辨證記:一劑一方總關情(2 / 2)

“這是血出多了,陰虛有熱,”岐大夫說,“得先止血,再補陰。小周,記個散劑:三七、白及、烏賊骨,三樣等量,研成細末,每次五到十克,用白開水送服,一天三到五次。”

小周疑惑:“師父,這三樣藥為啥能止血?”

“《神農本草經》說三七‘主止血,散血,定痛’,白及能收斂止血,還能護胃黏膜,烏賊骨製酸止血,三樣合起來,既能止血,又不留下瘀塊,這叫‘止血不留瘀’。”岐大夫叮囑婦人,“要是婆婆不能咽,就用鹽水調開,從胃管打進去,血止了再慢慢調補。”

婦人拿著藥粉要走,岐大夫又喊住她:“讓婆婆少翻身,彆折騰,血就像河裡的水,水流穩了,傷口才能長好。”

五、後遺症期,丸藥緩調

第二天一早,一個老太太顫巍巍地進來,手裡攥著個布包。“岐大夫,我老伴中風一年多了,說話說不清,腿拖著走,您給看看能不能用點丸藥,煎藥太麻煩了。”

岐大夫看老爺子的情況:半身不遂,語言謇澀,肢體麻木。“這是中風後遺症,氣血瘀阻得久了,得慢慢調理,丸藥合適,像小火燉肉,慢慢入味。”

他開的方子是:生黃芪二百四十克,水蛭九十克,土鱉蟲九十克,炙穿山甲六十克,丹參一百二十克,桃仁四十五克,紅花六十克,膽南星六十克,天竺黃六十克,蒼術六十克。“把這些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九克,早晚各一丸。”

小周問:“師父,這裡黃芪補氣,水蛭、土鱉蟲活血,膽南星化痰,是不是兼顧了氣虛、血瘀、痰濁?”

“對,”岐大夫點頭,“後遺症就像老牆裂縫,得一邊補牆,一邊填縫。黃芪補氣,像給牆加水泥;水蛭、土鱉蟲破瘀,像把裂縫裡的臟東西清出來;膽南星、蒼術化痰濕,不讓新的雜質堵進去。蜜丸性子緩,能慢慢滋養,比湯藥更適合長期調理。”

老太太問:“這藥能預防再中風嗎?”

“能,”岐大夫說,“這裡的丹參、紅花能活血,蒼術能祛濕,對高血壓、高血脂也有好處,就像給血管定期清淤,不容易堵。但得堅持吃,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六、患肢疼痛,外熏內調

連著幾天,岐仁堂的病人絡繹不絕。有個老爺子中風後,患肢總疼,晚上睡不著,兒子推著輪椅來。“岐大夫,我爹的腿疼得鑽心,貼膏藥也不管用。”

岐大夫看患肢皮膚發紫,摸上去冰涼。“這是絡脈瘀阻,又受了風寒,氣血過不去,就像水管凍住了,得先暖開。”

他開了外洗的方子:當歸三十克,丹參三十克,桂枝十五克,透骨草三十克,羌活三十克,艾葉三十克,乳香十克,沒藥十克,紅花十五克。“水煎了,先熏後洗,再熱敷疼痛的地方,每次半小時,一天兩三次。”

小周問:“師父,這外洗的藥為啥用桂枝、艾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桂枝能溫經通絡,艾葉散寒止痛,透骨草能把藥力帶到骨頭縫裡,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岐大夫解釋,“外治能直接作用在患處,就像給凍僵的手腳烤火,比吃藥來得快。再配上內服藥,內外夾攻,疼痛才能消。”

老爺子兒子說:“我給我爹按腿時,他總說麻,這是咋回事?”

“麻是氣血快通了,但還沒通透,”岐大夫打比方,“就像水管快通了,水流過去時會咕嚕響,氣血通的時候,就會麻癢,堅持熏洗,慢慢就不麻了。”

七、陰虛內熱,滋陰養血

一周後,之前那個急性中風的老太太家屬來了,說痰少了,大便通了,但總覺得手腳心熱,頭暈。岐大夫說:“這是出血後,陰血虧了,陰虛生內熱,得滋陰養血。”

他開的方子是:當歸二十克,川芎二十克,白芍二十克,生地二十克,炙甘草五克,黨參二十克,白術二十克,雲苓二十克,遠誌二十克,麥冬三十克,阿膠二十克,五味子十克,陳皮十克,地骨皮十二克,菊花九克。

“師父,這是四物湯、四君子湯和參麥散合起來了?”小周問道。

“對,”岐大夫點頭,“四物湯補血,四君子湯補氣,參麥散滋陰,再加地骨皮、菊花清虛熱,阿膠補血止血。就像地裡缺水缺肥,既得澆水滋陰),又得施肥補氣血),莊稼才能長好。”

家屬問:“阿膠咋煎啊?”

“阿膠得烊化,”岐大夫叮囑,“把阿膠打碎,用藥湯衝開,再攪一攪,趁著溫喝,彆煮糊了,糊了就沒藥效了。”

八、腎虛型中風,補腎填精

一個月後,岐仁堂來了個特殊的病人,中風後半身不遂,還總說腰酸腿軟,晚上起夜多。“岐大夫,我這病吃了好多活血藥,就是不見好,是不是沒治了?”

岐大夫看他舌淡,脈沉弱,尤其左尺脈幾乎摸不到。“大爺,您這不是單純的血瘀,是腎虛了。《黃帝內經》說‘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虛了,髓海不足,氣血沒法正常運行,就像河道源頭沒水,下遊自然淤堵。”

他開的方子heavyon補腎藥:熟地三十克,山萸三十克,茯苓二十克,澤瀉十五克,丹皮十五克,山藥三十克,人參二十克,枸杞子二十克,鹿角膠五克,龜板膠十克,牛膝二十克,杜仲炭十克等。“這是六味地黃丸加了補氣血、填精髓的藥,得慢慢補,就像給老樹施肥,得把根養壯了,樹才能發芽。”

老爺子問:“這藥得喝多久?”

“最少一個月,”岐大夫說,“腎虛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補也得慢慢來,彆指望一口吃成個胖子。喝完覺得腰不酸了,夜尿少了,就是見好了。”

尾聲

秋末的一天,小周整理藥櫃時,看著牆上掛滿的錦旗,問岐大夫:“師父,中風的方子這麼多,到底哪個最好?”

岐大夫正在曬黃芪,拍了拍手上的土:“沒有最好的方子,隻有最合適的方子。就像給人穿衣,胖子穿大碼,瘦子穿小碼,辨證準了,方子就對了。《傷寒論》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這才是中醫的根。”

夕陽透過窗,照在岐仁堂的藥櫃上,當歸、黃芪、川芎……每一味藥都像是在訴說著辨證施治的故事。岐大夫拿起一把菊花,輕輕吹去浮塵,小周知道,明天一早,岐仁堂的木門還會準時打開,等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一劑一方,守護著街坊們的安康。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今樂曾經噪古人 崩鐵:黑月光轉白,火爆四星角色 四合院:從工程師開始一路狂飆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