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足跟痛暗藏玄機:岐大夫巧辨腎虛痰飲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283章 足跟痛暗藏玄機:岐大夫巧辨腎虛痰飲

第283章 足跟痛暗藏玄機:岐大夫巧辨腎虛痰飲(1 / 1)

一、城郊暮色中的岐仁堂

暮色像一層薄紗籠罩著青禾鎮,岐仁堂的招牌在風中輕輕搖晃。七十二歲的岐伯正坐在藤椅上,就著一盞老油燈翻看《金匱要略》,忽然聽見門外傳來沉重的腳步聲。

"岐伯,您快瞧瞧我這腳!"推門而入的是鎮東頭的農機站站長周建軍,四十來歲的漢子此刻麵色蒼白,額頭上掛滿汗珠。他扶著門框,右腳幾乎不敢沾地。

岐伯趕忙起身相迎:"建軍啊,快坐下。我看你這汗出得蹊蹺,大冷天的怎麼跟蒸籠似的?"

周建軍苦著臉坐下:"彆提了,最近三個月足跟痛得厲害,走路像踩在刀尖上。衛生院開了幾副清熱利濕的藥,喝了半個月不但沒好,反而更虛了。"

岐伯仔細端詳周建軍的麵色:兩顴泛紅如塗胭脂,嘴唇卻泛著青紫色,舌苔薄黃中透著隱隱的淡白。他伸出三指搭在周建軍的手腕上,閉目沉吟。

"尺脈浮大,按之則澀..."岐伯喃喃自語,"這脈象倒像是《傷寒論》裡說的"脈浮而遲,表熱裡寒"。建軍,你除了足跟痛,還有沒有其他不適?"

周建軍想了想:"最近總覺得氣不夠用,爬兩層樓就喘得不行。痰也特彆多,咳出來的都是白黏痰。小便顏色發紅,還有點刺痛。"

岐伯點點頭,示意他伸出舌頭。舌質淡紅,邊緣有明顯的齒痕,舌苔根部黃膩。"這是典型的本虛標實之證啊。"岐伯起身從藥櫃裡取出《黃帝內經》,"你看《靈樞·經脈》裡說:"足少陰腎經,起於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足跟正是腎經循行之處,腎精虧虛則足跟失養,故發為疼痛。"

周建軍聽得似懂非懂:"那我這到底是虛還是實?衛生院的大夫說我是濕熱下注,可吃了藥反而更虛了。"

岐伯端起紫砂壺給他倒了杯菊花茶:"這就是中醫辨證的精妙之處了。你雖有小便赤澀、舌苔黃膩的濕熱表象,但脈象虛浮、氣短乏力才是根本。《景嶽全書》雲:"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你這是腎精不足,水不涵木,虛火上浮,兼夾痰飲內停。"

二、迷霧重重:濕熱表象下的腎虛本質

說話間,藥童小伍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參須紅棗茶。岐伯示意周建軍趁熱喝下:"你看這茶湯,表麵浮著油花,底下卻是清冽的茶水。治病就像泡茶,不能隻看表麵的浮沫。"

周建軍捧著茶碗,感受著掌心的暖意:"岐伯,您說我這是腎虛,可為什麼會有濕熱的症狀呢?"

岐伯從抽屜裡取出《金匱要略》,翻到"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你看這裡:"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腎主水液代謝,腎精虧虛則水液代謝失常,聚而成痰飲。痰飲阻滯下焦,就會出現小便赤澀;上犯於肺,則氣短有痰。這正是《難經》所說的"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周建軍若有所思:"那我之前吃的清熱利濕藥,是不是反而傷了腎氣?"

"正是如此。"岐伯歎了口氣,"《脾胃論》雲:"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你本就腎精不足,又誤用苦寒之品,導致脾胃陽氣受損,水濕更難運化。這就好比用火烤濕柴,越烤越濕啊。"

這時,診室的門突然被推開,進來一位戴眼鏡的年輕人。"爸,你怎麼又來這裡?"他瞥了一眼岐伯,"上次不是說了要去縣醫院做個全麵檢查嗎?中醫都是慢郎中,治不了急病。"

周建軍尷尬地介紹:"這是我兒子周明,在城裡當老師。小明,彆沒禮貌,岐伯是咱們鎮的老中醫。"

岐明不耐煩地擺擺手:"中醫就是安慰劑效應。爸,你這足跟痛肯定是痛風,得吃秋水仙堿。"

岐伯並不生氣,微笑著說:"年輕人,《黃帝內經》雲:"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彆陰陽。"你父親的症狀看似濕熱,實則是腎虛為本,痰飲為標。就像《溫熱論》裡說的:"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治病要分層次,不能一概而論。"

周明還要反駁,周建軍攔住了他:"小明,你先回去吧。我相信岐伯的醫術。"

三、妙手回春:四物湯合六味地黃丸的奧秘

岐伯送走周明,轉身從藥櫃裡取出四物湯和六味地黃丸的藥材。"建軍,我給你開的方子是四物湯合六味地黃丸。四物湯出自《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味藥組成,能補血活血;六味地黃丸源自《小兒藥證直訣》,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三補,澤瀉、茯苓、牡丹皮三瀉,正好對應你腎精不足、水濕內停的病機。"

周建軍看著桌上的藥材:"這六味地黃丸我聽說過,不是治腎陰虛的嗎?"

岐伯點點頭:"你說得沒錯,但這裡的腎陰虛更準確地說是腎精虧虛。《本草綱目》雲:"熟地黃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配合四物湯補血養肝,肝腎同源,精血互生。就像《黃帝內經》說的:"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這兩味藥合用,既能滋補腎精,又能活血化痰,標本兼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伍已經在藥櫃前忙碌起來,稱藥、碾碎、包藥,動作熟練。岐伯叮囑道:"每日一劑,用四物湯煎水送服六味地黃丸。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可多吃些黑豆、黑芝麻等補腎之品。"

周建軍接過藥包:"岐伯,這藥得吃多久才能見效?"

"《傷寒論》雲:"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每個人體質不同,起效時間也不一樣。但隻要辨證準確,藥證相符,必有奇效。"岐伯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先吃半個月,半個月後再來複診。"

四、峰回路轉:半個月後的驚人變化

半個月後的清晨,岐仁堂的門被撞開,周建軍幾乎是蹦著進來的。"岐伯!我的腳不痛了!"他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右腳,"昨天我試著走了兩裡路,一點都不疼了!"

岐伯笑著給他把脈:"脈象已經平和了許多,尺脈不再浮大,按之有根。"他又看了看周建軍的舌頭:"舌苔黃膩退了大半,齒痕也減輕了。這說明腎精漸複,痰飲得化。"

周建軍感激地說:"岐伯,您真是神醫!我現在呼吸也順暢了,痰也少了,小便顏色也正常了。"

這時,周明匆匆趕來,臉上帶著愧疚:"爸,我...我錯了。我查了資料,六味地黃丸確實有調節免疫、改善微循環的作用。"

岐伯擺擺手:"年輕人,中醫和西醫就像兩條腿走路,各有長處。《黃帝內經》雲:"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我們要學會融會貫通。"

周明不好意思地說:"岐伯,您能給我講講這藥的原理嗎?我想寫篇文章介紹中醫。"

岐伯欣然應允:"好啊。你看這四物湯,當歸辛溫,補血活血;川芎辛散,行氣開鬱;白芍酸收,養血斂陰;熟地黃甘溫,滋陰填精。四藥合用,動靜結合,補而不滯。六味地黃丸中,熟地黃滋腎填精,山茱萸養肝澀精,山藥補脾固精,澤瀉泄腎濁,茯苓滲脾濕,牡丹皮清肝火。三補三瀉,補中有瀉,瀉不傷正。"

周明聽得入神,拿出筆記本認真記錄:"那為什麼要用四物湯送服六味地黃丸呢?"

"這是取"精血同源"之意。"岐伯從書架上取出《脾胃論》,"李東垣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四物湯補血養肝,脾胃健則氣血充,氣血充則腎精得養。就像《神農本草經》說的:"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我們既要治病,更要養生。"

五、岐伯的諄諄教誨:中醫的智慧與傳承

小伍端來新泡的普洱茶,三人圍坐在桌前。岐伯望著窗外的銀杏樹,語重心長地說:"中醫的精髓在於辨證施治,就像《黃帝內經》說的:"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同一個症狀,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病機。比如足跟痛,有的是腎虛,有的是血瘀,有的是濕熱。如果不辨證,盲目用藥,就會像《傷寒論》裡說的:"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以亡。""

周明若有所思:"那我們該如何學習中醫呢?"

岐伯指了指書架上的經典:"首先要熟讀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這些經典著作,就像大樹的根。然後要臨床實踐,在看病中積累經驗。還要善於思考,《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治病要學會變通。"

周建軍感慨地說:"岐伯,您這半個月的藥,讓我明白了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前我總覺得中醫慢,現在才知道,隻要辨證準確,中醫見效一點都不慢。"

岐伯笑著說:"中醫就像煲湯,火候到了,自然香氣四溢。《本草綱目》雲:"夫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我們做醫生的,最重要的是一顆仁心。"

暮色再次降臨岐仁堂,周建軍父子告辭離去。岐伯望著他們的背影,輕輕翻開《黃帝內經》,默念道:"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窗外,銀杏樹的葉子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中醫千年的智慧與傳承。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有空間的我災荒年也風生水起 上貢 都市之無限主宰 異世遊龍記 諜戰,黑警,0元購 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 資本家小姐隨軍後,家屬院真香了 迷人青梅最愛我! 胎穿後我掌管全家氣運 天源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