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前的嶺南,空氣像擰乾的棉絮,黏在人身上揮之不去。岐仁堂的青石板路被曬得發燙,雕花木門虛掩著,藥香混著薄荷的清涼從門縫裡溜出來,引得路過的街坊忍不住探頭張望。
"岐大夫,您這堂屋裡的薄荷草,比街口涼茶鋪的還提神!"快遞員小張扛著包裹在門口歇腳,額頭上的汗珠順著下頜線滾進衣領,"我這幾天送件跟踩棉花似的,爬上三樓就喘得像風箱。"
岐大夫正坐在案前翻《溫熱論》,聞言抬眼一笑。他鬢角雖已染霜,眼神卻清亮如秋水,指節因常年抓藥而泛著溫潤的黃。"小張進來喝杯茶,看你這臉色,怕是被暑氣傷著了。"
一、熬夜程序員的"續命水"
小張剛坐下,玻璃門又被推開,一陣風卷進個穿格子衫的年輕人。他眼圈黑得像被墨染過,t恤後背洇著深色汗漬,一進門就癱在竹椅上,喉嚨裡發出困獸般的低吟:"岐大夫,我快扛不住了......"
這是隔壁寫字樓的程序員阿傑,連續熬了半個月夜趕項目。起初隻是早上起來頭暈,後來發展到開會時突然心悸,手指尖發麻得敲不了鍵盤。
岐大夫讓他伸出舌頭,隻見舌質紅得像熟透的櫻桃,苔卻薄得幾乎看不見。"來,搭個脈。"三根手指剛搭上寸口,岐大夫眉頭便微微蹙起,"脈細如線,還跳得慌,這是《黃帝內經》說的"氣陰兩虛"啊。"
阿傑急得直搓手:"我每天灌三杯咖啡都頂不住,醫生說可能是心肌炎,讓我做二十四小時心電圖......"
"莫慌。"岐大夫翻開《傷寒論》,指著"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一段,"你這不是臟腑壞了,是耗得太狠。夜裡屬陰,你偏要熬夜動火,把少陰心經的津液都燒乾了;白天太陽盛,又被暑氣蒸得冒大汗,氣隨汗脫,可不就心慌手抖?"
他取過紙筆,一邊寫藥方一邊解說:"你這情況,生脈飲雖能補氣養陰,但力道還不夠。我給你配個"雙脈飲",比生脈飲多了幾味藥,既能補損耗,又能清煩躁。"
筆下的方子漸漸成形:人參片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龍眼肉10克、玉竹10克、桑葚10克、茯苓10克、蓮子帶心10克、炙甘草3克。
"您看這人參,"岐大夫從藥櫃裡取出一小撮,參須柔韌帶金紋,"《神農本草經》說它"主補五臟,安精神",你熬夜傷的就是五臟精氣。配麥冬、五味子,正是生脈飲的底子,《內外傷辨惑論》裡說這三味能"補肺中元氣不足",止汗固津。"
阿傑盯著藥方上的"蓮子帶心":"蓮子心不是苦的嗎?我這虛成這樣,還能吃苦的?"
"這你就不懂了。"岐大夫拈起粒青綠色的蓮子心,"《本草綱目》說蓮心"清心去熱",你現在心裡像揣著團火,不把這虛火降下去,補進去的氣都會變成燥火。就像燒開水,壺底火太旺,不添涼水光加柴,水早晚燒乾。"
他又指著玉竹和桑葚:"玉竹是滋陰的妙品,《本草經集注》說它"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比麥冬更溫潤;桑葚補肝腎之陰,你熬夜傷的是肝腎精血,這兩樣合著用,滋陰不礙脾,補氣不生火。"
阿傑還是犯愁:"我這手笨,煎藥怕是弄不好......"
"簡單得很。"岐大夫取來個砂罐,"所有藥先泡半個鐘頭,連水倒進罐裡,大火燒開轉小火煮三刻鐘。記住要帶蓮子心,那點苦能逼出心火,喝的時候加勺蜂蜜就行。"
臨走時,岐大夫又叮囑:"《黃帝內經》說"夏三月,夜臥早起",你哪怕少寫一行代碼,也要卯時前睡。這藥每天早晚喝,喝上十天,保管你手指不麻,心不慌。"
二、環衛工的"解暑方"
次日清晨,天剛蒙蒙亮,岐仁堂的門就被敲響了。環衛工陳叔背著工具箱站在門口,黝黑的臉上泛著不正常的潮紅,嘴唇乾裂得起了皮。
"岐大夫,您給看看,我這兩天總覺得頭重腳輕,掃街時眼前一陣陣發黑。"他掀起袖口,胳膊上滿是蚊蟲叮咬的紅疙瘩,"昨天差點中暑,同事給我灌了藿香正氣水,當時管用,今天又犯了。"
岐大夫讓他坐在陰涼處,伸手摸了摸他的後頸,黏膩得像抹了層油。"伸舌頭我瞧瞧。"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膩得像剛喝了米湯——這是典型的暑濕困脾。
"陳叔,您這是被暑濕裹住了。"岐大夫取過《金匱要略》,翻到"濕病脈證並治"篇,"你看這上麵說"濕家之為病,一身儘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你整天在太陽底下曬,暑氣是陽邪,先傷氣;出汗後又接觸路邊的汙水濁氣,濕氣是陰邪,專傷脾。氣被傷了就乏力,脾被傷了就頭重,倆邪裹在一塊兒,藿香正氣水隻能解一時之暑,去不了根。"
陳叔歎著氣:"我這活兒,晴天曬出油,雨天泡成湯,哪躲得過暑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更要調理內裡。"岐大夫在阿傑的方子基礎上稍作改動,把人參換成黨參,加了5克炒白術,"您這情況,人參太峻補,用黨參更穩妥,《本草從新》說它"補中益氣,和脾胃",再配白術、茯苓,就是四君子湯的底子,能把被濕氣困住的脾氣提起來。"
他指著藥方解釋:"脾主運化,就像家裡的抽濕機,脾弱了,濕氣排不出去,積在身子裡就成了累贅。這茯苓是雲南產的雲苓,你看它斷麵白裡透粉,《神農本草經》說能"利水道",把濕氣從小便排出去;蓮子心清心,玉竹潤燥,配上五味子收斂,不讓濕氣跟著汗跑出去又回頭困住你。"
陳叔捏著藥方犯難:"我淩晨三點就得上班,哪有時間煎藥?"
岐大夫早有準備,從裡屋拎出個保溫桶:"我讓徒弟提前給您煎好了,這藥能放兩天,您每天早上出門前熱一熱帶著,喝完身上暖乎乎的,乾活也有勁兒。"他又抓了把蒼術、艾葉,用棉紙包好,"這個縫個布袋係腰上,蒼術能燥濕,艾葉能祛寒,比你揣著冰袋強——冰是陰寒之物,喝多了更傷脾。"
陳叔接過保溫桶,藥香混著草木氣撲麵而來,眼眶一熱:"岐大夫,您這藥......"
"快拿去喝吧。"岐大夫擺擺手,"《脾胃論》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您這活兒費力氣,更得把脾胃護好。記得彆喝冰飲,渴了就喝溫茶水,裡頭泡點陳皮。"
三、更年期大姐的"安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