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擬藥方:
防風通聖散加水牛角、玄參
麻黃6g防風10g荊芥10g薄荷6g後下)
大黃10g後下)芒硝8g衝服)黃芩12g梔子12g
石膏3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水牛角30g先煎)
玄參15g桔梗6g滑石15g炙甘草6g
"麻黃、荊芥開太陽之表,讓熱邪有出路;大黃、芒硝通陽明之裡,把燥屎瀉出去;水牛角、玄參清血分熱,防止熱邪攻心。"岐大夫一邊煎藥一邊講解,"這就像打仗,既要從外麵攻城,又要從裡麵策應,裡外夾擊才能把邪熱趕出去。"
藥剛煎好,老楊突然抽搐起來。岐大夫趕緊撬開他的嘴,灌了半盞藥汁。半個時辰後,老楊額頭滲出汗珠,呼吸漸漸平穩。第二天,他解下黑褐色的燥屎,燒退了大半,能認出人了。
三診時,岐大夫去掉麻黃、芒硝,加了銀花、連翹:"熱邪退了,得清餘熱,防複發。"他又讓小楊買些梨:"《本草綱目》說梨"潤肺涼心,消痰降火",煮水給你爸喝,比喝米湯強。"
兩個月後,老楊開車來拉貨,車廂裡裝著剛收的西瓜:"現在跑青藏線都不犯病,以前總覺得胸口悶,現在像打開了天窗!"
四、夜巡保安的"夜遊症":少陽樞機不利證
立秋後,小區保安老李被老伴拽進來,一臉茫然。"岐大夫,他半夜總起來繞著樓轉圈,嘴裡還嘟囔著什麼,天亮了倒頭就睡,跟中了邪似的!"李嬸抹著眼淚,手裡攥著張揉皺的腦電圖,"西醫說沒毛病,讓看神經科。"
老李白天看著正常,就是總說頭重胸悶,大便乾得像算珠,舌麵後半部的苔白厚得像刷了層漿糊,舌尖卻紅得刺眼。"《傷寒論》說"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岐大夫搭著脈,脈左弦緊右滑數,"他這是少陽樞機不利,表寒裡熱在打架,半夜少陽當令,邪正相爭就犯病。"
小硯好奇:"這也能用防風通聖散?"岐大夫點頭,提筆加了柴胡:"少陽主樞,得加柴胡轉樞,讓邪熱從表裡分消。"
擬方:
防風通聖散去白術,加柴胡、琥珀
麻黃6g防風10g荊芥10g薄荷6g後下)
大黃6g後下)芒硝6g衝服)黃芩10g梔子10g
石膏2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柴胡12g
琥珀粉3g衝服)桔梗6g滑石15g炙甘草6g
"麻黃、荊芥開太陽之表,黃芩、石膏清陽明裡熱,柴胡助少陽轉樞,就像給卡住的齒輪加了潤滑油。"岐大夫指著琥珀粉,"《本草綱目》說琥珀"安五臟,定魂魄",衝服能安神,讓他夜裡睡得穩。"
老李喝藥當晚,半夜果然沒起來夜遊,隻是出了身大汗。李嬸第二天一早來報喜:"他說做夢都在解大便,醒來肚子輕快多了!"
複診時,岐大夫減了大黃用量,加了茯苓:"裡熱消了,得健脾利濕,鞏固療效。"他又教李嬸做紫蘇粥:"《神農本草經》說紫蘇"主下氣,除寒中",早上喝能溫陽散寒,彆總讓他半夜吃冷饅頭。"
一個月後,老李帶著小區業主的感謝信來,字裡行間透著踏實:"現在夜巡精神得很,再也沒犯過夜遊症,業主們都說我比以前負責了!"
五、岐大夫的"通治"心法
處暑那天,岐仁堂的天井裡擺著四碗藥渣,小馬、小林、老楊、老李圍坐著喝茶,聽岐大夫講防風通聖散的門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方子能通治傷寒、中風、溫病,不是因為它是萬能藥,是因為它懂"開闔樞"的道理。"岐大夫指著《素問》"三陰三陽開闔樞"篇,"太陽為開,用麻黃、防風打開表邪的出路;陽明為闔,用大黃、芒硝關上裡熱的大門;少陽為樞,用黃芩、梔子轉動氣機,讓邪熱有路可逃。"
小硯翻著藥方問:"那為什麼有人用了沒效果?"岐大夫指著小林的藥渣:"她體質偏熱,就得去麻黃;老楊熱邪入血分,就得加水牛角;老李少陽樞機不利,就得加柴胡。中醫講究辨證,不是死搬方子。"
小馬摸著後腦勺笑:"我現在才明白,您給我加麥冬,是怕我發汗傷陰;給小林加地膚子,是幫她止癢。這方子就像塊橡皮泥,能跟著病情變形狀。"
"說得好!"岐大夫捋著胡須,"《內經》說"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這方子荊防達木鬱,梔膏發火鬱,硝黃奪土鬱,麻黃泄金鬱,滑石折水鬱,五鬱並治,自然能應對多種病邪。"
他指著藥櫃裡的防風通聖散飲片:"但記住,純虛證、陽虛拉肚子的人不能用,就像給沒氣的氣球打氣,隻會打爆。中醫治病,永遠是"有是證用是方",不是方子萬能,是辨證萬能。"
夕陽穿過藥鋪的窗欞,照在泛黃的《河間六書》上,"防風通聖散"五個字在光線下仿佛活了過來。藥香混著茶香飄出巷口,引得路過的街坊探頭:"岐大夫又在講什麼神方?"
岐大夫笑著擺手:"哪有什麼神方,不過是順著天地的道理,幫身子把邪祟趕出去罷了。"小硯在旁接話:"就像疏通河道,堵不如疏,讓氣血自己流起來,病自然就好了。"
暮色漸濃,岐仁堂的燈籠亮了起來,映著"岐仁堂"三個金字,溫暖又踏實。那些關於防風通聖散的故事,隨著藥香飄進尋常巷陌,成了街坊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成了中醫智慧流傳的注腳。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