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岐仁堂的“化冰”方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05章 岐仁堂的“化冰”方

第305章 岐仁堂的“化冰”方(1 / 1)

初夏的日頭剛爬過磚窯廠的煙囪,黃師傅捂著腰鑽進了岐仁堂。他開貨車跑城鄉專線十五年,帆布坐墊磨出了洞,褲腰上總彆著個搪瓷缸,此刻那缸子隨著他踉蹌的腳步哐當響。診室裡彌漫著當歸和艾葉的混合香氣,他剛跨過門檻就疼得彎下腰,額頭抵著藥櫃,指節把"岐仁堂"的木牌摳出了幾道白痕。

"腰像被麻繩勒住,一陣緊過一陣。"黃師傅的聲音發顫,後頸的汗把藍布工裝洇出深色的印子,"剛才在國道邊歇腳,疼得差點滾下車。醫院說腰裡長了石頭,大大小小十來顆,最大的像蠶豆,說我體虛,動不了刀子。"

岐大夫正用銅臼搗著砂仁,聞言放下杵子。他注意到黃師傅進門時先跺了跺沾著泥的膠鞋,褲腳還掛著草屑——準是從磚窯廠那邊繞過來的,那邊剛下過雨,低窪處積著水。再看他臉色,青白裡透著灰,像蒙了層窯煙,嘴唇乾裂卻不愛喝水,說喝了肚子脹。

"解開衣裳我看看。"岐大夫的手指按在黃師傅腰眼上,剛一用力,對方就"哎喲"一聲跳起來,冷汗順著鬢角往下滴。"疼的時候牽連到小肚子不?"得到肯定的答複後,他又問,"撒尿時是不是尿線細,還滴滴答答的?"

黃師傅的女人從門外探進頭來,手裡攥著張揉皺的處方:"醫院開的藥,都是些利尿的,喝了就拉肚子,腰更疼了。"那處方上寫著海金沙、金錢草之類,墨跡被汗水浸得發暈。

岐大夫翻開黃師傅的眼皮,眼白泛著青,再看舌苔,白膩得像剛熬的米漿,舌尖卻有點紅。最要緊的是脈象,沉得像探不到底的井,指下綿軟無力,稍一用力就沒了。"你這不是普通的砂石證。"他往煤爐裡添了塊煤,火苗舔著藥壺底,"《黃帝內經》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你常年開貨車,駕駛室裡夏天吹空調,冬天漏風,腰脊總受風寒;又愛喝冰鎮啤酒,吃涼拌菜,寒氣都積在腰裡了。"

"可這是石頭啊!"黃師傅急了,"人家都說得利尿排石,您咋儘說些寒氣?"

"你摸自己後腰。"岐大夫讓他反手按腰眼,"是不是比彆處涼?撒的尿是不是清長,像井水?"見黃師傅點頭,他又說,"《傷寒論》裡講"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你這是腎陽太虛,好比爐膛裡沒火,鍋裡的水燒不開,寒氣結在腰裡,就像冬天的水結成冰碴子,越積越大。光利尿,好比往冰上潑水,越潑越凍;得先把爐膛的火生起來,冰才能化。"

女人在一旁納鞋底,針眼紮歪了都沒察覺:"那您不用排石的藥?"

"《神農本草經》說附子"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破症堅積聚",乾薑"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岐大夫打開藥櫃最下層的抽屜,裡麵碼著黑褐色的附子,個個沉甸甸的,"這兩味藥就是爐膛裡的劈柴,能把陽氣燒起來。再加桂枝通陽,茯苓利濕,細辛散寒,杜仲壯腰,就像給冰窖開窗戶,讓陽氣透進來,冰碴子自然化了往下走。"

他取過杆秤,稱了六十克附子,放在案板上切片,刀刃劃過,斷麵露出細密的紋路。"這附子得先煎三個時辰,中途不能斷火,我守著。"他把附子倒進砂鍋,添上井水,"吳佩衡先生說過,附子的毒在火候,不在分量,煮到用嘴嘗著不麻舌頭,就沒事了。"

黃師傅盯著砂鍋咕嘟冒泡,心裡打鼓:"俺鄰居家老王就是吃附子送了命......"

"那是沒煮透,或是不對證。"岐大夫往砂鍋裡扔了塊生薑,"鄭欽安先生說"萬病起於一元傷損",這一元就是陽氣。你看那些長石頭的,多半是陽氣不足的,要麼怕冷,要麼手腳涼。治病得治根本,不能光盯著石頭,就像種地,根爛了,光治葉子沒用。"

第一劑藥煎好時,已是掌燈時分。藥湯呈深褐色,帶著股辛辣的暖意。黃師傅捏著鼻子喝下去,辣勁兒從喉嚨一直竄到丹田,後腰竟慢慢熱起來,像貼了塊暖膏藥。"怪了,喝下去不覺得脹了。"他咂咂嘴,舌尖有點麻,卻不難受。

"這就對了。"岐大夫收拾著藥渣,"附子走而不守,乾薑守而不走,兩味相伍,能把陽氣送到腰裡。今晚睡時把後腰焐著,彆著涼。"

三天後,黃師傅再來時,腰不那麼疼了,但說小便時有點澀。岐大夫診脈後,在原方裡加了十克肉桂:"加些肉桂,引火歸元,讓陽氣往下走。"這次的藥湯更濃,喝下去沒多久,黃師傅突然覺得小腹墜脹,直奔茅房,回來時手裡捏著塊東西,在燈下一看,是粒花椒大的褐色硬物,表麵還帶著棱。

"排出來了!"女人驚喜地叫出聲。

岐大夫卻很平靜:"這才剛開始。"他指著那粒砂石,"你看它顏色暗沉,質地鬆脆,是寒凝所致。若是濕熱結的,該是黃亮色,堅硬。"他又開了七劑藥,附子減到四十克,加了狗脊:"《本草綱目》說狗脊"強肝腎,健骨,治風虛",幫你把腰脊補結實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黃師傅喝藥到第十一天,正吃午飯時,突然疼得直不起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凶,冷汗浸透了背心,捂著小肚子直跺腳。女人要去醫院,被他攔住:"去岐大夫那!"

剛到岐仁堂門口,黃師傅猛地衝向茅房,一陣急促的尿意後,他"啊"地叫了一聲——有粒蠶豆大的砂石卡在尿道口,疼得他眼冒金星。岐大夫聞訊趕來,讓徒弟燒了壺開水,兌成溫水,讓黃師傅坐浴,又取來消毒過的鑷子,輕輕一夾,那粒褐黑色的砂石就出來了,表麵還粘著點血絲。

"好家夥,這就是最大的那塊。"岐大夫用紙巾包好,"《金匱要略》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你這砂石也是痰飲的一種,得溫化。現在它自己出來了,說明陽氣足了,能推動它走。"

黃師傅疼得齜牙咧嘴,卻鬆了口氣:"難怪剛才像有東西往下鑽,原來是它。"

接下來的日子,黃師傅堅持喝藥,砂石陸續排出,有時是米粒大的,有時是細沙樣的。他後腰的涼意漸漸退了,撒尿也順暢了,吃飯時能多吃半碗,開貨車跑長途也不覺得累了。岐大夫調整方子,加了黃芪和砂仁:"《脾胃論》說"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現在陽氣起來了,得補補脾胃,讓氣血跟上。"

秋分時,黃師傅最後一次來複診,穿著新做的工裝,腰杆挺得筆直。他說昨天撒尿時排出最後一粒砂石,像小米粒大。岐大夫給他診脈,脈象沉緩有力,舌苔薄白,不再是之前的白膩。"好了,不用喝藥了。"他笑著說,"以後少喝冰的,冬天駕駛室裡多墊層棉墊,彆讓腰再受寒。"

黃師傅掏出個布包,裡麵是曬乾的砂石,大大小小十來粒,用棉線串著:"俺留著做個念想,讓村裡不信中醫的看看,這石頭不用開刀也能下來。"

岐大夫指著藥櫃上的《鄭欽安醫書全集》:"鄭先生說"治之但扶其真元",治病就像種莊稼,土壤好了,啥雜草都長不起來。你這病,治的不是石頭,是人。"

窗外的梧桐葉落了一地,藥香混著桂花香漫出診室。黃師傅發動貨車時,特意按了三聲喇叭,算是跟岐仁堂道彆。岐大夫站在門口,看著貨車消失在路儘頭,轉身把黃師傅留下的砂石串掛在藥櫃旁,和之前虎子的疹子標本並排掛著,像一串特殊的勳章,在藥香裡靜靜訴說著"扶陽"的道理。

後來,常有患者指著那串砂石問來曆,岐大夫就會講起黃師傅的故事,說:"治病如解繩,得找對繩頭。陽氣就是那繩頭,抓住了,再亂的繩結也能解開。"煤爐上的藥壺又開始咕嘟作響,這次煮的不是附子,是當歸黃芪湯,藥香裡,仿佛還留著幾分附子的辛烈,像在提醒著每個來求醫的人:陽氣足,百病除。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女尊:極端失衡 有空間的我災荒年也風生水起 上貢 都市之無限主宰 異世遊龍記 諜戰,黑警,0元購 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 資本家小姐隨軍後,家屬院真香了 迷人青梅最愛我! 胎穿後我掌管全家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