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岐仁堂裡話“莓”疾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08章 岐仁堂裡話“莓”疾

第308章 岐仁堂裡話“莓”疾(1 / 1)

冬至前的冷雨下得綿密,把岐仁堂的青瓦洗得發亮。藥櫃最上層的肉桂正散發著甜香,是去年從廣西瑤山收來的,斷麵紫紅油亮,像浸了蜜;中層的製附子碼得整整齊齊,黑褐色的塊莖上留著炮製時的焦痕,是用江油的附子經鹽水泡、薑汁煮、炭火烤,足足四十九天方成;最下層的伏龍肝裝在陶甕裡,是鄉下土灶膛裡的灶心土,帶著煙火的溫厚。

岐大夫剛用銅臼搗完砂仁,細碎的藥末裡飄出股辛香,就見診所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年輕人縮著脖子走進來,裹著件過大的羽絨服,帽子拉得很低,露出的手腕細得像蘆葦杆。他是附近寫字樓的職員小李,三個月前剛從南方跳槽來北方,臉色白得像宣紙,眼下的青黑比墨還濃。

"岐大夫,我這嘴怕是要爛掉了。"小李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張開嘴,舌尖紅得發亮,舌麵上布滿了鮮紅的小點,像熟透的草莓,舌邊卻泛著青,"疼得沒法吃熱飯,連喝溫水都齜牙咧嘴,可奇怪的是,我還總覺得冷,穿三件毛衣都凍得發抖,晚上蓋兩床被子,腳還是冰的。"

岐大夫示意他伸手,三指搭在腕脈上。指下的脈沉細無力,像結了冰的小溪,稍一用力就摸不著,偶爾卻會跳得又快又急,像冰麵下竄過的小魚。"把舌頭再伸出來些,放鬆。"小李依言張口,舌麵的紅點更清楚了,舌苔薄白卻膩,像剛下過霜的濕地,舌底的青筋紫得發黑,像兩條淤塞的小河。

"《靈樞·脈度》說"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岐大夫收回手,指尖還留著脈管的涼意,"你這舌尖紅得像草莓,是心火浮在上麵;可舌邊青、脈沉細,又是脾腎陽氣虛了,就像灶台裡的火快滅了,鍋蓋上卻冒著火苗——這叫虛火,是陽虛生的"假熱"。"

小李愣住了,往暖氣片旁挪了挪:"我還以為是上火,喝了半個月涼茶,結果更嚴重了,現在連樓梯都懶得爬,走兩層就喘。"他掀起羽絨服,後腰上貼著片暖寶寶,"這玩意兒天天貼,還是覺得從骨頭縫裡冒涼氣。"

岐大夫指著他的舌頭:"《傷寒論》說"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你是不是總覺得肚子脹,吃點東西就反酸,大便還不成形?"小李連連點頭:"可不是嘛!早上喝杯牛奶都拉肚子,現在隻能吃白粥。"

"這就對了。"岐大夫起身拉開藥櫃,先取出塊製附子,有拳頭大小,黑褐色的表麵泛著油光,"你這病,根在脾腎陽虛。脾主運化,就像家裡的大廚,陽氣虛了,大廚就懶了,水穀不化,變成痰濕;腎主溫煦,像灶台裡的火,火弱了,全家都冷。痰濕堵在中間,陽氣升不上來,就被逼得往上竄,變成虛火,所以舌尖紅、嘴裡爛,底下卻冰寒。"

他用戥子稱出60克製附子,放在紙上:"這製附子是溫陽的主將,《神農本草經》說它"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能把深伏的陽氣拽上來。但生附子有毒,得用鹽水泡七天,每天換水,再用薑汁煮三個時辰,最後炭火烤到外皮焦黑,就像把烈馬馴成良駒,既能散寒,又不傷人。"

小李盯著附子,眼裡有點發怵:"這藥真能行?我聽說有人吃附子中毒......"

"放心,有配伍呢。"岐大夫抓起40克乾薑,黃棕色的飲片帶著焦香,"《傷寒論》裡"四逆湯"就是附子配乾薑,乾薑像副將,能幫附子把熱量散到全身。你看這乾薑,是老生薑曬乾的,皮皺肉厚,斷麵黃亮,像蜜蠟似的,溫脾陽最管用。"他又舀出40克肉桂,是磨碎的桂心,"這肉桂比乾薑更走竄,能"引火歸元",就像給虛火搭個梯子,讓它順著回到腎裡,不往上飄。"

藥台上漸漸堆起小山似的藥材。岐大夫拿起山萸肉,紫紅色的顆粒飽滿圓潤:"《神農本草經》說山萸肉"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你這陽氣虛得厲害,得用它固住精氣,就像給跑氣的氣球紮緊口子。40克,不多不少,既能補,又不膩。"

"還有這伏龍肝。"他從陶甕裡舀出30克灶心土,土黃色的粉末帶著煙火氣,"這是鄉下土灶膛裡燒了十年的黃土,《本草綱目》說它"溫脾暖胃,止吐止血",你不是吃啥吐啥嗎?它能把翻上來的胃氣壓下去,就像給鬨騰的腸胃鋪層暖土。"

小李看著藥方,眉頭越皺越緊:"這些都是熱藥,我嘴裡都爛成這樣了,再用熱藥,不更嚴重嗎?"

岐大夫笑了,拿起黃連和黃芩:"你看這黃連,苦寒得很,《神農本草經》說它"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能清上麵的虛火;黃芩能清中焦的濕熱,就像給冒火的鍋沿潑點涼水。各16克,不多不少,既能滅火,又不傷陽氣。"他又抓了30克生牡蠣,灰白色的貝殼碎塊沉甸甸的,"這牡蠣能收斂,把浮在上麵的火氣收回來,《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還能安神,你不是總失眠嗎?它能幫你睡踏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光溫陽清熱還不夠,得把中間的痰濕化掉。"岐大夫又抓了30克生半夏,白色的塊莖帶著細小的須根,"這半夏能化痰濕,像給堵塞的河道清淤,《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但得用生薑泡過,去它的烈性。再配20克陳皮,理氣化痰,倆藥搭著,就像清潔工帶著簸箕,邊清邊運。"

小李看著藥方上的藥,小聲問:"這些藥......貴不貴?我剛交了房租,手裡有點緊。"

岐大夫放下戥子,歎了口氣:"治病就像修房子,梁柱朽了,不用好料撐不住。但我給你省著點,人參用野山參的須根,30克就夠,補氣又便宜;飴糖用自家熬的,比藥房的純。"他指著炒山藥和炒白術:"這兩味藥是健脾的主力,《神農本草經》說山藥"主傷中,補虛羸",白術"主風寒濕痹,死肌",脾好了,才能把藥勁兒化成氣血,就像給灶台添柴,光有火不行,還得有柴。"

他一邊包藥一邊寫煎法,毛筆在宣紙上沙沙作響:"先把附子放進砂鍋裡,加八碗水,大火燒開,小火咕嘟兩個時辰,期間不能添水,煮到藥汁剩一半時,嘗嘗不麻嘴了,再放乾薑、伏龍肝、山萸肉、補骨脂、炒山藥、炒白術、大棗,這些藥得煮夠一個時辰。"

"然後放柴胡、黃芩、黃連、半夏、陳皮、枳實、焦三仙,再煮半個時辰,最後放人參、麥冬、砂仁,煮十分鐘就行。"岐大夫把藥方折好,"記住,砂仁要後下,它的辛香勁兒容易揮發,就像炒菜最後放的味精,放早了就沒味了。還有飴糖,得等藥熬好倒出來,趁熱化進去,像衝糖水似的。"

小李接過藥包,沉甸甸的:"我這嘴疼得厲害,能加點冰糖嗎?"

"可彆!"岐大夫趕緊擺手,"你這病最忌生冷,冰的、涼的、甜的都得停。《金匱要略》說"夫諸病在臟,欲攻之,當隨其所得而攻之",你現在脾胃虛寒,甜食會生痰濕,就像給堵塞的河道倒泥巴。等喝藥三天,嘴不那麼疼了,再用淡鹽水漱口。"他又想起什麼,補充道:"晚上睡覺前,用艾葉煮水泡腳,水得沒過腳踝,泡到微微出汗就行,彆大汗淋漓,那會傷陽氣。"

三日後小李再來,進門就脫了羽絨服,露出裡麵的毛衣:"岐大夫,神了!喝藥第二天,腳就有點暖了,嘴裡的疼也輕了,昨天試著吃了半碗麵條,居然沒反酸!"他張開嘴,舌尖的紅點淡了些,不再像草莓,倒像熟透的櫻桃。

岐大夫搭脈時,眉頭舒展了些:"脈沉細裡帶了點滑意,是氣血動起來了。"他提筆改了藥方:"附子減到40克,黃連、黃芩各減2克,加10克當歸,你舌底的青筋還紫著呢,得加點活血的,就像給淤塞的河道清淤,水流才能順。"

小李看著藥方笑了:"這藥雖然辣乎乎的,但喝完身上暖暖的,比貼暖寶寶管用多了。"岐大夫也笑了:"暖寶寶是外來的熱,藥是自己的陽氣,就像借火烤和自己生火,哪個長久?"

冬至那天,小李帶著同事小王來複診。小王也是一臉病容,捂著肚子哼哼:"我跟他症狀差不多,也舌尖紅,可總覺得燒心,吃了奧美拉唑也不管用。"岐大夫看了看他的舌頭,又搭了脈,笑道:"你這是肝鬱化火,得用逍遙散加減,跟他的方子不一樣。"

小李在一旁插話:"岐大夫,我現在不光嘴不疼了,連大便都成形了,昨天還跟同事爬了回山,一點不累!"他掀起毛衣,後腰的暖寶寶早就沒了,"這藥真是神了,就是貴點,不過值!"

岐大夫指著藥櫃上的《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但得看是真寒真熱還是假寒假熱。你這"草莓舌"看著像熱,根子卻是寒,就像冬天的湖麵,表麵結著冰,底下的水卻是溫的,治反了就會越來越重。"

窗外的雨停了,夕陽透過窗欞,照在藥櫃上的附子和肉桂上,泛著溫潤的光。小李拎著新藥包走出診所,腳步輕快,羽絨服搭在胳膊上,嘴裡哼著歌。岐大夫望著他的背影,想起師父說的話:"醫者,意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能辨證施治。"他摸了摸案頭的伏龍肝,陶甕裡的灶心土還帶著煙火氣,仿佛能聞見鄉下灶台的飯香——這世間的病,說到底不過是陰陽失了衡,就像灶台的火沒燒勻,調好了,日子自然就暖了。

暮色漸濃,岐仁堂的燈還亮著。岐大夫把明天要用的藥材備好,砂仁、半夏、附子分門彆類,砂鍋裡的藥汁正咕嘟著,飄出的藥香混著雨氣,漫過青石板路,向遠處散去。街角的路燈亮了,照著濕漉漉的路麵,像鋪了層碎銀,等著那些需要溫暖的人,一步步走近。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越界 俗世小三兒 開局刷一億美女主播千裡空降 聽丫鬟蛐蛐,我解鎖未知劇情 海賊:從永生的洛克斯海賊團開始 大哥彆卷了,你都卷成漢中祖了 手撕炮灰劇本,三個大佬爭紅眼 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春色渡佛,禁欲國師下神壇 不負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