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姓趙,四十七歲,患慢性肝炎二十年,長期服用西藥,近幾年失眠越來越重,整夜輾轉反側,肝區還隱隱作痛。
岐大夫讓他坐下,見他眼周發黑,像蒙了層灰:"舌苔白膩,舌底絡脈紫暗,脈弦滑,這是久病入絡,痰瘀互結啊。"
老趙歎氣:"西醫說我是藥物性失眠,可不吃藥肝炎就犯,這不是惡性循環嗎?"
"肝病最易影響睡眠。"岐大夫解釋,"肝屬木,喜條達,惡抑鬱。您肝氣鬱結二十年,氣機不暢,津液代謝失常,就生痰濁;氣滯則血瘀,痰瘀互結,阻塞經絡,陽氣就不能正常入陰。"
他指著窗外的竹子:"就像這竹子,本該節節向上,要是被藤蔓纏住,就長不直了。您的肝氣就像被纏住的竹子,不得舒展,陽氣運行受阻,自然睡不著。"
老趙急切地問:"那該怎麼辦?我試過好多安神藥,都不管用。"
"得化痰瘀,疏肝氣,調陰陽。"岐大夫開方,"用朱良春先生的半夏枯草煎,加些活血化瘀的藥。"他寫下藥方:薑半夏12克,夏枯草12克,薏苡仁60克,珍珠母30克先煎),丹參15克,鬱金12克,茵陳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薏苡仁健脾利濕,能保肝;珍珠母重鎮安神,平肝潛陽;丹參、鬱金活血化瘀,疏肝解鬱;茵陳清利濕熱,五味子養肝陰。這方子既能調和陰陽,又能兼顧肝病,一舉兩得。"
老趙接過藥方,有些猶豫:"這麼大劑量的半夏,會不會有毒啊?"
"放心,我用的是薑半夏,經過炮製,毒性已經減了。"岐大夫解釋,"而且配伍了大量薏苡仁,能製約半夏的燥性。《本草經集注》說"半夏畏生薑",薑製半夏就是這個道理。"
"這藥要怎麼煎?"老趙問。
"珍珠母先煎半小時,再下其他藥材。"岐大夫說,"薏苡仁要泡兩小時,和其他藥材一起放進去,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一小時,讓薏苡仁煮得爛如米油最好。倒出藥汁再加水煎四十分鐘,兩次藥汁混在一起,分早晚溫服。"
三個月後,老趙再來時,麵色亮了許多:"岐大夫,太神奇了!現在能睡六個小時了,肝區也不疼了,複查肝功能,指標都正常了。"
岐大夫笑著說:"《本草綱目》說夏枯草"補肝血,緩肝火",您這肝病好了,失眠自然就好了。再給您調調方,減茵陳,加枸杞15克、菟絲子12克,補補肝腎,鞏固療效。"
五、高考學生的考前失眠
清明過後,岐仁堂的牡丹開了,引來不少街坊觀賞。一個周末上午,一對夫婦帶著個小姑娘進來,母親焦急地說:"岐大夫,給我閨女看看吧,她快高考了,卻整夜睡不著,再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啊?"
小姑娘叫小林,十七歲,重點高中的尖子生,最近模擬考試成績下滑,越著急越睡不著,白天頭暈腦脹,記憶力下降。
岐大夫讓小林坐下,見她舌紅少苔,脈細數:"這是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啊。"他問,"是不是總覺得手心腳心熱,夜裡盜汗?"
小林點點頭:"是啊,躺下就胡思亂想,越想睡越清醒,早上起來渾身沒勁。"
"《傷寒論》說"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就是說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火,心火亢盛,就睡不著。"岐大夫解釋,"你這是學習太累,耗傷陰津,加上考前緊張,心火更旺。就像地上的水乾了,鍋卻還在燒,能不心煩失眠嗎?"
林母急道:"那快給她開點藥吧,還有一個多月就高考了。"
"彆急,得滋陰降火,交通心腎。"岐大夫開方,"雙夏湯加黃連阿膠湯的意思。"他寫下藥方:半夏9克,夏枯草10克,黃連5克,黃芩6克,白芍15克,阿膠10克烊化),雞子黃2枚,遠誌9克,炒棗仁20克。
"黃連、黃芩清心火,阿膠、白芍滋腎陰,雞子黃交通心腎。《神農本草經》說阿膠"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能補陰血,安心神。加上雙夏湯調和陰陽,正好適合她。"
他又從抽屜裡拿出一個錦囊:"這是我自製的安眠香,裡麵有檀香、沉香、遠誌,每晚放在枕邊,能助你寧心安神。"
"這藥怎麼煎?阿膠怎麼用?"林母問。
"黃連、黃芩、半夏、夏枯草先煎,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二十分鐘,倒出藥汁。阿膠砸成小塊,放在碗裡,用藥汁烊化。雞子黃打散,用藥汁衝調,像衝雞蛋花一樣。"岐大夫仔細交代,"每天晚上睡前一小時喝,喝完閉目靜坐一刻鐘,彆想考試的事,就想象自己在草地上曬太陽。"
二十天後,小林和母親又來了,臉上帶著笑容:"岐大夫,謝謝您!現在能睡七個小時了,上次模擬考試,成績又上去了。"
岐大夫欣慰地說:"《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考試平常心對待最好。再給你調調方,減黃連,加麥冬15克、玉竹12克,滋陰潤燥,彆太勞累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六、雙夏湯的前世今生
一個梅雨綿綿的午後,患者不多,岐大夫在書房給徒弟小周講醫案。小周捧著《靈樞經》,指著半夏秫米湯的記載問:"師父,為什麼古人用秫米,您卻常用夏枯草呢?"
岐大夫放下茶杯,解釋道:"《靈樞·邪客》裡的半夏秫米湯,是治失眠的祖方。秫米能和胃氣,但性黏膩,易助濕。後世醫家發現夏枯草秉純陽之氣,能收攝浮陽,更適合現代人的體質。"
他翻開《靈蘭要覽》:"明代王肯堂在這本書裡記載,用夏枯草代替秫米,效果更好。夏枯草七月枯,得純陽之性,能引浮陽歸宅;半夏得陰而生,能引陽入陰。一陰一陽,一收一引,正好調和營衛。"
小周又問:"那什麼時候用秫米,什麼時候用夏枯草呢?"
"這得辨證。"岐大夫說,"脾胃虛弱、濕氣不重的,可用秫米;痰熱內擾、肝氣鬱結的,用夏枯草更好。《醫學心悟》說"治病必求其本",不管用什麼藥,都得對準病機。"
他指著窗外的夏枯草:"你看這夏枯草,雖生於陰濕之地,卻能節節向上,直通陽氣。《本草從新》說它"治目珠夜痛,久服輕身",它的生長規律就像人的陽氣,白天升發,夜晚收藏,所以能治失眠。"
"那半夏為什麼要用薑製呢?"小周又問。
"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岐大夫拿出生半夏和薑半夏對比,"薑製後,既能減毒,又能增強溫胃化痰的作用。《本草綱目》說"薑製半夏,解寒痰",咱們用藥,既要取其效,又要防其害。"
小周點點頭:"師父,我明白了,中醫用藥,既講性味歸經,又講配伍法度,還得看患者體質,真是博大精深。"
岐大夫笑著說:"是啊,《黃帝內經》說"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咱們看病,得先辨標本,再定治法,然後選方藥,這就是理、法、方、藥的次第。"
七、岐仁堂的濟世情懷
重陽節那天,岐仁堂免費義診,來了不少老人。李伯帶著老夥計們來了,王女士帶著廣場舞隊的姐妹們來了,老趙還特意送了麵錦旗,上麵寫著"雙夏湯濟世,岐仁堂仁心"。
岐大夫看著熱鬨的場麵,對小周說:"醫者,意也。上工治未病,咱們不光要治病,更要教人們養生。"他指著牆上的《黃帝內經》語錄,""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做到這三點,很多病都不會發生。"
小周問:"師父,您用雙夏湯治好了這麼多失眠,有什麼秘訣嗎?"
岐大夫望著藥圃裡的夏枯草,意味深長地說:"沒什麼秘訣,就是遵循古訓,辨證施治。半夏和夏枯草,就像陰陽兩極,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人生病,多是陰陽失調,咱們用藥,就是調和陰陽,讓人體像天地自然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拿起一株夏枯草:"你看這夏枯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應天時。人也一樣,得順應自然規律,才能健康長壽。這就是中醫的精髓,天人合一。"
暮色漸濃,岐仁堂的燈籠亮了,映著"岐仁堂"三個大字,溫暖而祥和。岐大夫站在門口,看著街坊們滿意離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碗傳承千年的雙夏湯,不僅能調和陰陽,安睡助眠,更能傳遞中醫的智慧和醫者的仁心。
夜漸深,岐仁堂的燈還亮著,岐大夫在燈下整理醫案,字跡工整,一如他嚴謹的醫術。窗外,月光如水,靜靜灑在藥圃裡的夏枯草上,仿佛在訴說著中醫藥傳承千年的故事。而那碗看似簡單的雙夏湯,還將繼續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睡,傳承著岐黃之術的博大精深。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