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堵心的工程款與救命的附子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37章 堵心的工程款與救命的附子

第337章 堵心的工程款與救命的附子(1 / 1)

岐仁堂的銅風鈴在三月的風裡叮當作響,老槐樹剛抽出鵝黃的嫩芽,沾著晨露,把影子投在青石板鋪就的門廊上。岐大夫坐在臨窗的梨木案後,案上攤著本泛黃的《脾胃論》,旁邊的白瓷碟裡盛著幾粒炒得焦香的麥芽——這是他晨起習慣嚼的,說能"醒脾開胃,就像給昏睡的脾胃敲敲梆子"。

"師父,陳經理家的藥該炮製了。"徒弟小楊端著個砂罐進來,罐裡是上周剛收的益智仁,正準備用鹽水炒。岐大夫抬頭看了眼日頭,晨光斜斜地照在藥櫃的銅環上,映出"當歸白術"這些熟悉的標簽。"記得鹽水要溫的,炒到外皮微焦就行。"他叮囑道,"這益智仁就像給脾胃加了層暖簾,能擋擋寒氣,可彆炒過了火,失了藥性。"

正說著,門廊下傳來自行車急刹車的聲音,接著是周敏帶著哭腔的喊聲:"岐大夫!岐大夫在家嗎?"她人還沒進門,手裡的帆布包先撞在門框上,拉鏈崩開,掉出個皺巴巴的病曆本,封皮上"陳玉山"三個字被汗水洇得發潮。

岐大夫心裡咯噔一下。陳玉山是街對麵"城建五公司"的項目經理,去年秋上第一次來岐仁堂時,那模樣他還記得清楚:五十出頭的人,背有點駝,穿件洗得發白的工裝夾克,坐下時得一手撐著腰,一手按住胸口,說"就像揣了個沒炸透的麵引子,又脹又沉"。那會兒他不光胸膈脹悶,手腳還麻,尤其是開會攥筆時,指尖能麻得像過電,得使勁甩甩才能緩過來。

"師父您看,這脈......"小楊當時在旁邊侍診,摸著陳玉山的脈,眉頭皺成個疙瘩。岐大夫接過手去,三指搭在寸關尺上,凝神片刻,緩緩道:"六脈堅勁如弓弦,按之卻中空如蔥管,這是《脈經》裡說的"芤兼革脈"啊。"他讓陳玉山伸出舌頭,舌質淡白,苔薄膩,邊緣還有淡淡的齒痕。

"陳經理平時是不是總熬夜審圖紙?"岐大夫問。陳玉山歎口氣:"可不是嘛,工地上事多,甲方催得緊,常半夜爬起來改方案,飯也沒準點,有時啃個涼饅頭就對付了。"周敏在旁邊補充:"他還愛喝冰啤酒,說天熱解乏,去年夏天一口氣能灌三瓶。"

岐大夫放下手,指節輕輕敲著桌麵:"《黃帝內經》說"脾主四肢,胃主受納"。您這脾胃就像家裡的老灶台,本該火旺鍋熱,能把生米做成熟飯。可您老讓它乾熬著,要麼給冷食,要麼不給fue,灶膛早涼透了。"他拿起桌上的茶壺,往空杯裡倒了點溫水,"清陽本該像這水蒸汽,往頭上、四肢走,現在灶火弱,蒸汽上不去,全堵在中間,所以胸口悶;四肢沒了清陽滋養,自然發麻。"

小楊在旁邊記筆記,忍不住問:"師父,那脈象為啥又勁又空?"岐大夫指著院裡的老槐樹:"樹皮看著硬,裡頭要是空了,不就成了枯枝?他這是脾胃虛損,陽氣散耗,就像爐膛裡的火快滅了,隻剩點火星子在那撐著,所以脈看著勁,實則虛得很。"

當時開的六君子湯,岐大夫是一味味跟陳玉山夫婦解釋的:"黨參就像剛碾的新米,補脾氣最平和;白術是炒過的,性溫,能把脾胃裡的濕邪吸乾,就像給灶台擦乾淨;茯苓像塊海綿,能滲濕利水;甘草是"國老",《神農本草經》說它"溫中下氣",能調和諸藥。這四味是"四君子",好比給脾胃搭了個架子。"他又拿起陳皮和半夏,"陳皮得是三年以上的,陳久者良,能理氣化痰,就像給堵著的煙囪通通氣;半夏要薑汁泡過的,去了毒性,能化掉胃裡的痰濁,好比刮掉鍋上的焦垢。"

"那這益智仁和肉桂......"周敏指著藥方上的兩味藥。"益智仁像給脾胃加了層保溫棉,《本草綱目》說它"治冷氣腹痛",能讓脾暖起來;肉桂是桂樹的皮,得選油潤的,就像灶膛裡的引火炭,一點就能著,能補火助陽,讓脾胃的火力旺起來。"岐大夫邊說邊從藥櫃裡拿出塊肉桂,掰了一小塊遞給陳玉山:"您聞聞,這香味衝不衝?這就是陽氣的味道。"

他又開了金匱腎氣丸,讓陳玉山按說明書吃。"腎是先天的根,脾是後天的本。"岐大夫打比方,"就像莊稼,既得靠種子好腎),也得靠土地肥脾)。這金匱腎氣丸裡有熟地、山藥補陰,附子、肉桂補陽,陰陽雙補,好比給根上澆點營養液。"

陳玉山吃了一個月藥,複診時說胸口的"麵引子"消了大半,手腳麻也輕了。周敏特意拎來袋新蒸的饅頭:"他現在能吃倆饅頭了,半夜也不爬起來改圖紙了,說聽您的,"讓脾胃歇夠了再乾活"。"岐大夫又給他調了調方子,減了半夏的量,加了點炒麥芽,說"春天肝木旺,得讓脾胃再結實點,免得被肝氣欺負"。

誰知這安穩日子沒過仨月,就出了岔子。

今年三月,陳玉山負責的城東"幸福家園"項目到了收尾階段,甲方卻拖著五百萬工程款不給,還突然發了封律師函,說"牆體空鼓、地麵起砂",要扣掉八成工程款。那天陳玉山正在工地核對鋼筋用量,接到律師函時,當場就把文件夾摔在泥地上,指著甲方代表的鼻子罵:"我陳玉山乾了三十年工程,從沒偷過工減過料!你們查清楚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爭吵從下午持續到傍晚,陳玉山回到家時,臉漲得通紅,晚飯一口沒吃,倒灌了半瓶白酒,夜裡翻來覆去,說"氣得肝疼,肋骨底下像有把錐子在紮"。第二天一早,他就開始惡心,喝口水都吐,胸口堵得更厲害,像被人用麻繩勒住了。

"剛開始以為是氣著了,吃了片順氣丸,沒用。"周敏抹著眼淚說,"後來越來越重,右邊肋骨底下腫起來一塊,一按就疼得直哼哼,解大便時馬桶裡全是黑紅的血,跟豬肝似的。去醫院查了血、做了胃鏡,說沒大事,就是"淺表性胃炎",開了些抑酸的藥,吃了更吐,現在二十多天了,粒米沒沾過,光靠輸液吊著......"

她話沒說完,門外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兩個年輕工友架著陳玉山進來。他現在瘦得脫了形,眼窩深陷,顴骨突出,嘴唇乾得爆皮,原本黝黑的臉蠟黃蠟黃的,像蒙了層土。一進門就癱在躺椅上,喘得像破舊的風箱,每喘一下,右手就下意識地按住右脅。

岐大夫趕緊讓小楊倒杯溫米湯,自己搬了張凳子坐在旁邊,先看舌苔:舌質淡得幾乎沒血色,苔白膩得像塗了層漿糊,邊緣的齒痕比上次深了一倍。再搭脈時,他眉頭鎖得更緊了——這次的脈,輕按還能摸著點微弱的搏動,稍一用力,三指下竟空蕩蕩的,像按在空心的竹筒上,這正是《難經》裡說的"重按豁然"。

"小楊,記下來。"岐大夫的聲音低沉下來,"脈息無神,陰血已傷,陽氣將脫。"他轉頭對周敏說:"《傷寒論》裡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活著全靠這口氣,氣藏在胃裡,就像柴火藏在灶膛。陳經理現在這情況,灶膛快空了,再不想辦法添柴,火就要滅了。"

周敏腿一軟,差點跪在地上,被小楊扶住了。"岐大夫,您得救他啊!"她哭著從帆布包裡掏出一遝檢查單,"醫院說查不出問題,可他明明快不行了......"

"西醫看的是形,咱們中醫看的是氣。"岐大夫拿起一張化驗單,又放下,"他這不是臟腑壞了,是氣亂了。您想啊,他本就脾土虛弱,就像地裡的土不夠肥,這陣子又老生氣,肝氣太盛——肝屬木,脾屬土,木氣太旺,就會反過來克土,這叫"木乘土",《金匱要略》裡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他這是沒來得及實脾,被肝氣給欺負狠了。"

他指著陳玉山的右脅:"肝在脅下,屬東方,可氣鬱久了,就會往西南走——右脅屬坤位,是脾的地界,所以這兒脹痛得厲害。肝還有個本事,能藏血,就像家裡的水缸,現在肝氣亂撞,把水缸撞破了,血就流出來了,所以大便帶血。血丟得多了,陰分就傷了,陽氣沒地方待,就像沒根的樹葉,隨時可能被風吹走——這就是"陰傷陽越",再拖下去,真要出大事。"

小楊在旁邊聽得入神,忍不住問:"師父,那為啥會吐得這麼厲害?"岐大夫拿起案上的茶壺,往一個倒扣的茶杯裡倒水,水順著杯沿流得到處都是。"胃氣本該往下走,就像這水該流進杯裡。現在脾土被肝木所乘,胃氣逆上來了,就像杯子倒扣著,水存不住,自然要吐。"他放下茶壺,"所以眼下最要緊的,是先把胃氣順下去,再補回脾土,最後平肝木——這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當下決定用附子理中湯。岐大夫親自去藥櫃抓藥,每一味都仔細挑揀。"附子要用炮製過的黑順片,每片得有三分厚,橫斷麵烏黑發亮的才好。"他拿起一塊附子,對著光看,"這東西是大熱的,《神農本草經》說它"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就像寒冬裡的炭火,能一下子把快滅的陽氣燒起來。但它有毒,必須先煎一個時辰,把毒性煎掉,留下溫陽的藥性。"

"乾薑要選四川產的母薑,切成片,看著發黃,聞著辛辣衝鼻的。"他又拿起乾薑,"這是溫中散寒的主力,就像給灶膛添的乾柴,能讓脾胃迅速暖和起來。陳經理現在胃裡像冰窖,非用這乾薑不可。"

接著是黨參、白術、甘草。"黨參得用潞州產的,個頭粗,斷麵有菊花心的,補氣最地道;白術要土炒的,炒得發黃,能把脾裡的濕邪吸得乾乾淨淨;甘草得蜜炙過,炒得有點焦香,能補中益氣,還能調和附子的烈性,就像給猛火添點濕柴,免得燒過了頭。"

岐大夫一邊包藥,一邊跟周敏說:"這方子叫附子理中湯,理中湯本是治脾胃虛寒的,加了附子,就像給理中湯加了個鼓風機,溫陽的勁兒更大。現在陳經理是"陽虛陰盛",必須用這"溫法",就像給凍僵的人裹上棉被、烤上火,先把陽氣救回來。"

藥煎在砂鍋裡,咕嘟咕嘟地冒熱氣,廚房裡飄出一股濃烈的藥香,既有附子的辛烈,又有乾薑的辛辣,混著黨參的甘味,聞著就讓人覺得暖和。第一碗藥煎好時,陳玉山剛吐過一次,嘴角還掛著清水。周敏想喂他喝,他頭一偏,又要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慢點,先含一小口。"岐大夫用小勺舀了點藥汁,送到他嘴邊,"就像吃糖一樣,含在嘴裡,慢慢咽。"藥汁順著喉嚨滑下去,陳玉山沒吐,隻是眉頭皺了皺。"您看,胃氣還有點知覺。"岐大夫鬆了口氣,"這藥能叫醒它。"

就這麼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半碗藥喂了近一個時辰。到傍晚時,陳玉山居然沒再吐,還睜著眼看了看周敏,虛弱地說:"渴......"周敏趕緊要倒熱水,被岐大夫攔住了:"隻能喝米湯,還得是溫的,不能燙,也不能涼。"

小楊端來一碗熬得稠稠的米湯,用小勺喂了兩口。陳玉山咽下去,沒吐。岐大夫點點頭:"胃氣開始回升了。《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這米湯就是最好的藥引子,能幫著脾胃慢慢醒過來。"

當晚,岐大夫沒回家,就在藥鋪的隔間守著。夜裡陳玉山又醒了一次,說右脅疼得輕了些,還想吃口米湯。小楊在旁邊記醫案,寫道:"服附子理中湯半劑,得進米湯兩口,未再嘔吐,脈息稍複,陽氣初回。"

第二天一早,陳玉山居然能自己坐起來了,雖然還沒力氣說話,但眼神亮了些。岐大夫又給他診脈,這次重按之下,隱約能摸到點搏動了,不像昨天那樣空落落的。"有起色了。"他對周敏說,"今天的藥減點附子量,加片生薑,生薑能和胃止嘔,就像給胃氣搭個梯子,讓它順順當當往下走。"

這天陳玉山喝了小半碗米湯,中午時解了次大便,雖然還有血,但顏色淡了些,不再是黑紅色。周敏高興得直抹眼淚,跟送飯來的工友說:"岐大夫真是神了,醫院都沒辦法的事,他兩副藥就見好!"

工友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瓦工老王說:"我去年也氣得胃疼,吃了些順氣的藥不管用,後來岐大夫讓我用陳皮泡水喝,說"氣順了就不疼了",還真管用。"鋼筋工小李插嘴:"我爸也脾虛,岐大夫讓他多吃炒山藥,說"山藥能補脾氣,就像給土地上肥",現在身體硬朗多了。"

岐大夫聽見了,笑著說:"不是我神,是中醫講"順其性"。人就像莊稼,該澆水時澆水,該施肥時施肥,彆逆天而行。陳經理這病,就是違背了"脾喜溫惡涼,喜燥惡濕"的性子,又讓肝氣傷了它,現在不過是幫它回到正道上。"

接下來的五天,陳玉山的藥每天都微調:第三天加了茯苓,說"脾土虛了容易生濕,得加點滲濕的";第五天減了乾薑,加了點炒麥芽,"胃氣醒得差不多了,該讓它自己動起來,麥芽能消食健胃,就像給脾胃加個小馬達"。到第七天時,他已經能喝小半碗小米粥,還能跟周敏說兩句話,討論工地的事了。

"師父,現在能換方子了嗎?"小楊看著陳玉山氣色好轉,問道。岐大夫正在翻《金匱要略》,指著其中一頁說:"《金匱》講"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他現在陽氣回來些了,但脾土還虛,得慢慢補。附子理中湯是救急的,就像給凍僵的人猛灌薑湯,現在緩過來了,該換溫和的方子,六君子湯就合適,還得配上金匱腎氣丸,脾腎同補。"

這次的六君子湯,岐大夫加了炒白芍和柴胡。"白芍能柔肝,就像給太旺的肝氣撒點水;柴胡能疏肝,好比給打結的繩子鬆鬆勁。"他解釋道,"肝脾得互相照應,肝不欺負脾,脾才能好好乾活,這叫"土得木而達"。"

周敏每天來取藥,都會帶來陳玉山的消息:"今天能吃一個饅頭了能下地走兩步了昨晚跟我念叨,說等好了,一定請您去工地食堂吃燉排骨"。岐大夫總是笑著說:"讓他先養好脾胃,排骨得爛爛的才好消化。"

一個月後,陳玉山能自己走到岐仁堂了。他穿著件乾淨的襯衫,雖然還瘦,但眼神亮了,走路也穩當。"岐大夫,您這藥真是救命的。"他坐下時,不再用手撐著胸口了,"工程款的事也解決了,甲方查清楚是監理從中作梗,錢給了,還賠了道歉。"

岐大夫給他搭脈,這次的脈雖然還偏弱,但已經沉穩有力,不再是空弦之象。"您看,這脈就像雨後的土地,雖然還軟,但有了生氣。"他欣慰地說,"《黃帝內經》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以後少生氣,按時吃飯,比啥藥都管用。"

陳玉山點點頭,從包裡掏出個紅布包,打開是麵錦旗,寫著"妙手回春,仁心濟世"。"這是工友們湊錢做的,說您不光救了我,也讓大家明白,身體比啥都重要。"

岐大夫把錦旗掛在堂屋正中,正好在"岐仁堂"匾額的下方。那天傍晚,夕陽透過老槐樹的葉子照進來,錦旗上的金字閃閃發亮,藥櫃裡的當歸、黃芪散發出淡淡的藥香,和著窗外飄來的飯菜香,讓人心裡踏實。

小楊在整理醫案,問:"師父,這陳經理的病,關鍵就在那個附子吧?"岐大夫拿起塊炮製好的附子,掂了掂:"附子是救命的,但救回來還得靠養。就像種地,不光要施猛肥,還得勤澆水、多除草。中醫治病,從來不是隻靠藥,是靠順應天地規律,順應身體本性啊。"

他望著窗外,老槐樹下,幾個孩子在追跑打鬨,笑聲清脆。遠處傳來工地的塔吊聲,嗡嗡的,很有節奏。岐大夫拿起《脾胃論》,在"人以脾胃為本"那頁輕輕折了個角——這故事,夠小楊學一陣子了。而陳玉山的故事,也會像這藥香一樣,在老街坊的嘴裡,慢慢傳開去。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之反派令人著迷 截胡S級房車,我在逃亡中收美女 為了英雄老婆,成為邪惡大反派 飛升失敗,直播算命被官方關注了 女尊:我和我的大隻老婆日常 穿越獸世!被五大獸夫追著跑! 被瘋批反派們強取豪奪了 唐詭:從元芳之子開始 為人師者之赤篇 離婚後大佬步步深誘,不許我吃回頭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