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寶寶的“硬疙瘩”與灶膛裡的火苗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40章 寶寶的“硬疙瘩”與灶膛裡的火苗

第340章 寶寶的“硬疙瘩”與灶膛裡的火苗(1 / 1)

岐仁堂的藥香裡總混著點甜甜的氣息,那是小楊特意給來看病的娃娃們準備的冰糖。初秋的陽光斜斜地照在櫃台前的小竹凳上,凳麵上還留著個淺淺的小屁股印——那是昨天來紮四縫的毛毛坐過的。岐大夫正坐在梨木案後,用小銅秤稱著茯苓,秤星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他嘴裡哼著《小兒藥證直訣》裡的口訣:"脾主困,喜睡,泄瀉,不思食......"

"岐大夫!岐大夫!"門口的銅鈴被撞得叮當作響,一個穿牛仔外套的年輕女人抱著個裹得嚴實的娃娃衝進來,額前的碎發被汗水粘成一綹一綹的,懷裡的孩子紮著兩個羊角辮,臉蛋紅撲撲的,卻癟著嘴,大眼睛裡含著淚。

"快請坐,快請坐。"岐大夫趕緊放下銅秤,接過女人手裡的布包,那包被攥得皺巴巴的,上麵印著"市婦幼保健院"的字樣。女人是隔壁小區的李靜,懷裡抱的是她兩歲的女兒萌萌。

李靜把萌萌放在診床上,小家夥立刻往媽媽懷裡縮,小手緊緊抓著媽媽的衣領,露出的手腕上有圈淺淺的紅印——那是剛才在社區醫院灌腸時勒的。"岐大夫,您救救孩子吧!"李靜的聲音帶著哭腔,牛仔外套的拉鏈拉到頂,還在微微發抖,"萌萌這便秘都半年了,拉的屎跟石頭似的,硬邦邦的,每次都哭得撕心裂肺,昨天用了開塞露,肛門口都擦破了......"

萌萌像是聽懂了,小嘴一癟,"哇"地哭了出來,眼淚大顆大顆地砸在媽媽的手背上。她穿著件粉色的連體衣,上麵印著隻小兔子,可小兔子的耳朵都被淚水打濕了,貼在衣服上。

岐大夫放輕了動作,從抽屜裡摸出塊水果糖,剝開糖紙遞過去:"萌萌乖,吃顆糖,不疼哦。"萌萌眨巴著淚汪汪的大眼睛,看了看糖,又看了看媽媽,小手怯怯地伸過來,攥住了那顆橘子味的糖,哭聲小了點,變成了抽抽搭搭的哽咽。

"慢慢說,孩子這情況多久了?"岐大夫扶了扶眼鏡,目光落在萌萌的小臉上。這娃娃臉蛋胖乎乎的,可嘴唇有點發白,下巴上掛著串晶瑩的口水,順著脖子流進衣領裡——李靜趕緊用紙巾去擦,卻越擦越多,像是擦不完的小溪。

"從今年開春就開始了。"李靜歎了口氣,聲音裡帶著濃濃的疲憊,"一開始是兩三天拉一次,我們沒當回事,後來越來越乾,變成硬疙瘩,有時候四五天都不拉,孩子嚇得一看見便盆就躲。"她從包裡掏出個小本子,上麵記著密密麻麻的字,"去兒童醫院看過,給開了益生菌,吃著管用,停了就犯;後來找中醫,給開了王氏保赤丸,吃了拉得厲害,可孩子拉完就蔫一天,嘴裡流口水更厲害了,我們就不敢給吃了。"

萌萌這時把糖含在嘴裡,小腮幫子鼓鼓的,小手卻下意識地按住肚子,眉頭皺成個小疙瘩,像是想起了拉臭臭的疼。

岐大夫伸手想摸摸孩子的額頭,萌萌卻往媽媽懷裡縮了縮。"彆怕,爺爺看看小手。"他的聲音放得像春風拂過水麵,輕輕柔柔的。李靜趕緊握住萌萌的小手,把她胖乎乎的小手腕露出來——那手腕細得像節嫩藕,皮膚底下能看見淡淡的青血管。

岐大夫的手指輕輕搭在孩子的脈上,又翻看她的手掌。小兒的脈不用按,隻輕輕一摸就能感覺到,萌萌的脈軟乎乎的,像沒吹足氣的氣球,按下去沒什麼力氣。再看虎口的脈紋,不像熱證那樣鮮紅,而是帶著點暗紫色,像藏在皮膚下的小蚯蚓。

"張開小嘴讓爺爺看看。"岐大夫拿起個小電筒,李靜輕輕捏開萌萌的嘴——小家夥含著糖,不情願地張開一點,舌麵淡淡的,幾乎沒什麼血色,舌苔薄薄一層白霜似的,嘴角還掛著兩縷清亮的口水,順著下巴往下滴。

"平時不愛吃飯吧?"岐大夫放下電筒,萌萌已經把糖嚼碎了,含混不清地說:"不......不餓......"

"可不是嘛,"李靜無奈地笑了笑,"喂頓飯跟打仗似的,追著跑半條街才能喂進去兩口,稍微硬點的菜就吐出來,就愛喝點稀粥,還得是溫溫的,涼一點就往外推。"她忽然想起什麼,補充道,"還有啊,這孩子尿特彆多,一天要換七八塊尿不濕,尿是清的,一點味都沒有,夜裡也得換兩三次,褥子總潮乎乎的。"

岐大夫點點頭,又讓李靜抱著孩子,輕輕按了按她的小肚子。萌萌沒躲閃,隻是小眉頭皺了皺,肚子軟軟的,不像有積滯的硬邦邦。"孩子平時怕冷還是怕熱?"

"特彆怕冷!"李靜立刻接話,"彆的孩子穿短袖,她得穿長袖,腳總冰冰的,晚上睡覺得穿襪子,不然就蹬被子喊冷。"

小楊在旁邊記著,筆尖在紙上沙沙響:"女,2歲,便秘半年,23日一行,質硬如石,需輔助通便。納差,口中清涎甚多,小便清長,夜尿多。精神可,脈弱,虎口脈紋紫暗,舌質淡,苔薄白。"

"師父,這孩子是不是有熱啊?"小楊忍不住問,"大便這麼乾,跟羊屎蛋似的,我以前學的,便秘不都是熱結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岐大夫沒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案上的小茶壺,往一個空碗裡倒了點溫水,又加了塊冰進去,水立刻變得冰涼。"你看這水,"他指著碗,"要是灶火不旺,鍋裡的水燒不開,是不是就會涼冰冰的?孩子的脾就像家裡的灶膛,脾陽就是灶膛裡的火苗,萌萌這是火苗不夠旺,水燒不開,積在鍋裡變成了涼水。"

他轉向李靜,用最通俗的話解釋:"孩子這便秘,不是腸子裡有火,是脾陽不足。脾陽就像灶火,火不旺,食物消化不了,水濕也運不走,就變成了嘴裡的清涎——那不是熱出來的口水,是沒燒開的涼水;小便清長也是因為水濕沒被火蒸騰,直接變成尿排出去了。"

李靜聽得眼睛都亮了:"您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難怪她總流口水,尿還多,原來是"火"不夠啊!可為啥火不夠,大便還這麼乾呢?"

"這就像凍住的水管。"岐大夫拿起桌上的筆,在紙上畫了根彎彎曲曲的管子,"脾陽不足,腸道就像冬天沒暖氣的水管,凍得硬邦邦的,裡麵的東西走不動,越積越乾,就變成了硬疙瘩。這時候要是用瀉藥,就像往凍水管上潑冷水,管子更脆了;用清熱的藥,好比把灶火弄得更旺,看著暫時通了,其實把僅有的火苗澆滅了,孩子拉完就蔫,就是這個理。"

他指著萌萌虎口的紫紋:"這脈紋紫,不是熱,是氣堵住了,就像水管凍住後,裡麵的氣排不出去,憋得發暗。孩子的舌淡苔白,脈弱,都是虛證的樣子,所以她的便秘是"虛中夾滯"——底子是脾陽不足,表麵是氣沒理順。"

小楊在旁邊聽得入神,手裡的筆在紙上飛快地寫著:"脾陽不足,運化無力,水濕內停則清涎多、小便清長;氣機阻滯,腸道失於溫通,則大便乾結;納差、脈弱、舌淡均為脾陽虧虛之象。"

岐大夫站起身,走到藥櫃前,手指在一個個抽屜上點了點:"得給灶膛添點柴,再給凍住的水管鬆鬆勁。用厚樸溫中湯的意思,再加點溫脾的藥。"

他一邊說,小楊一邊抓藥,藥戥子在他手裡輕輕晃著,發出清脆的碰撞聲:"厚樸六克,這藥像給腸道鬆鬆綁,理氣的,性子溫乎乎的,不傷人;茯苓六克,像塊小海綿,能吸走多餘的水濕;陳皮四克,理氣化痰,就像給堵著的氣找個出口;木香三克,香氣竄,能推著氣往前走;乾薑一點五克,這是關鍵,像給灶膛添的火苗,專門溫脾陽的,量不能大,孩子脾嫩,怕燒著;豆蔻三克,溫溫的,能化濕開胃,讓孩子想吃飯;白術六克,炒過的,像給脾胃加層保護膜,補脾氣還不燥;太子參兩克,代替人參,性子更柔和,補元氣的;最後加一點點大黃,一點五克,生的就行,彆炒,像給堵住的腸道輕輕推一把,不能用力,免得傷了正氣。"

李靜看著小楊把這些藥倒進紙包,黃的白術、棕的厚樸、白的茯苓,混在一起像堆五顏六色的小石子。"這裡麵還有大黃?"她有點擔心,"以前用瀉藥孩子反應挺大的......"

"放心,這大黃隻用一點點。"岐大夫笑著說,"就像推小車,孩子自己沒勁,咱們輕輕幫她一把,不是硬拽。《傷寒論》裡有溫脾湯,就是溫陽藥配大黃,治的就是這種寒積便秘,關鍵在比例,溫陽藥多,瀉藥少,就像給灶膛添火的時候,順便把灶門口的小石子挪開,火更旺了,路也通了。"

他又拿起一塊黃色的東西,掰了一小塊放進藥包:"再加點甜葉菊,調調味道,孩子愛喝。"

藥包好後,岐大夫仔細囑咐李靜:"這藥煎的時候,先把藥材泡半小時,水要沒過藥一指,大火燒開,小火煎十五分鐘就行,孩子小,藥汁彆太多,一天分三次喝,溫溫的喝,彆放涼。"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這幾天彆給孩子吃生冷的,水果要蒸過再吃,粥裡可以加點山藥、蓮子,都是溫乎乎養脾胃的。"

萌萌這時已經在媽媽懷裡睡著了,小嘴巴還微微張著,口水浸濕了李靜的肩膀,可李靜看著那片濕痕,眼裡卻沒了之前的焦慮,反而像看到了希望。

三天後,李靜抱著萌萌又來了,這次沒等進門就笑著喊:"岐大夫,管用了!"萌萌醒著,手裡拿著個小玩具,看見岐大夫居然沒躲,還伸出小手要糖吃。

"昨天早上拉了,雖然還有點乾,但不是硬疙瘩了,孩子沒喊疼!"李靜的聲音裡帶著抑製不住的喜悅,"口水也少多了,剛才喂粥,自己主動張嘴吃了小半碗!"她把萌萌放在地上,小家夥居然能穩穩地走兩步,不像上次那樣總往媽媽懷裡縮。

岐大夫再看孩子的舌頭,舌麵有了點淡淡的粉色,嘴角的口水也變成了薄薄一層。脈紋的紫色淺了些,小手摸起來也暖和了不少。"這是灶膛裡的火苗慢慢旺起來了。"他欣慰地說,"再調調方子,加兩味助消化的。"

這次的藥裡,岐大夫去掉了甜葉菊,加了雞內金和神曲。"雞內金是雞胃裡的皮,像個小刷子,能把胃裡的積食刷乾淨;神曲是發酵過的,像給脾胃加了點酵母,幫著食物發酵。"他解釋道,"現在火苗起來了,得幫著脾胃多乾活,把積滯徹底清出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又過了一周,李靜來拿藥時,說萌萌已經能自己主動去便盆了,大便軟軟的,一天一次,吃飯也香了,追著要饅頭吃,口水基本不流了,夜裡尿不濕也能睡到天亮才換。

半年後的一個傍晚,岐仁堂快關門時,李靜帶著萌萌路過,特意進來打招呼。小家夥穿著件紅色的小棉襖,臉蛋紅撲撲的,手裡拿著個蘋果,正大口大口地啃著,看見岐大夫就舉著蘋果喊:"爺爺,吃!"

"早就好了,"李靜笑著說,"上次藥吃完就沒再犯,現在天天拉臭臭可乖了,飯量大得很,一頓能吃小半碗麵條,嘴裡再也不流口水了。"她指了指萌萌的小肚子,"你看這小肚子,圓滾滾的,都是長的肉,不是以前的脹氣了。"

岐大夫看著孩子蹦蹦跳跳的樣子,想起第一次見她時那怯生生的模樣,心裡像被暖風吹過。小楊正在收拾藥櫃,把厚樸和乾薑放在一起,嘴裡念叨著:"原來便秘不一定是上火,灶火不旺也會堵啊......"

岐大夫沒說話,隻是拿起案上的《小兒藥證直訣》,在"脾寒瀉"那頁輕輕折了個角。窗外的夕陽把藥櫃的影子拉得很長,陳皮的香、茯苓的淡、乾薑的暖,混在一起,像在訴說著一個簡單的道理:有時候,解開"硬疙瘩"的鑰匙,不在蠻力,而在那灶膛裡慢慢燃起來的、溫溫柔柔的火苗。而岐仁堂的藥香裡,從此又多了一段關於"寶寶硬疙瘩"的故事,被老街坊們當成育兒經,說給那些同樣焦慮的爸爸媽媽聽。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精靈:小智重生到成都快結束! 龍族:開局和皇女殿下成鄰桌了 驚悚故事編輯部 末世第一貓媽:仙帝幼崽太難帶! 九紫離火錄 僵屍世界求長生 三興大漢:從漢靈帝的侄子開始 廢物皇子?開局直升陸地神仙 靈氣複蘇,最強覺醒從煉炁開始 藥王山下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