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退休教師的"老慢支":肺胃同病的複雜證
傍晚時分,岐仁堂來了位特殊的病人。退休小學教師陳老師被兒子攙扶著進來,咳嗽得直不起腰,臉憋得通紅,手裡還攥著一遝化驗單。
"岐大夫,我爸這咳嗽快半年了,住院也沒用,醫生說是什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您給看看吧。"兒子急得滿頭汗。
陳老師喘了半天才說清病情:"白天還好,夜裡一躺下就咳,痰黃稠得像膿,還總覺得胃裡堵,吃不下飯。"
岐大夫仔細觀察,見陳老師雖然瘦弱,但上腹部按下去卻有明顯抵抗感,他自己也說"這兒總像有東西頂著"。舌苔黃厚膩,脈象弦滑而數。再看之前的病曆,發現老人有多年的膽囊炎病史,最近總說"口苦得厲害"。
"你這病,根不在肺,在肝膽和胃。"岐大夫肯定地說,"《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你肝膽有熱,橫逆犯胃,胃熱上蒸於肺,就成了這久咳不愈。"
陳老師的兒子不解:"可他咳得這麼厲害,不用治肺的藥嗎?"
"當然要兼顧,但得先治其本。"岐大夫指著病人的腹部,"你看他上腹部脹滿,按之疼痛,這是"胃不和則臥不安",夜裡咳嗽加重,就是因為胃熱上衝。得先用大柴胡湯清肝膽、通胃腑,把這"火根"除掉,咳嗽自然就好了。"
他提筆在方紙上寫下大柴胡湯的基礎方,又加了全瓜蔞、桑白皮:"瓜蔞能清肺化痰,桑白皮能瀉肺平喘,加上這兩味,就成了肺胃同治的方子。"
陳老師有些擔心:"我這身子骨弱,吃瀉藥受得了嗎?"
岐大夫耐心解釋:"你這不是虛,是堵。就像煙囪被煙灰堵住,爐子總燒不旺,人看著虛弱,其實是裡麵不通。大柴胡湯去掉了小柴胡湯裡補中的人參、甘草,就是怕補住了邪氣;加了大黃、枳實,是為了通腑氣,讓邪有出路。等積滯排出去,脾胃功能恢複了,氣血自然就足了。"他又想起什麼,"對了,你平時愛生氣,肝氣鬱結也是病因,以後彆總為孫子學習的事動怒,肝氣順了,病就好得快。"
陳老師的兒子拿著方子剛要走,岐大夫叫住他:"煎藥時加三片生薑、五枚大棗,調和藥性;分三次溫服,第一次喝半碗,若沒什麼不適,再慢慢加量。"
四、三案同愈:異病同治的中醫智慧
三日後,王胖子先來了,進門就作揖:"岐大夫,您真是神了!喝第一碗藥當晚就拉了三次,都是黑糊糊的東西,拉完肚子就不脹了,今早喝了兩碗小米粥,一點不吐!"他肚子明顯小了一圈,臉色也紅潤了。
岐大夫給他複診,脈象已不那麼弦緊,舌苔也薄了些:"再服三劑鞏固,記得以後少喝酒,少吃鹵味,不然還得犯。"
又過兩日,小張來複診,臉上帶著笑意:"大夫,燒心真的好了!夜裡能睡整覺了,脅肋也不脹了。"她特意帶來自己做的點心,"這是我用山藥做的,不油膩,您嘗嘗。"
岐大夫笑著收下:"看來你不光病好了,還學會養生了。再服兩劑,注意飲食規律,彆總吃外賣。"
一周後,陳老師在兒子陪同下複診,咳嗽明顯減輕,能正常吃飯了。"夜裡不咳了,胃裡也舒服了,"陳老師感激地說,"這藥真神,不光治好了咳嗽,連膽囊炎的老毛病也沒犯。"
岐大夫給他調了方子,去掉大黃,加了黨參、白術:"現在積滯已去,該補補正氣了。"
送走病人,岐大夫坐在案前整理醫案,夕陽透過窗欞照在《傷寒論》上,那些泛黃的字跡仿佛活了過來。他想起上午李嬸來道謝,說李叔的病也好多了——原來李叔那日也是大柴胡湯證,隻是當時忙著處理王胖子的急症,沒顧上細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是大柴胡湯,治了胃脹、燒心、久咳,這就是"異病同治"啊。"岐大夫喃喃自語,"隻要病機是少陽陽明合病,不管表現是什麼,都能用這方子。"
徒弟在一旁記錄,不解地問:"師父,那怎麼區分小柴胡湯和大柴胡湯呢?"
岐大夫指著醫案解釋:"小柴胡湯治的是"純少陽病",病在半表半裡,沒有明顯的胃腸積滯,所以用人參、甘草補中;大柴胡湯治的是"少陽陽明合病",病偏於裡,胃腸已有積滯,所以去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關鍵看有沒有"心下急"、"按之痛",有沒有大便異常,這就是辨證的要點。"
徒弟又問:"那現代醫學說的膽囊炎、反流性食管炎、腸梗阻,都能用這方子嗎?"
岐大夫搖頭:"不能光看病名,得看證候。比如同樣是膽囊炎,若病人腹痛喜按、大便稀溏,就不能用大柴胡湯,可能得用小柴胡湯加茯苓、白術;隻有那些腹痛拒按、大便乾結、口苦脅脹的,才適合。中醫治病,從來不看病名,隻看"證"。"
正說著,藥農老周送來曬乾的柴胡,笑著說:"岐大夫,您這大柴胡湯真是神藥,附近街坊都傳開了!"
岐大夫哈哈一笑:"不是藥神,是醫理神。《傷寒論》的方子,都是曆經千年驗證的,隻要辨證準確,自然藥到病除。"他望著窗外漸暗的天色,想起張仲景的話:"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這大概就是岐仁堂百年傳承的真諦吧。
夜色漸濃,岐仁堂的燈還亮著,藥香伴著墨香,在寂靜的巷子裡彌漫開來。堂屋裡,岐大夫還在給徒弟講解大柴胡湯的加減:"若有黃疸,可加茵陳、梔子;若有瘀血,可合桂枝茯苓丸;若兼肺熱,可加瓜蔞、桑白皮......"月光透過窗欞,照在那本翻破了的《傷寒論》上,字字珠璣,仿佛在訴說著中醫的千年智慧。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