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

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1 / 2)

初秋的晨光剛漫過青川縣老城區的石板路,岐仁堂的木門就“吱呀”一聲被推開。65歲的岐大夫背著手站在櫃台後,鼻尖上沾著點剛碾好的茯苓粉——他正和徒弟小周整理藥櫃,玻璃罐裡的當歸、黃芪、附子碼得整整齊齊,標簽上的字是岐大夫手寫的,筆鋒帶著點中醫的溫潤。

“師父,您聞這空氣裡,是不是飄著巷口張記油條的香味?”小周揉了揉肚子,眼睛瞟向窗外。老街上已經熱鬨起來,廣場舞的音樂從街角傳來,穿校服的孩子背著書包跑過,手裡攥著熱乎乎的豆漿。

岐大夫笑著搖頭,指尖敲了敲櫃台上的《景嶽全書》:“就知道吃。昨天王阿姨來複診,說她那‘口渴病’好多了,今天該來拿二診的藥了。你再想想,她那病,當初為什麼吃了半年涼藥,反而越吃越重?”

小周撓了撓頭,剛要開口,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還伴著兒女的勸說聲:“爸,您慢點兒,岐大夫又不會跑……”

一、退休教師的“怪病”:喝得多尿得多,涼藥越吃越虛

進來的是58歲的李建國,退休前是縣中學的語文老師,此刻他臉色蠟黃,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襯衫,領口還沾著點汗漬。他一坐下就喘著氣,手裡攥著個皺巴巴的藥袋,裡麵裝著之前吃的“滋陰降糖丸”——這是社區診所開的,吃了三個月,口渴沒好,反倒添了夜裡起夜七八次的毛病。

“岐大夫,您可得救救我!”李建國的聲音帶著顫,“我現在啊,白天抱著水壺喝,一天能喝四暖瓶,可越喝越渴,嘴巴裡跟含著沙子似的。晚上更要命,起夜次數多到數不清,覺也睡不好,體重掉了快二十斤,兒女都說我瘦得脫了相。”

小周在一旁記著症狀,抬頭問:“李老師,您之前在社區診所,醫生沒問您彆的?比如喝了水想不想咽,尿的顏色怎麼樣?”

李建國愣了愣:“問了啊,我說我喝得多尿得多,還瘦,醫生就說我是‘消渴’,得滋陰降火,開的藥都是涼性的,什麼麥冬、玉竹、玄參,吃了仨月,一點兒用沒有,反而腿越來越軟,上樓梯都得扶著扶手。”

岐大夫沒說話,先讓李建國伸出舌頭——舌麵淡胖,邊緣還帶著齒痕,舌苔白得像一層薄霜。接著他指尖搭在李建國的腕脈上,閉目片刻,眉頭輕輕皺了皺:“李老師,你這脈,數大而虛,重按下去就沒勁兒了。你再說說,喝水的時候,是真心想喝,還是覺得‘不喝不行’?”

“哎?您怎麼知道!”李建國眼睛一亮,“我其實不想喝,喝多了肚子脹得慌,可嘴巴乾得難受,不喝又不行。而且尿的顏色特彆清,跟白開水似的,不像彆人說的‘尿黃’。”

岐大夫這才開口,聲音不高卻很篤定:“你這不是‘陽消’,是‘陰消’啊。《景嶽全書》裡寫得明白:‘消渴有陰陽之分,不可不察。陽消者,火盛爍陰;陰消者,陽不化氣’。你之前吃的涼藥,治的是‘陽消’,可你是‘陰消’,越吃涼藥,陽氣越虛,病情能不重嗎?”

小周趕緊翻出《景嶽全書》,指著那一頁給李建國看:“李老師,您看,師父說的就是這個。您想想,咱們身體裡的陽氣,就像鍋裡的火,水要靠火才能燒開,變成蒸汽往上走,滋潤嘴巴和喉嚨。要是火滅了,水燒不開,隻能沉在鍋底,嘴巴自然就乾了——這就是‘陽不化氣’,津液不能上承,所以口渴;陽氣虛了,管不住水,水就直往下走,所以尿多。”

李建國聽得連連點頭:“對啊對啊!我就覺得身上發冷,夏天都得穿長袖,手腳常年是涼的。之前社區醫生說我是‘內熱’,可我一點兒都不覺得熱,反而總覺得肚子裡有股寒氣。”

“這就對了。”岐大夫起身走到藥櫃前,手指劃過一個個藥罐,“你這是脾腎陽虛,寒濕在肚子裡積著,虛陽浮在外麵,看著像‘熱’,其實是‘假熱’。《柳選四家醫案》裡說:‘每有渴飲溲多,用溫藥而愈者,以其積寒而火不歸元,是即陽不化陰之意也’。你之前吃的涼藥,把僅有的陽氣又給澆滅了,能不越來越重嗎?”

說著,岐大夫提筆開方,小周湊過去看:八味丸加減,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各二十克,茯苓、澤瀉、牡丹皮各十克,附子八克先煎),肉桂五克,再加益智仁十五克。寫完,岐大夫把方子遞給李建國,特意叮囑:“附子這味藥,大辛大熱,是溫腎的‘君藥’,《神農本草經》裡說它能‘溫中行氣,破堅積,寒濕痿躄’,但它有毒,必須讓藥店裡的師傅代煎,先煎一個小時,再放彆的藥,千萬不能自己煎。”

李建國接過方子,眼眶有點紅:“岐大夫,我之前瞎吃藥,耽誤了這麼久,現在聽您一說,心裡總算亮堂了。我這就去抓藥,按您說的煎。”

“彆急。”岐大夫叫住他,“最近彆吃生冷的,西瓜、梨這些寒性水果彆碰,多吃點小米粥、山藥,養養脾胃。一周後來複診,我再給你調方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建國連連應著,腳步輕快地走了——比起進門時的愁容,此刻他臉上多了幾分盼頭。小周看著他的背影,感慨道:“師父,要是社區醫生能辨清陰陽,李老師也不用遭這三個月的罪了。”

岐大夫歎了口氣,拿起《黃帝內經》翻到《奇病論》:“你再讀讀這段:‘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現在人生活好了,頓頓有肉,甜食不離口,很多人覺得‘消渴’就是吃出來的內熱,可忘了還有‘陽不化氣’的情況。咱們當中醫的,最忌‘以偏概全’,得仔細問、認真看,才能斷準病。”

正說著,門外又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岐大夫在嗎?我來送點新鮮的生薑!”

二、菜市場老攤主的“怪癖”:嚼生薑不覺得辣,腹瀉口渴纏了五年

進來的是72歲的劉大爺,青川縣菜市場的老攤主,賣了三十年蔬菜。他手裡拎著一兜剛挖的生薑,塊頭大,帶著泥土的清香。劉大爺常年穿一件藍色的勞動布外套,臉上刻著歲月的皺紋,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可今天,他的笑容裡帶著點愁容,走路也比平時慢了些。

“劉大爺,您這生薑看著就新鮮,剛從地裡挖的?”小周趕緊接過生薑,放在櫃台邊的竹籃裡。之前劉大爺來診過幾次腰痛,岐大夫用了獨活寄生湯,幾劑就好了,從那以後,他總時不時送點自家種的蔬菜來。

劉大爺坐下,搓了搓手:“可不是嘛,我家後院種的,剛挖出來就給您送來了。不過今天來,是想讓您給我看看身子——這老毛病,纏了我五年了。”

岐大夫給劉大爺倒了杯熱水:“您慢慢說,哪兒不舒服?”

“口渴,尿多,還總腹瀉。”劉大爺喝了口熱水,眉頭皺起來,“一天喝三暖瓶水,喝了就尿,尿得還多,有時候賣菜忙著,都來不及去廁所。腹瀉更要命,一天拉兩三回,都是稀的,吃了止瀉藥也不管用。這五年啊,體重掉了十五斤,力氣也沒了,之前扛五十斤白菜不費勁,現在扛二十斤都喘。”

小周邊記邊問:“劉大爺,您平時飲食怎麼樣?有沒有愛吃的或者不愛吃的?”

“愛吃生薑!”劉大爺立刻說,“我每天都得嚼幾片生薑,彆人覺得辣,我覺得一點都不辣,反而覺得舒服,肚子裡暖暖的。我兒子總說我‘怪癖’,說生薑辣,吃多了上火,可我不吃就覺得肚子裡發涼。”

岐大夫聽到這兒,眼睛亮了亮,示意劉大爺伸出舌頭——舌淡,苔白膩,像一層薄薄的奶油敷在舌麵上。接著摸脈,脈沉遲而形大,按下去沒力氣。岐大夫又讓劉大爺伸出手,摸了摸他的手心手背:“您這手,常年是涼的吧?就算夏天,也不覺得熱?”

“對對對!”劉大爺點頭如搗蒜,“我兒媳婦總說我手涼,不讓我抱孫子,怕凍著孩子。我也覺得身上冷,冬天穿三件棉襖還覺得不夠。”


最新小说: 離婚進度九十九,封總狂氪不想走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 奪命劍,惹仙君,師妹殺穿修仙界 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