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_岐大夫的懸壺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懸壺故事 > 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

第383章 老街大夫辨清陰陽,錯吃涼藥的患者終於不遭罪了(2 / 2)

“您這也是‘消渴’,但不是陰虛內熱,是脾腎陽虛。”岐大夫語氣肯定,“《傷寒論》裡說‘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麵色赤……通脈四逆湯主之’,您這情況,就是少陰裡寒,陽氣不足。”

小周疑惑地問:“師父,劉大爺說他‘善饑’,剛才還說早上吃了兩個饅頭,不到十點就餓了,這不是胃火盛的表現嗎?怎麼會是脾腎陽虛呢?”

岐大夫笑著解釋:“這是‘虛陽浮越’啊。腎陽是‘命門之火’,能溫煦脾胃,讓脾胃運化水穀。要是命門火衰,火不歸元,浮到胃裡,就會擾動胃腑,讓胃裡總覺得‘空’,想吃飯——這不是真的餓,是虛火在鬨。就像鍋裡的火快滅了,火星子飄上來,看著像有火,其實鍋底已經涼了。”

劉大爺聽得直點頭:“可不是嘛!我雖然餓,吃多了卻不消化,肚子脹得慌,有時候還反酸。之前去醫院,醫生讓我少吃,可我不吃就覺得心裡發慌。”

“您那腹瀉,也是脾腎陽虛鬨的。”岐大夫繼續說,“脾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的火能溫煦後天的脾。要是腎陽不足,脾陽也虛,不能運化水濕,水濕留在腸子裡,就會腹瀉。《金匱要略》裡說‘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您這寒濕,就得用溫藥來化。”

說著,岐大夫提筆開方:真武湯加減。黑附子八克先煎),乾薑八克,白術十克,茯苓十克,山藥二十克,五味子十克,雞內金六克,生地黃二十克,玄參二十克。寫完,他遞給劉大爺,耐心解釋每味藥的作用:

“附子和乾薑是‘君藥’,附子溫腎,乾薑暖脾,脾腎同調,把先天和後天的火都補起來。白術和茯苓健脾祛濕,山藥補脾胃、固腎氣,《本草綱目》裡說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正好治您的腹瀉。五味子能收斂,防止溫藥太燥,把津液散掉。雞內金能助消化,您吃多了不消化,它能幫著運化。生地黃和玄參是滋陰的,為什麼在溫藥裡加滋陰的?《景嶽全書》裡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陽氣要靠陰液來滋養,不然補了陽,陰液不夠,陽氣也留不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大爺接過方子,小心翼翼地折好放進兜裡:“岐大夫,您說得太明白了!我這就去抓藥,按您說的煎。對了,附子有毒,是不是也得讓藥店裡的師傅代煎?”

“沒錯。”岐大夫點頭,“附子先煎一個小時,再放彆的藥,煎好後分兩次喝,早晚各一次。最近彆吃涼的,西瓜、黃瓜彆碰,菜裡多放點兒生薑,您愛吃生薑是好事,能幫著溫散中寒。”

劉大爺笑著說:“好嘞!我家後院有的是生薑,以後我天天嚼幾片。等我好了,再給您送新鮮的蔬菜!”

看著劉大爺的背影,小周感慨道:“師父,原來‘消渴’還有這麼多門道。之前我以為,隻要是口渴多尿,就用滋陰的藥,現在才知道,還得辨陰陽。”

岐大夫拿起劉大爺送的生薑,聞了聞:“中醫治病,講究‘辨證論治’,沒有‘一刀切’的方子。就像這生薑,有的人吃了上火,有的人吃了舒服,關鍵看體質。咱們當中醫的,得像老農民種地一樣,看土壤適合種什麼,不能瞎種。”

三、複診:溫藥顯效,老患者的“消渴”終於好轉

一周後,李建國先來了。他穿著一件新的淺灰色襯衫,臉色比上次紅潤了不少,走路也比之前穩了。一進門,他就笑著說:“岐大夫,您的藥太管用了!這一周,我晚上起夜就兩三次,能睡整覺了,口渴也輕了,一天喝兩暖瓶水就夠了,手腳也不那麼涼了。”

岐大夫讓李建國伸出舌頭,舌苔比上次薄了些,齒痕也淺了。摸脈,脈雖然還是虛,但重按下去有了點力氣。“不錯,陽氣慢慢恢複了。”岐大夫點點頭,“再吃一周,把方子調調,減點附子的量,加些菟絲子,補補肝腎。”

又過了五天,劉大爺也來複診了。他臉上帶著笑容,腳步輕快,進門就說:“岐大夫,您的藥太神了!三劑藥喝完,我一天就喝一暖瓶水,尿也少了,腹瀉也輕了,一天就拉一次,還是成形的。之前總覺得餓,現在也不那麼餓了,吃一碗飯就能飽。”

岐大夫摸了摸劉大爺的脈,脈沉遲但比之前有力了,舌苔也薄了些。“很好,寒濕在慢慢化。”岐大夫說,“再吃十二劑,把玄參去掉——玄參有點涼,您現在腹瀉輕了,不用再用涼藥滋陰了,加六克防風,《本草綱目》裡說防風能‘祛風勝濕,止泄痢’,幫您把腸子裡的濕邪除乾淨。”

劉大爺接過方子,高興地說:“好嘞!等我徹底好了,就給您送一大筐生薑,讓您冬天煮薑茶喝!”

看著兩位患者好轉的樣子,小周心裡暖暖的。晚上關店後,他坐在燈下,翻著《岐大夫的懸壺故事》的草稿本,把這兩個“消渴”案例記了下來。岐大夫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周,你記住,中醫治病,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看整個人的陰陽平衡。《黃帝內經》裡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隻要陰陽調好了,病自然就好了。”

小周點點頭,看著草稿本上的字,突然想起什麼:“師父,咱們這兩個案例,是不是可以給讀者提個醒——要是有口渴多尿的毛病,彆瞎吃涼藥,得先辨清陰陽。”

“沒錯。”岐大夫笑著說,“很多人覺得‘消渴’就是‘上火’,其實不然。就像李老師和劉大爺,都是‘消渴’,但一個是‘陽不化氣’,一個是‘脾腎陽虛’,用的都是溫藥,要是用反了,隻會越治越重。咱們寫這些故事,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的‘辨證論治’,彆再走彎路。”

窗外的月光灑在石板路上,老街上的燈漸漸滅了,隻有岐仁堂的燈還亮著。燈光下,《景嶽全書》《黃帝內經》的書頁輕輕翻動,仿佛在訴說著中醫的智慧——那些藏在經典裡的道理,那些辨陰陽、調氣血的妙方,正通過岐大夫這樣的中醫,在現代城鄉的煙火氣裡,續寫著治病救人的故事。

四、後記:陰陽平衡,才是治“消渴”的根本

一個月後,李建國和劉大爺都徹底好了。李建國不再口渴多尿,晚上能睡整覺,體重也長了五斤,又能像以前一樣,早上去公園打太極;劉大爺的腹瀉停了,口渴多尿的毛病也沒了,每天在菜市場賣菜,精神頭十足,還總跟顧客說:“岐仁堂的岐大夫,是個好中醫,能辨清陰陽,不瞎開藥!”

這天,青川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來岐仁堂交流,聽岐大夫講了這兩個“消渴”案例,感慨道:“之前我們總覺得‘消渴’就是陰虛內熱,用的都是滋陰藥,現在才知道,還有陽虛的情況。以後我們也得多學經典,多辨證,不能再誤治患者了。”

岐大夫笑著說:“中醫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經典裡藏著太多智慧。就像《景嶽全書》裡說的‘消渴有陰陽之分’,隻要我們認真讀經典,仔細辨體質,就能給患者治好病。”

小周把這兩個案例整理成文章,發表在縣文化館的公眾號上,標題是《岐仁堂裡的“消渴”故事:彆讓涼藥,耽誤了陽虛的病》。文章發出去後,很多人留言:“原來口渴多尿不一定是上火,漲知識了!”“岐大夫說得對,看病得辨陰陽!”

看著這些留言,小周心裡很有成就感。他對岐大夫說:“師父,咱們以後多寫點這樣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中醫,相信中醫。”

岐大夫點點頭,拿起桌上的《神農本草經》,輕輕翻開:“好啊。中醫的根在經典,魂在辨證,隻要我們守住這份根和魂,就能讓更多人受益。就像這‘消渴’,不管是陰虛還是陽虛,隻要辨準了,用對了藥,就能治好。這就是中醫的魅力——看的是病,治的是人,調的是陰陽。”

夕陽下,岐仁堂的木門上,“懸壺濟世”四個大字熠熠生輝。老街上的煙火氣漸漸濃了,廣場舞的音樂又響了起來,孩子們的笑聲飄進藥堂——在這片熱鬨的現代城鄉裡,岐大夫和他的岐仁堂,正用一個個治病救人的故事,把中醫的智慧,悄悄種進人們的心裡。而《岐大夫的懸壺故事》這本書,也因為這些鮮活的案例,變得更加厚重、溫暖。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黑道風雲:我的京城姐姐 全世界覺醒者都聽著:老子是災厄 穿回九零,助力媽媽星途璀璨 結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漢就多胎 殺死那個史蒂夫! 穿越三角洲,我成為GTI乾員 掏空仇家空間流放,親爹一家悔哭 神豪,但日常係 我們[暗戀] 惠妃不想養崽(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