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天一早,林曉就背著父親來到了岐仁堂。林鄉長比昨天精神了不少,雖然還是有點虛弱,但已經能自己走幾步了,便血也減少了很多。
岐大夫讓林鄉長趴在診床上,然後從櫃子裡取出一個紅木盒子,打開一看,裡麵裝著一團團土黃色的艾絨,還有一把銀色的小刀和幾塊生薑。
“岐叔,這是要做艾灸嗎?”林曉問。
岐大夫點點頭,拿起一塊生薑,用小刀切成薄薄的薑片,每片大概有一毫米厚,然後用針在薑片上紮了幾個小孔。“對,艾灸。《扁鵲心書》裡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你爸體內的陰寒比較重,光靠吃藥,溫陽的速度還不夠快,艾灸能把熱力直接傳到臟腑裡,更快地化開陰寒,還能疏通經絡,讓氣血運行起來。”
他把薑片放在林鄉長的中脘穴上——中脘穴在肚臍上方四寸的地方,是胃的募穴。然後從紅木盒子裡取出一點艾絨,捏成一個小圓錐狀,放在薑片上,用火柴點燃。
艾絨燃燒起來,冒出淡淡的艾煙,散發出一股醇厚的香氣。林鄉長剛開始覺得有點燙,忍不住動了一下,岐大夫趕緊按住他的肩膀,說:“忍一忍,剛開始是有點燙,等會兒就會覺得暖了。中脘是胃的募穴,灸這裡能溫胃散寒,還能引脾胃之氣上升,滋榮百脈。你爸之前吃不下東西,灸完中脘,胃口就能慢慢好起來。”
林曉在旁邊看著,隻見艾絨慢慢燃燒成灰燼,岐大夫用鑷子把灰燼夾掉,再換一炷艾絨。他一邊灸,一邊跟林鄉長聊天:“林鄉長,你還記得二十年前,你帶著村民們修水渠的事嗎?那時候你才二十多歲,扛著鐵鍬在前麵跑,比誰都賣力。”
林鄉長笑了笑,說:“怎麼不記得……那時候水渠堵了,莊稼澆不上水,我跟村民們一起挖了三天三夜,最後終於把水渠通了。那時候年輕,不怕累,現在不行了,稍微乾點活就覺得累。”
“都是這幾年在田裡跑,受了寒。”岐大夫說,“你常年在田裡踩冷水,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風,寒濕都積在身體裡了。以後可得注意,下雨的時候彆往田裡跑,冬天要穿厚點,特彆是腰和腿,彆讓寒氣再進去了。”
灸完中脘穴,岐大夫又在林鄉長的氣海穴上放了薑片。氣海穴在肚臍下方一寸半的地方,是元氣之海。“氣海是元氣生發的地方,灸這裡能補元氣,還能溫腎散寒。你爸現在元氣虛,灸完氣海,就能感覺到身上有力氣了。”
他一邊灸,一邊給林曉解釋:“《針灸大成》裡說‘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人活著,全靠元氣支撐,元氣足了,身體才能好。你爸之前便血,就是因為元氣虛,不能統攝血液,才導致血液往下流。灸氣海,就是要把元氣補回來,讓它能重新統攝血液。”
艾煙在診室裡彌漫著,混合著藥香,讓人覺得很安心。林鄉長閉著眼睛,臉上露出了放鬆的表情,偶爾還會說一句:“暖……暖到腰上了。”
灸完氣海穴,岐大夫又在林鄉長的足三裡穴上灸了幾壯。足三裡穴在膝蓋下方三寸的地方,是脾胃的合穴。“足三裡是個養生的好穴位,《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裡留’,不管是肚子痛、拉肚子,還是吃不下東西,灸足三裡都有用。常灸足三裡,還能增加食欲,生肌肉。你爸現在這麼瘦,灸完足三裡,就能慢慢長肉了。”
等艾灸做完,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林鄉長從診床上爬起來,伸了伸胳膊,說:“感覺身上輕了不少,手腳也不冷了,肚子也不疼了。”
岐大夫遞給林鄉長一杯溫米湯,說:“艾灸完,要喝點溫米湯,補充津液,還要注意保暖,彆著涼了。今天再吃一副平胃地榆湯,明天再來複診,我看看情況,再調整藥方。”
林曉扶著父親,心裡滿是感激:“岐叔,真是太謝謝您了。昨天我還以為我爸不行了,沒想到才一天,就好這麼多。”
岐大夫笑了笑,說:“不用謝,這都是中醫的道理。隻要辨證準了,用藥對了,再配合艾灸,再重的病也能治好。你爸這病,雖然重,但好在沒傷到根本,隻要好好調養,不出一個月,就能恢複過來。”
第四幕:還少丹續元氣,脾胃為基養新生
接下來的幾天,林鄉長每天都來岐仁堂喝藥、艾灸。慢慢地,他的便血徹底停了,胃口也越來越好,從剛開始隻能喝半碗米湯,到後來能吃一碗小米粥,再到能吃小半碗米飯和炒青菜。臉色也從青黃色變成了淡紅色,眼窩也不那麼深陷了,身上也有了力氣,能在院子裡走幾圈了。
第七天複診的時候,岐大夫給林鄉長把了脈,笑著說:“脈象比之前有力多了,也不遲滯了,陰寒已經去了大半。不過你脾胃的根基還是有點弱,得慢慢調養,不能急。今天開始,就不用喝平胃地榆湯了,我給你換個方子,叫還少丹,能滋補脾胃,養元氣。”
他從櫃子裡取出一個陶瓷罐,打開蓋子,裡麵裝著一顆顆深褐色的藥丸,大小跟黃豆差不多,散發出一股甜香。“這還少丹是我按照《洪氏集驗方》裡的方子自己做的,用了熟地、山藥、牛膝、杜仲、茯苓、白術、枸杞子、山茱萸這些藥材,經過蒸、曬、炒,然後打成粉,用蜂蜜做成丸。蜂蜜能補中益氣,還能讓藥丸更容易消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岐大夫拿出一個小紙包,倒了三十顆藥丸進去,遞給林鄉長:“每天早晚各吃三顆,用溫黃酒送服。黃酒能通血脈,助藥力直達病所。記住,一定要用溫黃酒,不能用冷的,冷黃酒會傷脾胃。”
林鄉長接過紙包,聞了聞藥丸,說:“這藥丸聞著挺香的,應該不難吃。”
岐大夫笑了:“裡麵加了蜂蜜,有點甜味,不難吃。不過你也彆多吃,一天六顆,不能多吃,多吃了會膩,反而傷脾胃。”
他又給林曉寫了張飲食調理的單子:“早餐就喝小米粥,裡麵加三片生薑,生薑能溫胃;午餐可以吃點山藥燉排骨,山藥能健脾,排骨能補氣血,但排骨要燉得爛一點,容易消化;晚餐就喝紅棗桂圓羹,紅棗能補氣血,桂圓能溫腎,都是養身體的好東西。記住,不能吃生冷、油膩、辛辣的東西,特彆是生魚片、冰西瓜、辣椒這些,絕對不能碰。橘子現在熟了,你要是想吃,可以少吃一點,但一定要加熱,比如用開水燙一下,或者蒸著吃,不能吃涼的。”
林曉接過單子,仔細看了看,說:“岐叔,我記住了,一定照您說的做。對了,我爸什麼時候能回合作社乾活啊?村民們都惦記著他呢。”
岐大夫想了想,說:“現在還不行,至少得再調養半個月。脾胃是後天之本,得養好了才能乾活。要是現在就去乾活,累著了,病情容易反複。等半個月後複診,要是恢複得好,就能去合作社看看,但也不能乾重活,隻能幫著看看賬目,安排安排采摘的事,等完全恢複了,再乾重活。”
林鄉長點點頭:“我聽岐叔的,不著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等養好了再乾活。”
接下來的半個月,林曉每天都按照岐大夫的囑咐,給父親做營養餐。早上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加了三片生薑,喝起來暖暖的;中午的山藥燉排骨,山藥燉得粉糯,排骨燉得脫骨,吃起來香而不膩;晚上的紅棗桂圓羹,甜而不齁,喝了之後渾身都舒服。
林鄉長每天按時吃還少丹,用溫黃酒送服。剛開始喝黃酒的時候,他還覺得有點辣,但喝了幾天之後,就覺得渾身暖洋洋的,很舒服。他還按照岐大夫的囑咐,每天在院子裡走幾圈,活動活動筋骨,但也不多走,累了就歇著。
有一天,合作社的老張來看他,帶來了一筐橘子。老張說:“林鄉長,這是今年第一批熟的橘子,特彆甜,你嘗嘗。”
林鄉長看著橘子,有點饞,但還是忍住了,說:“老張,謝謝你。不過我現在還不能吃涼橘子,岐大夫說要加熱了才能吃。”
老張愣了一下,然後笑了:“沒想到林鄉長現在這麼聽醫生的話。沒事,你要是想吃,我幫你蒸幾個,蒸橘子也好吃,還甜。”
老張把橘子洗乾淨,放在鍋裡蒸了十分鐘,然後拿出來給林鄉長。林鄉長吃了一個,覺得甜滋滋的,也不覺得涼,很舒服。他笑著說:“還是蒸橘子好吃,以後我就吃蒸橘子了。”
半個月後複診,林鄉長已經能自己走到岐仁堂了,臉色紅潤,精神飽滿,跟生病前差不多了。岐大夫給他把了脈,說:“脈象很有力,脾胃也恢複得很好,元氣也足了。還少丹可以再吃半個月,鞏固一下,然後就可以停了。飲食上還是要注意,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吃太涼的東西,慢慢恢複正常飲食。”
林鄉長高興地說:“太好了,謝謝岐叔!我終於能回合作社乾活了,村民們還等著我呢。”
岐大夫笑了:“回去可以,但還是不能乾重活,慢慢來,彆著急。以後也要注意保養身體,彆再像以前那樣拚命了,身體垮了,什麼都乾不了了。”
尾聲:柑橘豐收時,岐仁堂外話養生
又過了半個月,正好趕上柑橘豐收。漫山遍野的柑橘樹上掛滿了金黃的橘子,像一個個小燈籠,村民們忙著采摘、裝箱、裝車,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林鄉長也回到了合作社,幫著村民們安排采摘、稱重、銷售。他雖然不能乾重活,但幫著看看賬目,協調協調車輛,還是沒問題的。村民們看到他恢複得這麼好,都很高興,紛紛問他是怎麼好的。
林鄉長指著不遠處的岐仁堂,說:“都是岐大夫的功勞!要不是岐大夫用中藥和艾灸給我治,我現在還躺在床上呢。你們以後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彆總想著吃西藥,也可以去岐仁堂看看,岐大夫的醫術可高了。”
村民們聽了,都紛紛點頭。有的村民之前有風濕,一到陰雨天就腿疼,聽林鄉長這麼說,就打算去岐仁堂看看;有的村民吃不下東西,也想去問問岐大夫有沒有辦法。
鎮政府的領導知道了林鄉長的事,也知道了岐大夫的醫術,就特意邀請岐大夫去鎮裡的文化廣場,給村民們講中醫養生課。岐大夫欣然同意,說:“能給村民們講講養生知識,讓大家少生病,也是我的本分。”
講課那天,文化廣場上擠滿了村民,連周邊村子的人都來了。岐大夫站在台上,手裡拿著一本《黃帝內經》,笑著說:“今天咱們不講複雜的理論,就講講怎麼養脾胃。《黃帝內經》裡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就像家裡的糧倉,糧倉滿了,身體才能好。咱們農民朋友常年在田裡乾活,最容易傷脾胃,比如春天踩冷水,夏天吃冰西瓜,秋天淋秋雨,冬天吹寒風,這些都會傷脾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舉了林鄉長的例子,說:“林鄉長就是因為常年在田裡受風寒,又喝了涼酒,才導致脾胃虛寒,便血。後來用了溫陽散寒的中藥,配合艾灸,才慢慢好起來。所以咱們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彆吃生冷的東西,彆喝涼酒,這樣才能保護好脾胃。”
村民們聽得很認真,有的還拿出本子記下來。有個大媽舉手問:“岐大夫,我家孫子總不愛吃飯,麵黃肌瘦的,是不是也是脾胃不好啊?該怎麼辦啊?”
岐大夫笑著說:“是脾胃不好。小孩子脾胃功能還沒發育好,不能讓他吃太多零食,特彆是薯片、糖果這些,傷脾胃。可以給他煮點小米粥,加幾片生薑,或者吃點山藥泥,都是健脾的好東西。要是還不行,就帶他來岐仁堂,我給他開點小藥,很快就能好。”
還有個大叔問:“岐大夫,我一到陰雨天就腿疼,是不是風濕啊?該怎麼治啊?”
岐大夫說:“是風濕,也是因為寒濕傷了經絡。可以用艾葉煮水泡腳,艾葉能溫通經絡,祛寒濕。要是嚴重的話,就來岐仁堂做艾灸,灸膝蓋上的足三裡、陽陵泉這些穴位,能緩解疼痛。平時也要注意保暖,彆穿露膝蓋的褲子,下雨天彆往田裡跑。”
講課講了兩個多小時,村民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岐大夫說:“大家彆著急,以後我每個月都會來鎮裡講一次養生課,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也可以去岐仁堂找我,我每天都在。”
活動結束後,林鄉長拉著岐大夫的手,說:“岐叔,今天真是謝謝您了,給村民們講了這麼多有用的知識。以後合作社要是有什麼事,您儘管開口,我們一定幫忙。”
岐大夫笑了:“不用謝,都是應該的。隻要大家身體好,能有個好收成,比什麼都強。”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岐仁堂的木門上,銅鈴在晚風中輕輕搖晃。岐大夫回到診室,打開醫案本,在上麵寫下:“乙未年深秋,治林某便血案。林某,男,六十二歲,嶺南某鄉鄉長。因寒濕傷脾,誤用寒涼藥,致陰結便血,日十餘次,伴腹痛、嘔吐、畏寒。辨證:脾胃虛寒,陰寒內結。治法:溫陽散寒,除濕和胃。方用平胃地榆湯加減,配合艾灸中脘、氣海、足三裡。七日後,陰寒去大半,改服還少丹調養。月餘,諸症悉除,脾胃功能恢複。囑其避生冷,節飲食,慎勞作,以固根基。”
寫完後,他合上醫案本,望著窗外的柑橘園。金黃的橘子掛滿枝頭,村民們還在田裡忙碌著,笑聲傳到了很遠的地方。岐大夫笑了,他知道,這就是他作為中醫的使命——用手中的藥材和銀針,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讓他們能在這片土地上,收獲滿滿的幸福。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