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指著方子上的幾味加藥:“加防風,是因為防風是‘風藥之潤劑’,能散風邪,還不燥烈,正好把鑽進經絡裡的風邪趕出去。《神農本草經》裡說防風‘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對付這種風邪引起的臉歪,最合適。”
“那秦艽和白芷呢?”小林也湊過來,拿著個小本子記筆記。
“秦艽能祛風濕,還能通經絡。你看老周這情況,風邪帶著點寒氣,時間長了容易生濕,秦艽既能祛風濕,又能治‘口噤不開’——就是嘴巴不利索,正好對他的症。”岐大夫又指了指白芷,“白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藥,能祛風止痛,還能通鼻竅,不過它最擅長的是走頭麵部,《本草綱目》裡說它‘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用在這兒,能幫著把麵部陽明經的風邪徹底清出去。”
最後,他點了點桂枝:“桂枝能發汗解肌,溫通經脈,還能助陽化氣。你家老周之前汗出多了,營衛有點虛——營衛就是咱們身體裡的‘守衛’,營氣在裡,衛氣在外,衛氣不夠,風邪才容易進來。桂枝能固營衛,就像給身子加道‘門閂’,把‘門’關嚴實了,風邪就進不來了。”
周振山聽得連連點頭,心裡的石頭徹底落了地:“岐大夫,我這藥得吃多久?用不用天天來艾灸?”
“不用天天來。”岐大夫把方子遞給周嬸,“你按方抓藥,一天一付,先抓三付。煎藥的時候,用砂鍋,加水沒過藥材兩指,泡半個時辰再煎,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到剩下一碗藥汁,溫著喝,早晚各一次。吃完三付,你再帶他來複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又叮囑周振山:“這幾天彆再吹風,出門把圍巾圍嚴實點,遮住臉和脖子,彆讓風再吹著。也彆再熬夜排練了,歇兩天,讓氣血緩一緩。《黃帝內經》說‘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你這陣子太累了,正氣才虛,得好好歇著,才能好得快。”
周嬸小心翼翼地把方子折好,揣進兜裡,又從包裡掏出錢:“岐大夫,多少錢?”
岐大夫擺了擺手:“先抓藥,艾灸的錢和藥錢一起算,等複診好了再說。”
周振山站起身,試著咧嘴笑了笑,雖然右邊臉還是有點僵,但比早上好多了,他感激地說:“岐大夫,謝謝您!我肯定按您說的來,不逞強了。”
“去吧,記得按時吃藥。”岐大夫送他們到門口,看著他們走遠了,才轉身回屋。
小林收拾著診桌上的艾絨,忍不住問:“師父,剛才周叔這情況,要是拖幾天再治,會不會更嚴重?”
“肯定會。”岐大夫一邊整理藥櫃,一邊說,“風邪這東西,來得快,要是不及時治,它會順著經絡往裡頭鑽,到時候不僅臉歪,可能還會胳膊腿發麻,甚至說話更不利索。所以這種病,就得儘早治,趁邪還在表,趕緊把它趕出去。”
他頓了頓,又說:“你看現在鎮上,好多年輕人也得這病——那些跑外賣的小夥子,風裡來雨裡去,有時候趕時間,連飯都顧不上吃,正氣虛的時候,風邪一吹,就容易得這病。還有些年輕人,夏天開空調,對著臉吹一晚上,第二天起來臉就歪了,都是一個道理。”
小林點點頭,把筆記記好:“師父,我記住了,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就先看是不是陽明經的問題,再看脈象,辨清虛實,再用藥。”
“嗯,孺子可教。”岐大夫笑了笑,“治病最重要的是辨證論治,《傷寒論》裡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不能拿著方子就用,得看病人的具體情況,找準病根,才能藥到病除。要是不辨經絡,不看虛實,再好的方子,用錯了地方,也是白搭。”
接下來的三天,周嬸每天按時給周振山煎藥,早晚督促他喝。周振山也聽話,沒再去排練,每天在家歇著,出門買東西的時候,把圍巾圍得嚴嚴實實,隻露兩隻眼睛。
第一天喝完藥,他說右邊臉的木勁兒又輕了點;第二天,刷牙的時候不漏水了;第三天早上,他吃早飯,饅頭渣不往腮幫子裡藏了,嘴角也能輕輕往上揚了。
第三天下午,周振山沒讓周嬸扶,自己揣著空藥碗,樂嗬嗬地去了岐仁堂。剛進門,就大聲喊:“岐大夫,我來複診啦!”
岐大夫正在給一位老太太診脈,抬頭一看,笑著說:“喲,老周,看著精神多了。”
等老太太走了,周振山湊到診桌前,張嘴笑了笑,右邊嘴角雖然還有點輕微的僵硬,但已經基本正過來了,額紋也比之前深了些,左眼也能閉上了。“岐大夫,您這藥太神了!你看,我這臉基本好了!”
岐大夫給她診了脈,脈象已經不浮緊了,變得平穩有力。“不錯,風邪散得差不多了,營衛也慢慢恢複了。”他又讓周振山鼓了鼓腮,做了個鬼臉,“再吃兩付鞏固一下,徹底把風邪清乾淨,彆留根兒。”
說著,他又開了個方子,還是升麻湯,不過把防風和秦艽的量減了點,加了點黃芪:“加黃芪是幫你補補氣血,你這陣子排練耗得厲害,補補正氣,以後不容易再遭風邪。”
周振山接過方子,笑得合不攏嘴:“謝謝您,岐大夫!等我好了,豐收節表演的時候,我請您去看我們腰鼓隊演出!”
“好啊,一定去。”岐大夫送他到門口,看著他腳步輕快地走遠了,心裡也跟著踏實。
旁邊的小林感慨道:“師父,您這辨證論治是真厲害,三付藥就見效了。”
岐大夫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是我厲害,是中醫的理法方藥厲害。隻要找準了病根,辨清了經絡和虛實,用藥自然就準。你以後多學多練,也能做到。”
夕陽透過窗戶,照在岐仁堂的藥櫃上,一排排陶罐整齊地擺著,空氣中彌漫著藥材的清香。遠處傳來腰鼓隊排練的鼓聲,咚咚鏘鏘,透著一股子熱鬨勁兒——那是周振山的老夥計們在排練,等周振山徹底好了,就能歸隊了。
岐大夫拿起桌上的《黃帝內經》,翻到“風論篇”,輕聲念道:“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窗外的夕陽正好落在書頁上,字裡行間,滿是古人對疾病的智慧和對生命的敬畏。
喜歡岐大夫的懸壺故事請大家收藏:()岐大夫的懸壺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