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格爾木段,茫茫戈壁灘的風沙成了他們的“常客”。狂風裹挾著沙石,像炮彈一樣襲來,打在臉上生疼。但父親和工友們沒有被這惡劣的環境嚇倒。有一次,在鋪設鐵軌的關鍵時期,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席卷而來。沙塵彌漫,能見度極低,施工被迫中斷。父親看著漫天的沙塵,心急如焚。當沙塵稍微減弱,他立即帶領工友們衝回工地。他一邊清理鐵軌上的沙塵,一邊鼓勵大家:“咱們不能被這點困難打倒,這條鐵路對祖國的發展太重要了,咱們咬咬牙,堅持下去!”大家在父親的帶動下,齊心協力,很快恢複了施工進度。
而到了山西侯馬段,地勢複雜,需要開鑿多個隧道。在隧道施工中,空間狹窄,空氣悶熱,還存在著塌方等安全隱患。父親每天都要在隧道裡穿梭,檢查施工質量和安全設施。有一回,隧道頂部出現了輕微的裂縫,部分工人產生了恐慌情緒。父親迅速趕到現場,他仔細查看裂縫情況後,鎮定地對大家說:“大家彆慌,按照安全規範操作,我們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他親自帶領技術人員製定加固方案,和工人們一起搬運支撐材料,在隧道裡連續奮戰了幾個晝夜,終於成功排除了隱患,確保了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
在這漫長而艱苦的鐵路修築過程中,父親心中始終牽掛著遠方黃河岸邊老家的爺爺、奶奶和弟妹們。儘管相隔千裡,他的心卻從未遠離。每次短暫的休息時間,他都會拿出家人的照片,默默端詳,眼中滿是思念。他會在心裡默默盤算著老家的農事,想著爺爺的身體是否硬朗,奶奶的腰還疼不疼,弟妹們有沒有好好吃飯、好好學習。
當時,母親跟隨父親戰鬥在鐵路線上,在那艱苦的環境中,母親也和父親一樣,為鐵路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而我出生後,由於鐵路建設工地條件艱苦,無法給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便被送到了姥姥家。
我從小和姥姥生活在一起,遠離爹娘,那種思念如同絲線,時刻牽扯著我的心。在每個寂靜的夜晚,我總會望著天上的星星,想象著父母在遠方的樣子,淚水常常打濕枕頭。我好想念他們溫暖的懷抱,想念父親用胡茬紮我臉時的親昵,想念母親溫柔的笑容和輕聲的哄勸。
我的小學和初中生活,都是姥姥在身邊照應。姥姥是個善良勤勞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每天清晨,她會早早起床,為我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放學後,她會耐心地陪我做作業,遇到難題時,雖然她不能像父母那樣給予專業的指導,但她那鼓勵的眼神和溫暖的話語,讓我充滿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儘管姥姥的照顧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但我對父母的思念卻從未減少。每次收到父母寄來的信件,我都會反複閱讀,那些文字仿佛帶著他們的溫度,讓我在思念中得到些許慰藉。而父親在信中,總會叮囑我要聽姥姥的話,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還會分享一些鐵路建設中的趣事,讓我感受到他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四、我的學海與職業生涯
在我的學海生涯中,並非一帆風順。高考的失利,讓我陷入了短暫的迷茫與失落。看著身邊的同學陸續踏入大學校園,我心中滿是不甘。但我骨子裡流淌著家族耿直憨厚認死理的血脈,我告訴自己,一次的失敗不算什麼,我不能放棄對知識的追求。
於是,我報名參加了文學藝術函大文學係的學習。在函大的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沒有老師麵對麵的指導,全靠自己對著教材和資料刻苦鑽研。白天,我在工作之餘,爭分奪秒地學習,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文學經典,做筆記;夜晚,當城市的喧囂漸漸褪去,我獨自一人坐在書桌前,伴著昏黃的燈光,沉浸在文學的世界裡,常常學習到深夜。遇到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我也絕不敷衍,反複查閱資料,向函大的老師和同學請教,直到完全理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憑借著這份堅持和執著,我順利從文學函大中文係畢業。畢業後,我憑借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對文字的熱愛,成功應聘到電台做記者。在電台工作期間,我秉持著家族的精神,對待每一個新聞選題都認真負責,深入一線采訪,力求挖掘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新聞。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我都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隻為給聽眾帶來最新、最準確的消息。
後來,我又憑借在電台積累的經驗和對故事創作的熱情,轉型成為電視台編劇。在編劇的崗位上,我依然保持著認死理的態度。每一個劇本,我都會反複打磨,從人物塑造到情節編排,從台詞撰寫到細節把控,都力求做到儘善儘美。為了創作一個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劇本,我會深入生活,與不同的人交流,收集真實的故事和素材。有時候,為了一個情節的合理性,我會和導演、演員反複討論,不達到最佳效果絕不罷休。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作品逐漸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業內人士的讚賞,我也因此成為了一名劇作家。我的劇本不僅在收視率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在一些獎項評選中獲得了榮譽。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
最終,憑借多年在文學領域的積累和實踐經驗,我被聘為海洋島嶼大學中文係教授。站在大學的講台上,我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知識和文化的重任。我將家族的耿直憨厚認死理的精神融入到教學中,鼓勵學生們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要堅持真理,勇於探索,不怕困難。
五、黃河文化的滋養
爺爺和父親身上的這種耿直憨厚認死理的精神,並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深深紮根於黃河文化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也賦予了沿岸人民獨特而堅韌的性格特質。
在黃河邊,人們世世代代靠天吃飯,與大自然的長期博弈培養了他們堅毅不拔的品質。黃河的水勢變幻莫測,時而洶湧澎湃,如千軍萬馬奔騰而過;時而平緩溫柔,似母親的手輕輕撫摸大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同黃河的水,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堅守自己的家園,以憨厚樸實的態度去麵對生活的風風雨雨。他們堅信,隻要腳踏實地,秉持著內心的正義和原則,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
黃河的奔騰不息,也讓人們領悟到了堅持的力量。黃河之水一路向東,穿越崇山峻嶺,衝破重重阻礙,堅定不移地奔向大海。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家族,使我們在麵對困難和質疑時,能夠像爺爺、父親和我一樣,認死理,不輕易放棄。
而大槐樹,在黃河流域的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傳說中,許多人的祖先都是從大槐樹下遷徙而來,它承載著家族的根源記憶,凝聚著濃濃的鄉愁和深厚的血脈親情。每當家族中遇到重大事件,大家都會圍聚在老槐樹下,共同商議,尋求解決之道。老槐樹見證了家族的興衰榮辱,也傳承著家族的精神。爺爺常說:“咱這一家子,就像大槐樹的枝葉,雖然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生長,但根始終緊緊相連,都得堅守老祖宗傳下來的那份耿直和憨厚。”
六、家族精神的傳承
爺爺和父親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在家族的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並深深地影響著家族的每一代人。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我從小就耳濡目染,對這種耿直憨厚認死理的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同,並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在大學的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學生們講述家族的故事,希望他們能從我的經曆中汲取力量。我告訴他們,無論麵對何種困難和挑戰,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要有不怕失敗、勇往直前的勇氣。這種家族精神不僅是我個人成長的動力,也應該成為他們在追求知識和人生目標道路上的指引。正如古人雲:“不降其誌,不辱其身。”家族精神便是我們心中那永不屈服的誌向,激勵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堅守自我。
而學生們也會在課後與我分享他們對這種精神的感悟,他們表示從我的故事中受到了啟發,明白了在這個充滿誘惑和變化的時代,堅持和原則的重要性。看到家族精神在年輕一代中引起共鳴,我深感欣慰,也更加堅定了傳承這份精神的決心。
七、在現代社會的思考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耿直憨厚認死理的精神似乎麵臨著諸多挑戰。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麵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選擇,一些人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逐漸迷失了自我,放棄了堅守的原則,變得圓滑世故。然而,我認為這種精神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在商業領域,誠信和堅持原則是企業立足的根本。那些秉持著耿直憨厚理念的企業,往往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例如,一些老字號企業,多年來始終堅守傳統工藝,選用真材實料,儘管在成本控製和生產效率上可能麵臨壓力,但憑借著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曆經歲月的洗禮,依然屹立不倒,成為行業的楷模。這正如“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所表達的,誠信與堅持原則是立業之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和正直是建立深厚友誼的基石。當我們以耿直憨厚的態度對待他人時,更容易收獲真摯的感情。而認死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真理和正義的堅守。在麵對社會不公和不合理現象時,如果每個人都能勇敢地站出來,堅持真理,社會將會朝著更加公平、正義的方向發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這種精神在人際交往與社會擔當上的生動寫照。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耿直憨厚認死理並不等同於固執和迂腐。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我們需要學會靈活變通,與時俱進。比如爺爺在堅持新種植技術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抗旱方法,調整種植策略;父親在堅守鐵路建設原則的同時,也積極學習和應用新的技術和理念,不斷提升工程質量。我在文學創作和教學過程中,也會不斷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讓傳統的家族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八、與同學們的交流探討
“同學們,這就是我家族的故事,以及我對這種耿直憨厚認死理精神的理解。”我結束了自己的講述,教室裡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分享他們對這種精神的看法。一位同學激動地說:“我覺得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人過於注重利益,失去了真誠和堅持。我們確實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做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另一位同學則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過於認死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我們應該如何在堅持原則和靈活處事之間找到平衡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和同學們展開了一場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有的同學認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原則,絕不能妥協;而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上,可以適當靈活處理,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還有同學覺得,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全麵權衡利弊,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尋找最佳的解決方式,既要堅守底線,又要適應現實的變化。
在討論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同學們對黃河文化和家族精神的認同與思考。這不僅僅是一次關於家族故事的分享,更是一次思想的激烈碰撞和文化的深度傳承。
九、課堂的感悟與總結
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這次充滿意義的課堂討論也緩緩落下帷幕。我站在講台上,望著同學們那充滿思考和感悟的眼神,心中感慨萬千。
通過這次分享,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家族精神的強大力量。它不僅是我們家族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更是黃河文化的生動體現和具體實踐。在現代社會,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這種耿直憨厚認死理精神的重任,讓它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同時,我也意識到,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我們要將家族的故事和精神講述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黃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將傳統精神與現代理念有機結合,讓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曆史時期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願我們都能秉持家族精神,凝聚力量,傳承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而這堂在海洋島嶼大學中文係課堂上的交流,也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曆,激勵著我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不斷前行。
喜歡冰陽之歌請大家收藏:()冰陽之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