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瞪了孫敬一眼。
“我隻知道,他們是心懷正義的大齊子民!在官府無力之時,他們挺身而出,協助朝廷,懲奸除惡,救萬民於水火。”
“此等義舉,在孫大人眼中,竟成了勾結草莽?照你這麼說,若是匪寇臨門,我大齊百姓就該引頸就戮,等著官兵來救?”
“若是有人奮起反抗,便是無視法度,便是聚眾鬨事了?”
“陛下!”
謝寧猛地轉身,對著龍椅上的李慶誌朗聲道:“臣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無論朝堂,或是江湖,皆是我大齊的子民。隻要他們心向朝廷,行正義之事,便是我大齊的臂助,而非威脅!”
“若連這等赤膽忠心之輩都要被猜忌,被汙蔑,那將來國難當頭,還有誰,敢為我大齊挺身而出?”
一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說得好!”李慶誌猛地一拍龍椅扶手,站了起來。
他目光如電,掃視著下方噤若寒蟬的群臣。
“朕也認為,無論是什麼勢力,隻要他們做的是利國利民之舉,便是我大齊的忠勇之士!朕不僅不該罰,還應該大賞!”
他看著麵如死灰的孫敬,冷冷道:“孫敬,你身為禦史,不思如何為國分憂,為民請命,卻在此混淆黑白,構陷功臣,是何居心?”
“來人,將他給朕拖下去,革職查辦,永不敘用!”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啊!”
孫敬頓時嚇得魂飛魄散,癱軟在地,被兩名如狼似虎的殿前兵士,像拖死狗一樣拖了出去。
至此,朝堂之上,再無人敢出言非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今日之事,將就此塵埃落定時。
一直沉默不語,仿佛置身事外的宇文太極,卻緩緩地從文官之首的位置走了出來。
他臉上依舊掛著那萬年不變的,溫和的笑容。
“陛下,老臣,亦有本奏。”
大殿之內,氣氛瞬間又凝固了起來。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大戲,現在才要開場。
這位權勢熏天的老人,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都帶著一股無形的壓力。
他並未像孫敬那般急於發難,而是先對著謝寧,露出了一個讚許的微笑。
“陛下,靖安伯剛才那番話,可謂是振聾發聵,老臣聽了,亦是感佩不已。”
他的聲音溫和醇厚,聽著讓人如沐春風。
“靖安伯臨危不亂,以雷霆手段解汴城之危,此為大智。心懷萬民,不惜己身,清掃奸邪,此為大勇。”
“功成名就,卻不驕不貪,此為大德。有此等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實乃我大齊之幸,陛下之幸啊!”
他一番話,直接把謝寧誇上了天。
可謂句句都是褒獎,字字都是肯定。
可這番話聽在謝寧和聞太尉等人的耳中,卻無端地生出一股寒意。
事出反常必為妖。這隻老狐狸,絕不可能如此好心。
果然,在進行了一番天花亂墜的鋪墊後,宇文太極話鋒一轉,流暢得沒有半點凝滯。
“陛下,說起為國分憂,老臣這裡,也有一樁天大的喜事,要向陛下稟報。”
“哦?相國請講。”
李慶誌亦是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