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占據平陽城後,其勢力如同燎原之火,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蔓延。
周邊地區的日軍據點,如同驚弓之鳥,在張浩的威懾下,士氣低落,惶惶不可終日。
而張浩並未滿足於此,他心中懷揣著更為宏大的抱負。
決心進一步擴大版圖,將更多的淪陷區從日寇鐵蹄下解救出來。
軍事建設在持續推進,部隊規模不斷膨脹,對武器裝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
張浩再次將目光投向係統商店,憑借豐厚的戰功點,兌換了一係列先進的重型武器製造技術和生產線。
在平陽城原有的工業基礎上,一座現代化的兵工廠拔地而起。
巨大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日夜忙碌,生產出一門門威力巨大的榴彈炮、一輛輛堅固耐用的裝甲車。
這些重型武器的加入,極大地提升了部隊的攻堅能力和防禦力量。
使張浩的軍隊在與日軍的大規模正麵交鋒中更具底氣。
同時,為了提升部隊的遠程打擊能力。
張浩還兌換了一批先進的火箭彈技術資料,並組織科研人員進行研究和生產。
經過不懈努力,成功研製出適合部隊作戰需求的多管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大麵積目標區域進行覆蓋式打擊,威力驚人,一旦投入戰場,必將成為日軍的噩夢。
在人才招募與培養方麵,張浩的根據地成為了各方人才的彙聚之地。
一位名叫蕭長風的軍事戰略家慕名而來。
蕭長風熟讀兵書,對古今中外的戰爭案例了如指掌,擁有卓越的戰略眼光和指揮才能。
他加入張浩的陣營後,迅速成為張浩的得力參謀,為部隊製定了一係列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
他根據不同地區的地形、敵軍分布等因素,精心策劃作戰方案,使部隊在戰鬥中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此外,一位擅長工程建設的專家李宏宇也來到了根據地。
李宏宇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負責根據地及新占領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他帶領著工程隊,在各地修築公路、橋梁。
完善交通網絡,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機動性和物資運輸效率。
同時,他還對根據地的防禦工事進行了全麵升級。
設計並建造了一係列堅固的碉堡、戰壕和防空設施,使根據地的防禦體係更加牢不可破。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張浩將下一個目標鎖定為位於交通要道的重鎮——臨江。
臨江不僅地理位置關鍵,是連接多個地區的樞紐。
而且資源豐富,對進一步壯大根據地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日軍知道臨江的重要性,在這裡部署了重兵。
由經驗豐富的山本少將親自指揮,防禦體係嚴密且完善。
張浩明白此次作戰難度極大,但他毫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