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並不長,時間跨度不過一年。
薛世瑜也隻做了一件事:創業。拿的是時安的錢。
時安的家族比不上薛洪慶,但也不差。
不知道母女之間是如何溝通的——報告上提出一個設想,薛世瑜得到母親的支持,可能和那一年薛洪慶被爆出多名私生女,且年紀都比薛世瑾大有關。
以婚姻和血親構建的家族關係,在此刻崩塌。
妻子選擇放棄不忠的丈夫,轉而支持與自己有真正血緣關係的女兒。
可惜,薛世瑜失敗了。
報告裡有當年薛世瑜的創業計劃案,與她熟悉的薛家產業和女性經濟有關。
她想開發一個線上的、具有強消費屬性的海外社群。
但並不是做代購,而是開發一個app,把海外的買手都集中在這個平台上,由賣家挑選當地富有特色的商品,拍照,上架,買家挑選下單,而她可以利用薛家在運輸上的優勢,降低運費,提高速度。
前期,她計劃通過強化app的社交媒體屬性來吸引買家。
因為當時她自己就在歐洲,所以第一批入駐的賣家都是她在社交媒體上精心挑選過,有審美、有一定影響力,有潛力,但尚未被完全挖掘出來的博主。
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想要把客戶從“瀏覽”向“付費”轉變,就不太容易了。
轉化率上不去,物流那邊薛家又不願意幫忙,她腹背受敵,終於資金鏈斷裂。
她隻能把app賣掉,回到薛家,重新做回了她的大小姐。
但她真的失敗了嗎?木蘭不這麼認為。
“她的這個app被買走以後,運營得很好。”
木蘭打開手機,早在她知道這是薛世瑜做的app之前,她就使用過。
這裡幾乎成為海外留子和準留子的聚集地。
海外生活的人在這裡分享生活,國內的人可以看到她們的生活。如果對照片裡的物品感興趣,可以直接下單購買,,除了需要多等幾天,其它的就像在國內購物一樣方便。
買家不需要截圖、用關鍵字搜索,也不會遇到折騰半天買的還不是同一個東西的尷尬。
而不想買東西的人,也可以在上麵翻看各種國外特彆是小眾地區的旅遊攻略。
每年的開學季,還會各種地區的“老留子”給準留子寫各種小到收拾行李,大到海外生存的攻略和錦囊。
“如果當初薛世瑜的資金充足,也許她能把這個app做起來。”
木蘭覺得很可惜,還不是因為現在這個app的發展非常好。
而是因為薛世瑜的野心遠不止是一個分享或者購物app。她在計劃書裡使用的是“強消費屬性”。
她對“消費”的定義,不止是日常購物,還有情緒價值類的海外旅遊消費。
計劃案總共分為三期。
前期是社群建設,所有的用戶都會到達這一層級,app的主要收入來自廣告。
中期是購物習慣養成,平台從中抽取手續費。
因為這個app本來就是有非常明確的目標人群,在市場上有沒有競品。所以目標群體很明確,轉化率也還不錯,起碼這兩年的表現相當不錯。
後期則是通過大數據對用戶進行畫像,再選出有海外旅行經驗,想要追求更私人定製化的高淨值人群。
這部分用戶不會特彆多,但帶來的收入卻很可觀,而且可能會為她拉到新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