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畫,是新畫。
雖然也做過舊,但不到位。
現在跟真正的老裱結合就更顯差異了。
因此,重新裝裱前,顧西北是對這薄薄的畫心紙進行了單獨的做舊處理。
簡單講就是用紫外線照射加速紙張的老化。
這同時呢,再參照著老裱上的黴變情況在畫心上製造黴點。
這黴點的製造,也不難。
就是木炭磨碎成粉,然後兌水。
稍微塗抹在紙上。
紫外線照射的時候,黴點就能很快顯出來了。
當然,真做可不是隨口這麼一講。
木炭粉的選擇,研磨多細,如何塗抹。
以及紫外線的功率,照射的時間,還有頻次等。
都是有講究的。
畫心做到位了,再跟老裱結合裝了。
這畫,就可以拿出去了。
不過,這畫呢,顧西北在重新裝裱的時候特意埋著雷子。
而另外兩幅暫且手頭上沒有合適的老裝裱來更換。
所以,隻能硬做舊了。
其實呢,古董做舊這事呢,是三分手藝,七分材料。
手藝難學,材料更難找。
也因此,真正的古董做舊大師一定是做了很多年的。
半路出家的絕對成不了大師,因為沒有時間積累老材料。
整幅畫做舊,其實跟單獨做舊畫心步驟差不多。
無非就是加速老化,模擬時間的痕跡,讓古董看上去所謂到代,開門。
還好的是,這三幅畫是顧西北特意選的,現當代的畫,距離現在的時間不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老化起來並不太費時間。
這要是一幅明朝的畫,要想幾天之內就做到精品級,那就不太可能了。
這三幅畫老化做舊的同時呢,顧西北還有京城帶回來的一個牛皮畫筒。
當然,那其實是行軍打仗裝地圖用的。
顧西北把這牛皮筒子給拆了開來。
他不要這筒子,而是另有他用。
牛皮拆開來,這牛皮早就硬化了,一整個桶狀。
所以直接先開水浸泡。
泡個三四回皮子就軟了。
再拿出那件黃花梨的馬紮。
把馬紮上原有的布料坐麵給拆下來扔了。
然後把這到代的明朝牛皮給裝上去。
那這,不就是一件真正意義上品相齊全,到代開門的東西了麼!
這還不算完!
顧西北還要發揮。
原先這筒子上不是有刻著幾個字麼:神木用永樂十三年製
不清楚的兩個字,取出他的工具自行腦補給修完整了。
當然,刻完字,這字也得老化做舊,方才不露破綻。
這新刻的字,用五分灰塵,兩分煙塵,半分豬油脂,半分鹽,兩分水。
混合攪拌後摩擦整個牛皮。
摩擦完紫外線照半個小時,然後清洗晾乾。
再摩擦,再照紫外線,再清洗晾乾。
如此反複四五次就差不多了。
這新修複好的馬紮,一打開。
坐麵的最邊緣還刻著十個雖略有模糊,但仍能認讀的字:
神機營用永樂十三年製
是明朝永樂年間神機營的將軍行軍打仗時用的馬紮。
而且,從這馬紮的製作工藝和材質看。
說不定,這馬紮當年還是永樂皇帝朱棣帶兵打仗時用過的呢!
那,這馬紮就價值大漲了啊!
為此,顧西北還特意為這馬紮起了個十分講究的名稱。
叫:明永樂十三年禦用黃花梨螭龍紋交杌
為此,他還專門去古玩城的配件店訂做了一個大錦盒,用來專門裝這個馬紮。
喜歡絕命大藏家請大家收藏:()絕命大藏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