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古董第一大類!
所以,顧西北學了十幾年做舊,當然也包括製瓷。
不過,幾十年過去了,自己的手藝雖然頭腦裡都有。
但是手上功夫早就還給師傅了。
因此,現在讓他親自上手做個大器拿上台麵,那是不可能的。
他也沒這個膽!
不過他有他的辦法。
就是分段外包。
料,有專門的供貨商。
製瓷有專門的工作室,而且隻做素坯,不帶彩繪的。
一隻素坯的瓷器,隻包工,不帶料。
單價1萬。
這個價,差不多算天價了。
要知道,在景德鎮找工藝美術大師做個素坯也不過幾千塊。
普通工匠幾十就行。
頂多幾百。
不過,顧西北這個不一樣,要求太苛刻。
不但精準到毫米,到克。
還要求對方不得拍照,不得複製圖紙。
一切都必須在監控下進行。
他驗貨的時候還得查監控呢!
也所以,對方開價一萬。
顧西北是直接就答應了,並且現場就給了十五萬的定金。
離開這個工作室,顧西北方才進了城。
他可沒在這城裡的酒店住下來。
而是拉了一堆材料,包括吃的喝的,和一個大睡袋,再次返回了汐月窯。
他在汐月窯住了下來。
自己開始練泥,製坯,彩繪,施釉等。
他把交給彆人的工作,自己又從頭到尾做了一遍。
當然,他用的就是普通的瓷土。
之所以這樣做,無非就是趁機練練手,把丟掉的手藝快速撿回來。
另外,最主要的是,有些步驟是不能外包的。
比如,最後的彩繪。
這一部分得自己親手來。
因為彩繪要是還讓彆人做了,那就等於這批貨被曝光了。
雖然,在景德鎮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萬瓷器出來。
爆不曝光沒人在乎。
但,這種風險顧西北是不可能讓它產生的。
所以,彩繪這一步,他得自己來。
因此,得提前練手。
其實在紙上練,他已經練了很長時間了。
他是拿到那套《梅溪攢古圖鑒》的時候就開始在籌劃這個瓶子了。
每天除了學習圖鑒上的知識,就是拿起毛筆跟著圖鑒上的要義複習當年的筆法。
但紙終究是紙,不能跟真正的瓷胎比。
所以,他親自做素坯,是一舉兩得。
他是白天拉坯,晚上彩繪,把時間利用到了極致。
兩天時間,顧西北自己做了七八十個東西出來。
好壞不說,手藝倒是練熟了很多。
尤其彩繪跟設計圖上的幾乎沒區彆了。
等他再次回到做素坯的工作室,人家也早就準備好了三十個素坯。
顧西北先看他帶過去的老土。
發現隻用了三分二,還留有三分之一。
說明對方也是手藝到家沒浪費。
“周老板你是不知道,我們在開始拉胚之前先用普通瓷土練了五六個,達到你的標準才敢用你的老土的呢!”
難怪這麼節省呢,敢情是提前做實驗練手了呢!
也果然,三十件素坯一一開過尺子,上過稱。
竟然有二十九件達標。
隻有一件,是超標準1克,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