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的冬季,偶爾也會透出幾分刺骨的寒意,尤其是在清晨和深夜。
對於蘇哲而言,這種寒意,似乎不僅僅來自於天氣,更來自於他在球隊中那不上不下的尷尬處境。
自從上次在對陣魔術隊的垃圾時間中打出亮眼表現,以及艾弗裡·約翰遜教練在訓練中開始給予他更多戰術演練機會之後,蘇哲一度以為,自己的春天,或許就要來了。
他像一個在沙漠中跋涉了許久,終於看到一片小小綠洲的旅人,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渴望。
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要骨感得多。
接下來的幾周,蘇哲的處境,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他確實不再是那個純粹的“飲水機管理員”和“毛巾揮舞專員”了。
在某些比賽中,尤其是在球隊大比分領先,或者偶爾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艾弗裡·約翰遜會象征性地給他幾分鐘的上場時間。
有時候是三分鐘,有時候是五分鐘,最多的一次,也不過是在一場對陣東部弱旅76人的比賽末段,打了將近八分鐘。
在那八分鐘裡,蘇哲拚儘全力,貢獻了4分1助攻,還有一個積極的防守籃板。他每一次觸球都小心翼翼,每一次跑位都力求精準,生怕出現任何失誤,斷送這來之不易的表現機會。
每當他踏上賽場,替補席上的傑森·特裡總會大聲為他加油,諾維茨基也會投來鼓勵的目光。這些,都讓蘇哲感到溫暖。
但更多的時候,他依然是那個在場邊默默等待,將板凳坐穿的邊緣人。
當比賽焦灼,雙方比分緊咬,每一分都至關重要的時候,艾弗裡·約翰遜教練的目光,會堅定地鎖定在諾維茨基、特裡、霍華德、哈裡斯這些核心球員身上。輪換陣容,也基本固定在巴裡亞、丹皮爾、德文·喬治等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或中堅力量之間。
蘇哲的名字,在這種時刻,仿佛被自動屏蔽了一般。
他理解教練的用人策略。在競爭激烈的nba,尤其是在以季後賽為目標的強隊中,主教練不可能拿關鍵比賽來鍛煉一個未經證明的菜鳥。
但他內心的那份渴望,卻如同在乾柴上不斷跳動的火星,時時刻刻灼燒著他。
“還不夠……我做得還遠遠不夠……”
每一次dnpcddidnotpayach"sdecision),蘇哲都會在賽後這樣告誡自己。
他會更加瘋狂地投入到訓練中。
球隊的常規訓練結束後,力量房和投籃館,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汗水浸透的訓練服,一天不知道要換下多少件。肌肉的酸痛感,如同跗骨之蛆,日夜伴隨著他。
他會纏著助理教練德爾·哈裡斯,請教各種戰術細節,分析自己在僅有的上場時間裡的表現。
“教練,您覺得我上次那個擋拆後的出球選擇,是不是有些猶豫了?”
“教練,在防守對方小個後衛時,我的腳步移動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德爾·哈裡斯對這個勤奮好學的華夏小子印象極好,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他講解,甚至會親自下場,給他做示範。
“蘇,你的籃球智商很高,學習能力也很強。但nba的比賽節奏和對抗強度,需要你用身體去適應,去記憶。繼續保持下去,你的努力,教練組都看在眼裡。”老哈裡斯拍著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些話,給了蘇哲莫大的安慰和動力。
然而,訓練中的進步,並不能立刻轉化為穩定的上場時間。
他就像一個站在旋轉門邊緣的人,一隻腳似乎已經踏了進去,但另一隻腳,卻遲遲無法邁出。
這種“輪換邊緣的掙紮”,最是磨人。
有時候,在賽前熱身時,他感覺自己狀態火熱,投籃百發百中。他會滿懷期待地看向教練席,希望“小將軍”能給他一個機會。
但當比賽開始,主力球員們在場上廝殺,比分膠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他卻始終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到。
那種從希望到失落的落差,如同過山車一般,衝擊著他的內心。
他會下意識地攥緊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以此來克製內心的焦躁。
他看到,同樣是年輕球員,何塞·巴裡亞憑借著自己靈巧的突破和一手精準的拋投,已經逐漸在輪換陣容中站穩了腳跟,甚至在某些場次,還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奇兵的作用。
他羨慕,但不嫉妒。
他知道,巴裡亞的成功,同樣是用無數的汗水和努力換來的。
他隻會將這份羨慕,轉化為更強大的動力。
“蘇哲,穩住!你一定行的!你的機會,一定會來的!”他在心中一遍遍地給自己打氣。
他想起了自己“重啟”的人生,想起了那些曾經隻能在電視機前仰望nba的日日夜夜。如今,他已經站在了這片最高的籃球殿堂,距離實現夢想,隻差那臨門一腳。
他不能放棄,也絕不會放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身體和技術的打磨,蘇哲也在努力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他開始閱讀一些關於運動員心理調節的書籍,學習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專注,如何在逆境中尋找積極的因素。
他會和球隊裡的老將,如達雷爾·阿姆斯特朗聊天。這位在聯盟征戰多年的老兵,經曆過無數風浪,他的經驗和智慧,給了蘇哲很多啟發。
“小子,nba就是一場馬拉鬆,不是百米衝刺。”阿姆斯特朗在一次飛行途中,和蘇哲鄰座,他呷了一口運動飲料,緩緩說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的人一飛衝天,有的人大器晚成。重要的是,你要始終相信自己,並且永不停下奔跑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