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扶風,城外大營。
肅殺之氣,籠罩著連綿的營盤。
三萬漢軍精銳在此駐紮,軍容整齊,旌旗林立。
這是大漢最後的脊梁之一,由當代名將皇甫嵩親手打造。
然而今日,
這份寧靜與威嚴卻被打破。
地平線上煙塵滾滾,一支約莫五千人的西涼騎兵,黑壓壓地逼近大營。
他們裝備精良,氣焰囂張。
為首三人,正是當朝相國董卓之弟董旻,以及副將張濟、樊稠。
大營箭樓上的哨兵早已通報。
經過雙方使者短暫的往來交涉。
皇甫嵩下令,打開了沉重的營門。
他身著全套甲胄,立於門內。
身後是數十名親兵與長史梁衍等幕僚。
他麵色凝重地看著董旻一行人策馬而入。
董旻並未下馬,隻是在馬上倨傲地拱了拱手。
他身側一名藏在隊伍中的小宦官則催馬向前,從懷中掏出一卷黃綾詔書,展開。
那宦官捏著尖細的嗓子,當著兩軍將士的麵,高聲宣讀:
“……左將軍皇甫嵩,以宿將之資,屢著勳勞,鎮衛西境,功在社稷……”
開頭的褒獎之詞,讓皇甫嵩身後的一些將士臉上紛紛露出自豪之色。
然而,
宦官的語調一轉,接下來的內容,卻像一盆冰水,從頭頂澆下!
“……特進位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增邑八百戶!”
“著即日交卸兵權,率親從三十騎返京麵聖述職!”
“其所部三萬精銳,由新任左將軍、領司隸校尉董旻暫領。”
“分屯澠池、華陰二隘,以固京師!”
詔書讀完,全場一片死寂。
每一個字,都像一記重錘,砸在皇甫嵩和他麾下將士們的心上。
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這是何等榮耀的官位,位同三公!
可後麵那句“交卸兵權”,卻將這一切榮耀都變成了赤裸裸的羞辱!
這是明升暗降,是釜底抽薪!
皇甫嵩立在原地,如同一尊石雕。
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看不出喜怒。
但握著劍柄的手,指節已經捏得發白。
他能感受到身後三萬將士投來的目光,有錯愕,有不甘,更多的是憤慨!
這支軍隊,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是他平定黃巾的依仗,是他身為武將的全部榮耀!
現在,董卓一紙詔書,就要將這一切都奪走!
“將軍!不可!”
長史梁衍猛地跨前一步,湊到皇甫嵩耳邊,聲音壓得極低,卻充滿了急切。
“此必是董卓矯詔!”
“意在奪公兵權!”
“將軍手握三萬精銳,何懼他區區五千騎兵!”
“隻要將軍一聲令下,我等願為將軍死戰,誅殺國賊!”
皇甫嵩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他的目光,落在那卷黃澄澄的詔書上,落在那刺眼的朱紅璽印上。
“這不是矯詔。”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一絲疲憊,
“詔書上的傳國玉璽印,是真的。”
“且,這份詔書,合情合理。”
“合理?”梁衍大急。
“是啊。”皇甫嵩苦笑一聲,
“他升我高位,位列車騎將軍,已是天大的恩榮。”
“我若不從,即為抗旨不遵之叛賊。”
“他便有了「大義」之名,可調動天下兵馬,名正言順前來「平叛」”
“那時,你我身死族滅事小。”
“可這三萬隨我出生入死的將士,皆成叛逆,萬劫不複矣!”
董卓此計,陽謀也。
堂堂正正,卻讓人難以破解。
那小宦官久等無果,在董旻一個冷厲的眼神示意下,不耐煩地催促起來:
“皇甫將軍,還請接旨謝恩吧!”
“莫要讓陛下與相國大人久等了!”
這一聲催促,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