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秋,華國京都城,一處老四合院內。
伴隨著院中各位老少爺們的吵鬨聲,周守義依依不舍的鑽出了被窩。
重生至今已經將近一個月了,周守義漸漸習慣了,回到老四合院的生活。
說來也離奇,作為一個單身30年的老銷售,經常喝酒的周守義從來也沒想過,一次宿醉之後,竟然回到了1959年的老京都。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重生到了與他同名同姓,同樣喝酒宿醉之後的周家老大周守義身上。
周家所住之處,是一處三進的四合大雜院。周家住在後院,擁有三間房子。不過周家當下的情況卻並不好。
在一年多前,本來還算能勉強過得去的周家突遭變故。作為家裡頂梁柱,也是周守義父親的周軍,一次在廠裡值班時,遇到了不法分子搶奪物資。身為廠裡低級乾部,又是轉業軍人的周軍,義無反顧的與三名犯罪分子進行搏鬥,雖然成功阻止了不法分子,保住了廠裡的物資,但也因此受了重傷,臥病在床。
幸好因為阻止不法分子立了功,廠裡沒有放棄他,還會一直幫他看病,但是在這個困難的年代,不上班工作是沒有工資的,一家人肯定沒法生存。周軍沒辦法辦理了病退,當時年僅17歲的周守義雖然還未成年,但身為周家六個孩子中的老大,隻能擔起家庭的重擔,輟學之後,頂了父親的班,成為了紅星機械廠的物資采購員。
在這個年代,父親退休,子女頂班屬於時代特色。是屬於這年代所獨有的。不過雖然頂了父親的班,但不滿18歲的周守義卻隻能從學徒乾起,每月隻有15塊工資。
跟以前作為采購科三組組長的周軍所獲的的待遇沒法比。而一個月前,周守義重生之時,正是因為其剛剛年滿18歲,在廠裡的照顧之下,順利的轉正成為正式采購員。周守義的師傅和同事為周守義慶賀喝了一頓大酒。沒想到醒來之後已經此守義非彼守義。從此以後,這個21世紀的大齡青年,成為了此時周家的頂梁柱。
周守義穿好衣服,正要拿上東西準備出去洗漱。卻聽門外有婦人喊道
“守義起來了嗎?一會兒要去上班了,彆遲到了。”
正是周守義的母親羅秀珠。
周守義推開門應道
“媽,我起來了,正準備去洗漱呢。”
“那你趕緊的,早飯已經弄好了,你洗漱完趕緊去吃。彆上班,遲到了。”
看見周守義出來,羅秀竹交代了一番,又趕緊去另一間房,叫周家的其他幾個孩子。
周家除了老大周守義,還有老二周守信,老四周守誠以及老五周守業,共四個兒子。另外,還有老三周雨晴和老六周雨萌兩個女兒。最小的老六還不到五歲。
本來周家隻有三間房,除了父親母親帶著老六住一間,周守義和老二一間。已經14歲的三姐周雨晴帶著老四老五住一間。不過自從周守義上班之後不久,父親周軍也病重去世。家裡就將最小的一間房子讓給周守義單獨居住。老二帶著老四,老五住一間。母親和老三周雨晴帶著老六睡一間。周家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在這個啥都缺乏的年代,四合院中,有許多戶人家都擠還是在一間屋子中。
周守義麻溜的來到了院中的水池子旁,一邊與院中的熟人打招呼,一邊趕緊洗漱。幾分鐘後清理完個人衛生的周守義來到了廚房。說是廚房,其實就是在母親住的那間屋子中隔出了一小片空間,用來做飯。
除了還賴在被窩裡頭沒起來的小六周雨萌之外。其他人都已經聚集在了廚房,正圍著一個小桌子,吃著早餐。其實說是早餐,說白了就是每人一碗清湯寡水的玉米麵糊糊,和桌子中間擺放的一小碟鹹菜。
唯一例外的就是周守義,因為他除了一碗玉米糊糊之外,櫥台上的蒸籠裡還放著一個拳頭大小的窩頭。他是這個家裡唯一一個可以在早上吃到“乾飯”的人。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許多人的家裡都是不吃早飯的。因為在這個時代,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口人所吃的糧食都是有定量的。一旦吃完了國家定量供給的糧食。隻能偷偷想辦法去買吃的,往往隻能花高價去鴿子市或農村買到少量的糧食,要不然就需要搞到糧票去糧店買。如果都做不到,那你就乖乖餓著。所以每一家每一戶都會仔細的盤算好,儘量將所有的糧食勻開,不至於到了月末沒飯吃。
本來在周軍出事之前,其作為股級乾部又有組長職務,每個月的工資加上津貼有48塊錢。而且作為采購員還經常能借著職務便利買到一些吃食。自從其臥病在床之後,周家的收入直接銳減到了每月15元。所以周父周母為了防止坐吃山空,將近一年時間,周家都沒有吃過早餐。而且周父去世之後,廠裡雖然給了一些補償,可緊接著母親羅秀珠又病倒了,看病住院一連串下來,撫恤金也消耗了個七七八八。
直到周守義成為正式采購員之後,工資從15塊錢漲到了28。母親又考慮到周守義作為采購員,每天都要到處跑,非常辛苦。而其他的孩子們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才又有了這一頓清湯寡水的早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守義和母親打了一聲招呼,從廚台上的蒸籠裡拿出了窩頭,掰了一半,泡進了自己的碗裡,剩下的一半捏碎了,分彆放到了弟弟妹妹的碗裡。
周母看到之後也沒說什麼,她早已經習慣了周守義每天把窩頭分一半給弟弟妹妹吃。
剛開始時還怕他工作辛苦,勸他自己吃。後來看周守義不聽她勸,說自己中午在食堂可以吃飽,也就由著他了。畢竟幾個小的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她也不忍心看他們挨餓。
雖然半個窩窩頭分給了四個弟弟妹妹根本就沒有多少東西,但幾個小家夥還是高高興興的謝過大哥之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不一會兒,便配著鹹菜將碗裡的玉米糊糊吃的乾乾淨淨。
作為曾經21世紀大好青年的周守義,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能,把硬的像石頭一樣的窩窩頭吃的津津有味,雖然是用玉米糊糊泡著,還就著鹹菜。但已經重生一個多月的他,早已知道了糧食的珍貴,沒有更好的條件之前,要想不挨餓,就隻能吃這些東西。
看見周守義也吃完了之後,老三雨晴麻利的將大哥和幾個兄弟的碗筷收拾好,放到廚台上。已經14歲的周雨晴在家裡,可是周母的好幫手。不過她也並沒有著急的去洗碗。因為他們幾個小的還需要去上學。這時羅秀珠也收拾好了炕上的被褥,將老六提溜了起來。
看見幾個孩子都吃完了早飯,周母將準備好的五個二合麵餅子裝進了飯盒裡,交給老二周守信帶上中午吃。其中,已經16歲的周守信可以吃兩個,剩下的老三老四老五一人一個。當然了,幾個小的中午在食堂還會買兩份素菜就著吃。
說起了二合麵餅子,也是當今社會的一種特色食物。一般都是由豆麵或玉米麵、高粱麵,白麵等幾種麵裡的其中兩種摻合在一起烙成的餅子。周家的二合麵餅子是用白麵和玉米麵烙成的。不過大概隻摻了不到15的白麵,就這也算是不錯了,比涼了以後硬的像石頭一樣的玉米麵窩頭,口感好多了。
收拾妥當之後,幾個小的一起去上學,而周軍和母親羅秀珠也要出發去上班。羅秀珠本來是沒有工作的,以前一直都是家庭主婦,自從周父臥病在床之後。機械廠裡的領導考慮到周家的情況,又因為周軍立功的原因,幫其聯係街道找了一個臨時工的活,也算是周軍立功的補償之一。工作很簡單,就是幫街道統計和發放給各家婦女所做的鞋和糊製火柴盒的數量,並做好登記。
羅秀珠沒有帶飯,因為離的近,中午會回來和老六周雨萌做飯吃。
催促著老六吃完飯之後,讓他去院裡和其他小孩玩兒。羅秀珠也出發去街道上班。
四合院裡住的將近20戶人家,都是機械廠的職工和家屬,各家的小孩在父母上班時候都是在院子裡瞎玩,大人們也不怕丟了,或出事。因為院子裡還有一些退休的大爺大娘們,會主動幫忙照看。不得不說,這個時代,人們還是相當的淳樸,鄰裡之間相處的很是不錯。各家各戶對孩子在院裡玩耍,也是相當的放心。
不說其他,周守義出了院子,快步向紅星機械廠趕去。這個年代的人們上班,全部都是綠色出行,除了少數幾個靚仔,能夠騎著自行車上班以外,剩下的人幾乎都是乘坐11路靠自己的兩條腿去單位。
來到街上後,雖然天色還早,但路上的行人卻一點不少。因為正是早上上班的高峰期。全是趕著去單位的男男女女,許多人都是和周守義一樣,向同一個方向走去。
紅星機械廠作為紅星軋鋼廠的下屬單位,全廠將近1000人,職工可是相當不少。再加上同樣挨在一起的上級單位紅星軋鋼廠,其更是擁有幾萬職工。所以這路上的行人有一大半都是紅星軋鋼廠或者其附屬單位的職工。
喜歡有空間的我災荒年也風生水起請大家收藏:()有空間的我災荒年也風生水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