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也沒有什麼可說的,都是公家包辦。出差的臥鋪和吃食規格幾乎都一樣。就連帶隊的領導,也沒有比他們更好的待遇。
不用說,火車上提供的食物,肯定不如自家的好。
但周守義沒搞什麼特立獨行,另外花錢給自己點餐,隻是偷吃了幾片醬驢肉。
不過他光明正大的從包裡掏出了幾個水煮蛋,與同住的幾個人一起分享。
當然不隻是他帶了吃的,其他人包裡也各自帶著東西,有的帶著花生米,有的帶著紅薯乾。
還有一位,估計家裡條件不錯,帶著一包桃酥還有幾塊點心。
這坐了兩天多的火車,倒也沒有挨餓。雖然吃的不如家裡舒坦,但對第一次長途跋涉的周守義來說,也是一次新奇的體驗。
到了羊城後,自有當地的政府派車來接他們,倒也省的他們許多事兒。
羊城自一九五七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廣交會後,就成了整個華國的經濟前沿。
算是這個時代,華國經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地方。
建國初期,華國新立。為了自保,也為了避免被人打上門,拒敵於國門之外。
派出了支援隊伍,在高句麗與漂亮國為首的十七個國家,狠狠地乾了一仗。
雖然經過巨大的犧牲,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達成了目的。
但也因此被大部分的西方國家所敵視。
包括經濟合作和民間交流都幾乎斷絕。
甚至為了打擊和遏製新華國的發展,漂亮國還成立了什麼狗屁巴統組織,對華國進行全麵的圍追堵截。
這種情況之下,華國很難賺取到外彙。也難以買到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先進技術與設備。
甚至連許多的礦產資源和糧食等物資,都進購困難。
所以,除了和老大哥家交易外,華國隻能另辟蹊徑,摸著石頭過河。隨之,大名鼎鼎的廣交會便應運而生。
如此看來,廣交會成立的初衷,其實是為了突破以漂亮國為首的巴統組織對華國的封鎖。
不過,後來廣交會的發展,卻給新生的華國,帶來了大量的驚喜。
不止有許多與華國交好的國家前來進行貿易,世界各地的華人家族也都派人前來參加。
而且隨著規模的擴大,又吸引了許多中小國家前來。逐漸為華國帶來了大量的外彙資金。
甚至每年兩次的廣交會,成交獲得的外彙貨幣。占據了整個華國外彙收入的20以上。
到了羊城,正好是22號的晚上,他們也沒法參觀這個時代的粵東首府。直接就被當地政府安排進了指定的招待所。
一路雖然坐著臥鋪,時間也不算太長。可兩三天的火車坐下來依然不太舒服。
同行的人也沒心情出去逛,早早的便洗漱一番,收拾完後,就入睡了。
4月23號,距離廣交會開幕的4月25號已經很近了。
第二天,周守義他們早早就起來洗漱完畢。
穿著出發之前,外貿部門給他們下發的參會“福利”,每人一身中山裝。
因為偉人的衣著表率,所以他們的中山裝都是灰色的。
周守義穿上後,照了照鏡子,感覺還挺帥氣的。不比現在外國人們推崇的西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