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本就是不公平的,但她總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得到生存的機會。
不能因為是平民就讓他們去死,不能因為是貴族,就讓他們去隨意欺壓百姓。
總有一天,她希望能夠去重新改寫這個世界的規則,讓封建的古代能夠更快地去進化成現代的世界。
王卓君一邊在竹簡上寫下自己的理想信念,一邊聽著墨子的思想哲學。
學得有些鬥誌昂揚。
等到第三節下課,一直坐在自己身邊的薛桓收拾好東西站起了身:“我先走了,第四節課太難了,基本上都是那些年級大些的人聽得。”
“這個學堂不學五經嗎?”王卓君雖然沒有正式上過學,但她的堂兄堂姊們都學過,偶爾閒聊時也知道,五經是所有學堂標準的教材。
啟蒙兩年後,就開始學習五經。
“你不知道嗎?這裡是墨家的地方,我們可是墨家的弟子,五經乃儒家教材。”薛桓說著,非常自豪地拍了拍胸脯。
不學五經?其實,如果把五經仔細研讀的話,並不完全是儒家思想。
畢竟五經都是在先秦以前成書,那時候正是百家爭鳴的時候,儒家並非正統,故而作品也並不是一家之言。
但如今五經成了儒家教材,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儒們不斷地對這些經典著作進行修改。
雕琢成了如今的模樣,成了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
但墨家傳下來的作品則完全不同,故而這裡,隻講墨家的知識。
王卓君對今日最後一節課,越發好奇。
本來已經聽了一個半時辰的課,從早上辰時到現在巳時,而且中間休息也隻有一炷香的時間,約莫一刻鐘。
她才五歲,正是好動的年級,尤其是看到同桌還提前下學了,她想下學的心蠢蠢欲動。
不過還是耐心坐著等下一個老師過來。
薛桓剛走沒多久,王卓君身邊就又來了一個人坐下,他看上去有十七八歲,皮膚黝黑,手指粗糙,一看就是匠人。
王卓君正想搭話,老師就進來了。
這位老師比這前三位看起來年輕很多,而且從進來後,沒有坐在講台旁的圓椅上,而是站著在黑板上寫下一些材料和一些數據,並進行提問。
王卓君坐在中間,她看得出來,這種場景,比起課堂,更像是一個會議。
在這個老師引導下,能夠讓匠人更清晰的描述出準確的數據和實驗時的具體情況,這樣更方便記錄。
而且前排正好坐著一個少年快速地記錄著下麵回答的工匠說出的內容。
王卓君聽著聽著就發現這個實驗正是昨天自己提出的那個灌鋼法的實驗結果。
而且,聽起來,實驗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新打出來的鐵較之前的鐵韌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