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2月。
魔都的天氣已經轉冷,
早上睜眼窗戶都是一層白霧,街邊銀杏開始泛黃,早晚的氣溫也降得愈發乾脆。
但陸明每天早晨上班時,心卻越來越熱。
不是物理溫度,是訂單熱度。
星鰭投影設備,首月銷量早就突破了一百萬台!
目前正朝著二百萬的目標一路狂飆。
甚至有些彆墅玩家,
直接把遊戲房間裝修成《息野》場景,一邊喝茶一邊釣魚!
在短視頻平台,《息野》相關的內容播放量已經破億!
已經成為星舟和星鰭上最熱門的遊戲,
彈幕畫風也統一得很:
【釣魚佬的快樂我們不懂,但星鰭我們可以買!】
【我爸之前剛去體驗館試了半小時,今天一早就讓我下單!】
【星鰭就是居家神器!白天看戲,晚上釣魚!】
【能不能出個全息麻將?我姥爺都想買了!】
更離譜的是,
星舟那邊的訂單也開始猛漲了!
這玩意可是一百多萬啊,陸明實在是有些想不通,
怎麼就快年底了,這玩意銷量就起來了呢?
是年初給的預算太多嗎?
他是真的有點看不懂了。
如果說星鰭那邊靠釣魚、靠居家投影娛樂,銷量猛漲他還能理解,
畢竟便宜又實用,很多人買回去就是圖個“沉浸式小生活”。
但星舟這種體量、體積、價格……
那是要專門騰房間的!
這都快年底了,各家各戶不是都該省著點過年嗎?
怎麼就“統一不理性”了?
而且,這波增長還不是傳統遊戲玩家拉起來的。
而是各種意想不到的場景。
比如大型商場。
比如健身房。
比如高端ktv。
比如親子娛樂中心。
還有老年頤養中心。
說是什麼要用於老年人虛擬釣魚活動……
甚至連一些城市的文化藝術館都開始采購,說是“進行數字文化空間升級”。
就這樣,星舟的定位突然就變成了b端!
陸明簡直快看懵了。
尤其是ktv那邊,
有一家大型連鎖的品牌一口氣就訂了十套!
陸明那叫一個目瞪口呆。
“原來這才是未來的多功能娛樂業態?”
那效果,老中青三代都愛得不行!
但緊接著問題就來了:
產能崩了。
訂單催交。
用戶催貨。
“老姚……你到底在乾什麼?”
“你管管你的產能啊!”
最近這段時間,姚工人影都沒見幾次了。
工廠那邊的文件批文好幾次都是程青那丫頭來彙報的,
他本來打算發個消息問問,結果還沒動手,微博就彈出一條推送。
【鯨躍觀鯨實驗室發布最新動態】
【十二月新遊:《踏躍》即將同步登陸星鰭、星舟係統】
【打造身體與意誌的協同之旅,向沉浸式健身,發起挑戰!】
陸明:“?”
他點進去。
……然後就看到了一條宣傳視頻。
封麵是一位青年站在星舟投影中央,
背景被高精度投影映射成了一座朝陽照耀下的雪山山脈。
身前是一台跑步機。
耳邊音樂轟鳴,字幕緩緩浮現:
【你是否厭倦了原地踏步?】
【是否對健身app裡的卡通動作提不起興趣?】
【是否曾幻想自己能在奔跑中穿越雨林、沙海、星河?】
【從這一刻開始,跑步不再原地,揮汗也能看見山川星辰。】
【踏躍,一步向前,全境皆動。】
畫麵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