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消息的張元梁沒有半刻猶豫,直接騎馬來到城內,杜文煥在一套民宅內辦公,到了門口報上大名。
張元梁等了一會就被通知進去,懷著忐忑心情走了進去,雖然名義上自己隻是借調過來部隊,完全不用這麼拘謹。
但是確實兩人級彆差太多了,彆人一句話張元梁可能就不是這麼好過,自然要小心翼翼。
杜文煥還在看著公文,見張元梁過來抬頭看了一眼,就接著忙自己的。
“來了!”
“屬下拜見總兵大人!”
“不用多禮,你先坐著吧,等我忙完手頭上的這點事。”
“是,大人!”
空氣瞬間安靜,張元梁小心翼翼的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處,腰板挺的老直,看著杜文煥好像是在寫奏折,把事先準備好的在謄抄一遍。
就這樣時間過了半個時辰,張元梁屁股都快坐不住了,心裡也像長了草一樣,急都不行!
好在杜文煥終於停下筆對著寫好的奏折吹了吹,又叫人把這些東西送往京城,這才笑著向一旁看著。
“張元梁?”
“是的,大人。”
“你從河南遠道而來幫忙,正常該給你好好接風洗塵喝一杯,但是現在情況特殊隻能省了。”
張元梁隻能一旁小心回話,這種場麵話聽聽就好了。
“你以後就跟著我就行了,你被調撥到我的手下,以後有什麼直接聽我調令。”
張元梁站了起來:“是大人。”
“這些天我和諸位大人商量出來結果了,準備還是能撫則撫,對那些小股流寇能撫則撫,剩下的四股大的流寇還是要儘快剿滅。”
“你的防區在邠州,好好駐防!防止流寇進攻州城,如果合圍流寇我會傳令通知你,到時候做好策應!”
“屬下明白!”
杜文煥點了點頭:“走之前去軍需處領五百石糧食!”
“是,那屬下就先告退了!”
看著張元梁就這麼平靜的走了出去,杜文煥對張元梁印象又好了些,畢竟自己剛才隻給了五百石糧食,這些隻夠他吃十天左右。
這小子竟然沒有給自己鬨,這確實挺讓杜文煥意外,畢竟要是其他的人知道自己隻給五百石估計早就發牢騷了,因為今年就不會給他發糧食了。
沒想到他小小年紀就如此識大體,杜文煥也是沒有辦法,畢竟軍糧沒有多少肯定還是顧著自己的屬下和本省的軍隊,一個外地客軍就自求多福。
張元梁不在乎糧食的多少,畢竟這次他過來拉來了一萬石糧食,路上分給流民吃了些加上消耗,現在還有八千石,省著點至少夠吃五個多月
出了大宅張元梁知道自己被扔一邊了,不過也好省得彆人知道自己底細,回到大營內就趕緊讓手下士兵準備,領完糧食就趕緊收拾東西拔營走。
三日後張元梁拔營向南進發。
六月中旬,就到了邠州城下,因為有了杜文煥的駐防手令,張元梁這次終於可以直接率兵進城了。
邠州城的一眾大小官員都出來迎接,在檢驗完手續文書,邠州知州直接熱情的拉著張元梁就進城了。
“張將軍,聽口音不像本地人呀?”知州寧德生熱情的拉著家常。
“回寧大人,我是河南人!”
“張將軍不必客氣,雖然文武有彆,你河南來我這裡咱倆就是緣分,咱倆之間就不用客氣了。”
“張將軍真是青年才俊,十六七歲就是遊擊將軍,官至汝寧衛指揮使,簡直就是戚大帥轉世!”
“寧大人,言過了,不敢當呀!”
寧德生這一路拉著張元梁,對著他就是一陣誇讚和奉承,眾所周知明代文官就是吊,說實話一個遊擊將軍在二甲進士出身的知縣或者知州,他們這些真不一定看上眼。
這些文官在武官麵前心氣比天高,尤其是在現在大明朝秩序還沒有崩塌的時候,來之前張元梁都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人生地不熟就好好當孫子。
畢竟自己的腿還是一到天陰下雨還是會隱隱作痛,時刻提醒自己要低調,不然文官整死他是分分鐘。
看著這位三十七八知州大人如此,張元梁還是有些受寵若驚的,不過也好省得自己天天擔驚受怕。
寧德生如此一是本來他就不是正兒八經科甲出生,他是通過老父親的蔭蔽,到國子監讀書,又花了大價錢去窮鄉僻壤的下縣當的知縣,在多方運作終於升到了現在位置。
他本來就是官二代出生,見多識廣為人又圓滑,會做人,自然對這些文官武官之彆看的沒有這麼重,學習又不是很好,自然不會端架子,何況人家帶了七千人過來,你想壓人家一頭,估計也隻有書呆子會這樣想。
其二嘛就是形勢所迫,現在陝西各地都在起義,衝城殺官更是被這些流寇當作炫耀能力的體現,前些天邠州城還有幾股流寇,見這城高便沒有攻城。
但是這可嚇壞了知州寧德生,這些天來猶如驚弓之鳥一般,天天擔心這些流寇來攻打自己,畢竟這邠州城隻有區區兩千民壯,衙役全數也才三百。
如果流寇真攻城,自己這些人手根本不夠看的,他也多次和上麵大人發去公文,但是鑒於他這裡沒有戰事,又哪裡會有官兵會來駐紮。
這次看到張元梁來了六七千人,那心裡又怎麼不激動,至少自己的小命上了道保險,他甚至在給張元梁士兵紮營地方還沒有選好,就已經把城防交接給張字營了。
寧德生也是會做人,活的又通透,當天直接出錢買了大肉,犒勞張元梁的張字營,因為在他看來自己貪的這些銀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不如花一點點好買人心。
好讓這些人給自己守住邠州城,就算情況最壞萬一城破,有這些人情在,他張字營也要把自己帶出去。
晚上知州衙門口燈火通明,外麵士兵蹲在外麵喝肉湯吃烙餅,大堂外幾十桌基層軍官喝酒吃肉,後堂內院兩桌人也是舉杯邀明月。
邠州城,自從陝西乾旱,各地鬨流寇,幾年沒有這麼熱鬨過了。
喜歡從總旗到帝王請大家收藏:()從總旗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