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哲倫星雲的信號抵達太陽係時,火星正值極夜。小滿在穹頂控製中心凝視著那條斷斷續續的訊息,鈾蓬網絡將陌生的語言轉換成她熟悉的文字:"求救。我們的恒星正在死去。"
何雨柱的意識連接帶著凝重:"他們距離我們十六萬光年,以現有的躍遷技術,往返需要三個地球年。"
星火網絡內部產生了分歧。晶海族代表認為救援成本太高,光裔則擔心長途遠征會削弱核心星域的防禦。隻有收割者出人意料地投了讚成票,他們的代表在會議上播放了一段曆史記錄:大麥哲倫星雲曾是他們文明的發源地。
"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小滿的發言簡短有力。
在鈾蓬網絡的協調下,一支多文明救援隊迅速組建。人類貢獻了最新型的"遠航者"級星艦,收割者提供了躍遷引擎技術,光裔則派出能量生命體隨行。小李的能量化身主動請纓擔任領航員。
"這次遠征不僅是救援,"何雨柱在送行儀式上說,"更是對星火網絡理念的考驗。"
遠征隊出發後的第七個月,火星基地收到了第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大麥哲倫星雲的恒星衰變速度異常,像是受到了某種外部乾預。同時,星火網絡邊緣的幾個文明開始報告能源異常枯竭現象。
"有人在竊取恒星能量。"沃森總工程師指著能源流向圖,"手法非常高明,幾乎不留痕跡。"
就在星際議會緊急商討對策時,更糟糕的消息傳來:遠征隊在大麥哲倫星雲邊緣遭遇伏擊,襲擊者使用了一種能瓦解鈾蓬網絡連接的新型武器。
小滿站在火星的鈾蓬核心前,感受到網絡傳來的痛苦波動。她將手掌貼在晶體表麵,嘗試與遙遠的小李建立連接。經過三天三夜的努力,終於收到了斷斷續續的回應:
"他們自稱"收割者正統"...認為星火網絡玷汙了純淨進化..."
真相逐漸浮出水麵。襲擊者是收割者文明的一個極端分支,他們從未接受星火網絡的理念,一直在暗中策劃推翻現有的星際秩序。大麥哲倫星雲的求救信號是個陷阱,目的是分散星火網絡的力量。
"我們上當了。"晶海族代表的光紋劇烈閃爍。
危急關頭,何雨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利用鈾蓬網絡的量子糾纏特性,直接向大麥哲倫星雲輸送能量。但這個計劃需要消耗太陽係近半的能源儲備,且成功率不足百分之四十。
"如果我們失敗,整個太陽係將陷入能源危機。"沃森警告道。
"如果我們不嘗試,遠征隊和那個星係的文明都會毀滅。"小滿回應。
計劃啟動了。地球上的所有鈾蓬節點同時亮起,能量通過網絡彙聚到火星,再經由增強的信號透鏡射向十六萬光年外的目標。整個過程中,太陽係的所有文明都屏息以待。
就在能量傳輸達到峰值時,意外發生了。一股未知的力量試圖劫持能量流,鈾蓬網絡檢測到熟悉的信號特征——建造者。
"他們在阻止我們。"技術員驚呼。
小滿立即與建造者意識建立連接。經過短暫而激烈的交流,她明白了建造者的顧慮:如此大規模的能量傳輸可能驚醒宇宙深空的某種古老存在。
"但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小滿堅持道。
令人驚訝的是,建造者被這個簡單的理由說服了。他們不僅停止了乾擾,還主動增強了傳輸效率。隨著建造者的加入,能量流變得更加穩定,成功抵達大麥哲倫星雲。
遠征隊得救了。小李傳回的畫麵顯示,那股能量不僅擊退了襲擊者,還穩定了垂死的恒星。更令人驚喜的是,能量中攜帶的星火網絡信息喚醒了大麥哲倫星雲的本土文明,他們立即申請加入網絡。
然而勝利的喜悅很快被新的發現衝淡。在分析襲擊者殘骸時,遠征隊找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證據:收割者正統與肅清者殘部正在聯合,他們得到了某個更強大勢力的支持。
"看這個。"小李傳回一段影像,顯示襲擊者艦船上有一個陌生的符號——一個被鎖鏈束縛的恒星。
星火網絡的曆史數據庫中沒有這個符號的記錄,但建造者認出了它。那是一個早已被遺忘的古老文明標記,據說他們信奉"絕對秩序",認為自由意誌是宇宙的毒瘤。
"守望者的職責來了。"建造者向整個網絡發出警告,"新的威脅正在覺醒。"
在隨後的星際議會上,各文明代表一致同意加強防禦。但小滿提出了更深層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主動尋找這些古老文明,嘗試理解他們的理念?"
何雨柱支持這個建議:"也許他們隻是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
經過激烈討論,一支由各文明學者組成的考察隊成立了。他們的任務不是戰鬥,而是對話。小李再次擔任領隊,這次他的隊伍中包括了收割者學者和光裔哲學家。
考察隊出發那天,小滿站在火星穹頂,望著星空深處。何雨柱的全息投影出現在她身邊:"還記得紮鋼廠最早的那台機床嗎?它現在在星際博物館裡,旁邊寫著:從製造零件到連接文明。"
"我們走了很遠。"小滿輕聲說。
"但還有更遠的路要走。"何雨柱回應。
在考察隊躍遷離開的瞬間,整個星火網絡微微震動。建造者的意識輕輕拂過每個節點,像是在說:守望開始了。
新的篇章正在開啟,而這一次,人類不再是被動的參與者。他們是守望者,是橋梁,是無數可能性的見證人。星火依然在燃燒,照亮更深邃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