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著公告欄上新貼的a4紙,指甲幾乎掐進掌心。這是本月第三次考勤製度變更,原本彈性的打卡時間被替換成了嚴苛的朝九晚六,遲到一分鐘扣五十,全勤獎金額卻砍去了三分之二。
茶水間裡炸開了鍋。運營部的老周把馬克杯重重擱在桌上,濺出的咖啡在新貼的《員工行為規範補充條例》上洇出褐色斑點:“上周剛說鼓勵遠程辦公,這周又搞這出?行政部是喝多了還是夢遊?”
我捏著溫熱的咖啡杯,想起三個月前入職時hr描繪的美好藍圖。那時辦公區還彌漫著自由創新的氛圍,如今卻被不斷更新的規章製度切割成冰冷的格子。打印機吞吐紙張的嗡鳴成了每日序曲,製度文檔像野草般瘋長,昨天的操作指南今天就成了違規依據。
深夜十點,辦公室依然亮著零星的燈光。我揉著發酸的肩膀整理報表,忽然瞥見產品部的實習生小林抱著紙箱經過。“怎麼回事?”我攔住他,注意到他泛紅的眼眶。
“上周新出的績效考核標準,我連續兩周沒達標......”小林聲音發顫,“他們說我不適應公司文化。”紙箱裡露出半截卡通貼紙,那是我第一天送他的入職禮物。
第二天晨會,總監敲著投影儀幕布上密密麻麻的kpi:“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我們要保持狼性!”他身後的電子屏實時滾動著最新製度,昨天還要求團隊協作的項目,此刻變成了個人業績pk。
我翻著剛下發的《創新激勵辦法》,條款裡充斥著“必須報備”“不得擅自”“審核通過”。當靈感需要層層審批才能萌芽,創新不過是一紙空談。窗外的暮色漸濃,製度文檔在桌麵上堆成歪斜的塔,隨時可能坍塌。
周五傍晚,我在電梯間撞見行政總監。他懷裡抱著一摞文件,最上麵那張是下周即將推行的“員工活力提升計劃”,要求每人每天必須完成兩萬步,步數與績效掛鉤。“這是為了大家好。”他笑著解釋,電梯鏡麵映出他疲憊的黑眼圈。
當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手機突然發出“叮咚”一聲,屏幕亮起,顯示有新消息。我點開一看,原來是工作群裡正在瘋狂刷屏,大家都在熱烈討論著最新版的《彈性工作製實施細則》。
我粗略地瀏覽了一下群消息,發現這個細則內容繁多,涵蓋了工作時間、考勤方式、加班規定等各個方麵,讓人眼花繚亂。看著這些不斷滾動的消息,我不禁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仿佛整個世界都在圍繞著這個細則旋轉。
我無奈地關掉手機屏幕,將它扔到一邊,然後走到窗前,凝視著窗外的城市夜景。燈火輝煌的街道、高樓大廈的燈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繁華而又喧囂的畫麵。然而,在我眼中,這燈火閃爍的城市卻像極了公司裡那麵永不停歇更新的製度牆,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各種規則和條款,讓人喘不過氣來。
在這個規則的迷宮裡,我們每個人都像是被困住的野獸,被各種規定束縛著,無法自由地奔跑。我們拚命地追逐著那個永遠觸不可及的終點線,卻始終無法真正地到達。
喜歡那年那時的青春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時的青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