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知識產權銷售,核心在於平衡專業性與客戶需求——既要用專業能力建立信任,又要精準挖掘客戶對知識產權的真實需求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需要”)。結合知識產權行業的特殊性強法律屬性、高信息差、長期服務屬性),可以從以下7個維度切入:
一、夯實專業基礎:成為“半個專家”,打破信息差
知識產權銷售的核心壁壘在於其專業性,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客戶,尤其是中小企業主,對於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領域的知識往往了解有限,甚至可能存在誤解,認為在這些方麵花錢是沒有實際用處的。
在這種情況下,銷售人員的專業素養就顯得尤為關鍵。隻有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行業經驗,才能準確地向客戶解釋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和價值,消除他們的疑慮和誤解。
當銷售人員能夠以專業的態度和深入的見解與客戶進行溝通時,客戶會更容易對其產生信任感。他們會相信銷售人員所提供的信息是準確可靠的,並且能夠為他們的企業帶來實際的利益。
因此,對於知識產權銷售來說,專業度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建立客戶信任的基石。隻有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客戶的認可和支持。
吃透核心知識:
至少掌握: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區彆、申請流程、年費規則、侵權判定邏輯)、商標注冊流程、分類選擇、撤三風險、國際注冊途徑如馬德裡體係)、版權作品類型、登記意義、維權範圍)等基礎概念;了解不同知識產權對企業的實際價值如專利可用於融資、高企認定,商標是品牌保護的核心,版權可快速確權)。
舉例:當客戶問“我做小作坊,需要注冊商標嗎?”,你能明確回答:“哪怕規模小,商標是防止彆人仿冒你的招牌比如彆人搶注後反過來告你侵權),而且未來想做連鎖、進電商平台如天貓要求商標),沒商標會很被動。”
熟悉政策與行業規則:
各地政府為了鼓勵企業創新和發展,都出台了一係列的知識產權補貼政策。這些政策旨在幫助企業降低創新成本,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水平。例如,許多地方政府會對企業申請專利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以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等多項政策支持。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專利數量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企業需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有效專利,才能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要求。
科創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核心專利也有一定的要求。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通常需要具備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並且這些專利需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市場價值。
這些“利益點”對於企業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過申請專利,企業不僅可以保護自己的技術創新成果,還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同時,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科創板上市的要求,也有助於企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市場價值。
例如,對於一家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來說,如果能夠申請3項實用新型專利,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技術,還可以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一旦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將從25降低到15,這將為企業節省大量的稅收支出。相比之下,申請專利的費用可能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了解和利用這些“利益點”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規劃知識產權戰略,積極申請專利,以獲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經濟利益。
積累典型案例:
收集行業內的正反案例如“某奶茶店因沒注冊商標,被山寨品牌搶注後被迫改名,損失百萬”“某科技公司靠10項核心專利獲得千萬融資”),用具體故事替代抽象理論,讓客戶直觀感受到“有”和“沒有”的區彆。
二、精準定位客戶:找到“需要”而非“想要”的人
在知識產權領域,客戶群體主要是以企業為主導,其占比高達90以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企業都存在即時的知識產權需求。因此,為了提高拓展客戶的效率和成功率,我們有必要按照“行業+發展階段”的標準來進行精準篩選,從而避免盲目地去開拓客戶。
按行業劃分:
高研發行業如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核心需求是專利布局保護技術、防止被侵權、建立技術壁壘)、專利導航規避研發風險)。
消費零售行業如餐飲、服裝、美妝):核心需求是商標全類保護防止他人搶注近似商標)、版權登記包裝設計、宣傳文案的保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外貿跨境企業:核心需求是商標國際注冊如出口歐美需注冊歐盟商標,避免在當地被搶注)、專利國際申請通過pct進入目標市場)。
初創企業尤其是科技型):核心需求是基礎確權先注冊核心商標、申請核心專利,避免後期擴張時被“卡脖子”)。
按企業發展階段劃分:
03年初創期:重點推“基礎保護包”如1個核心商標+12項關鍵專利),強調“低成本規避高風險”。
310年成長期:重點推“布局升級”如商標全類注冊、專利組合申請、版權登記全覆蓋),結合其融資、擴產需求,說明“知識產權是企業估值的加分項”。
10年以上成熟期:重點推“維權與運營”如專利侵權訴訟、商標撤三應對、專利許可轉讓變現),解決其“被侵權”或“閒置知識產權變現”的痛點。
三、挖掘需求:從“客戶說不要”到“客戶主動要”
在當今社會,許多企業對於知識產權的態度往往是比較消極和被動的。他們並沒有將知識產權視為企業發展的必備要素,甚至會覺得在這方麵投入資金是一種浪費。這種觀念的存在,使得企業在麵對知識產權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時,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隻是一味地強行推銷自己的產品,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還可能會引起客戶的反感。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導”方式,幫助客戶自己去認識到他們對知識產權的實際需求。
例如,我們可以先向客戶提出一些關於他們企業發展戰略、市場競爭環境以及未來規劃等方麵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這些問題與知識產權之間的潛在聯係。然後,再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和數據展示,讓客戶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產權對於企業的重要性和價值。
通過這樣的方式,客戶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在知識產權方麵的需求,並主動尋求相關的解決方案。而我們作為提供知識產權產品和服務的一方,也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實現雙方的共贏。
用“痛點提問”喚醒危機意識:
針對不同場景設計問題:
對沒注冊商標的企業:“您的品牌名現在挺火,如果有同行在其他城市用一模一樣的名字開店,甚至注冊了商標,您覺得客戶會認錯嗎?到時候您想維權,可能反而會被說侵權,這種情況我們遇到過不少。”
對有技術但沒申請專利的企業:“您投入這麼多研發的技術,如果被競爭對手仿冒,您能阻止嗎?沒專利的話,法律上很難界定‘誰先發明’,最後可能辛苦研發的成果成了彆人的嫁衣。”
喜歡那年那時的青春請大家收藏:()那年那時的青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