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皂在州府的巨大成功像一陣狂風。
那些在壽宴上搶到香皂的夫人們,如獲至寶,立刻就在自己的圈子裡炫耀起來。而那些沒搶到的,則是捶胸頓足,懊悔不已。一時間,“香胰子”成了整個淩水州府最熱門的話題,擁有它仿佛成了一種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無數的信件和拜帖,雪片般地飛向了川河縣令府。每個人都在打聽,這神奇的“香胰子”到底還有沒有?哪裡才能買到?
縣令夫人張李氏,成了所有貴婦人巴結討好的對象。她按照和李正華商量好的策略,放出話去:此物產量極低,目前隻接受預定,且每月限量供應。想要?可以,先交定金然後排隊等著。
這個後世被玩爛了的“饑餓營銷”套路,在這個時代卻顯示出了無與倫比的威力。越是得不到,人們就越是渴望。短短半個月時間,光是預定香皂的定金,李正華就收到了超過三千兩白銀!
然而,巨大的成功也帶來了巨大的煩惱。
李家,新宅的後院。
那個原本被李正華規劃為“研發基地”的院子,此刻已經變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大作坊。十幾口大鐵鍋一字排開,下麵是燒得正旺的土灶。十幾個新雇來的婦人,正滿頭大汗地在院子裡忙碌著。
有的在熬煮草木灰,提取最原始的土堿;有的在熬煉豬油和牛油去除雜質;有的則拿著巨大的木棍,在鐵鍋裡費力地攪拌著粘稠的皂液。
整個後院,都彌漫著一股油脂和堿液混合的刺鼻氣味。
李正華、李正文、李正勇三兄弟,此刻也是人人灰頭土臉,親自上陣,指揮著生產。
“大哥!三號鍋的堿液濃度不夠,又失敗了!”
“大哥!五號鍋的火候太大了,有點焦了!”
“大哥,西邊張屠戶家的豬油又用完了,他說下一批最快也要等到明天!”
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李正華看著眼前這片混亂的景象,一個頭兩個大。他嚴重低估了古代手工作坊的生產效率和品控難度。
用草木灰提取的土堿,濃度極不穩定,全憑經驗,導致皂化反應的成功率極低。十鍋裡麵,能成功三四鍋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火候的控製,更是難上加難。全靠燒火婦人的手感,火大了,皂液焦糊;火小了,反應不完全。
最要命的是原材料的供應。製作香皂需要大量的優質動物油脂,整個川河鎮的豬板油和牛油幾乎都被他買斷了貨,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
產能,嚴重不足!
按照現在的生產速度,彆說滿足州府那些夫人們的訂單了,就連下個月的交付量都湊不齊。
這天晚上,李正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房間,看著賬本上那一個個天文數字般的訂單,和作坊裡那少得可憐的產出,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誠信”,是商人的立身之本。如果第一批貨就無法按時交付,那“李家香皂”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譽將毀於一旦。
他將自己關在房間裡,苦思冥想。
直接從係統超市裡兌換成品?不行。數量太大,目標太明顯,無法解釋來源。而且,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必須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穩定生產線。
問題的根源,在於兩點:堿的純度和溫度的控製。